2005-06-03 16:27:36布綠茲

那一天,我丟了……

星期四(2005年6月2日)下午
在華僑銀行工會會場
觀賞了「那一天,我丟了飯碗」。

這是一部紀錄片。
在2001年6月1號,
中國時報中部、南部編輯部一百多名員工
遭到無預警的裁員,
而中時作主的余建新,
在半年前還掛胸脯保證:絕不裁撤!
大部分被裁員的員工隨即組成後成立自救會,
並做長期的抗爭。
導演本身也是其中一員,
用影像紀錄這一有意義的運動過程。

先轉述社會運動前輩鄭村祺對這次運動的看法:
他認為中時中南編的抗爭,
之所以可以延續達半年,
是因為中時工會原本就有一筆『抗爭基金』,
支付他們一段時間的薪水,
使他們暫時無後顧之憂。
他並且呼籲,
工會不要再自欺欺人,要思前顧後,
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和短見,
而不做長遠的規劃,
反倒成為資本家的幫凶。
(最後一句是我說的…)

說說自己的看法:
當我看到紀錄片裡面的員工,
述說自己被公司背叛的委屈,
和他們裁員前的一些人生╱工作觀念時,
想到的是:
為什麼新聞工作人員不認為自己是勞工?
只因為他們勉強算得上是『白領階級』?
還是因為他們的編輯和排版可以扭轉、決定許多事件?
當然這也牽涉到對於媒體主的信任和對工作的熱愛,
但是
當屬於勞工的大多數,
沒有基本的階級意識,
對於自身的許多境況,
似乎就看得不是那麼清楚……。

導演也似乎是想利用這些遭裁員者的告白,
來提醒那些養尊處優的在職者,
要看透這一層關係。
不過有沒有看透是一回事,
看透了想不想主動又是另一回事了。

提到階級意識的另一個原因是,
這些員工在片中也有說:
自己走上街頭,才發現社會運動的辛苦!
是的,
當那些媒體工作者忘了
自己終究也只是領人薪水的勞工,
也就會漠視那些勇敢走上街頭的人民心中的憤慨,
也讓他們自認為高高在上的虛假意識,
呈現在新聞稿的書寫、版面的擠壓、以及事件的消失上。

我知道,
很多事情不是一個拿人手軟的人可以決定的,
但是有一顆不被銅臭遮掩的同理心,(而不是假道德)
至少有這個東西,
很多事情也就不至於太糟。

片中許多員工,
認為就算要裁撤,也輪不到自己。
畢竟自己有一些不錯的能力。
後來發現,有些人事跟能力是沒有關係的。
但是跟什麼有關係,其實說得準、也說不準。
我為這些盡心盡力的知識員工感到憤怒!
更希望將要進入媒體或已經進入媒體的朋友同學們,
要多一層『認識』,
不只是為了自己的工作,
更為了自己即將報導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