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0 23:27:43

《我死了,你會為我哭泣嗎?》

《我死了,你會為我哭泣嗎?》


電影《那年遇上世之介》裡,主角在祖母死後,問到前度女友,假如他死了,其他人會怎麼反應?會為她哭泣嗎?

回想小時候,只有十四五歲吧。我竟然問女友,假如我現在死了,你會為我守寡嗎?想起來也覺得可笑!先別說太年輕和還沒結婚,守寡本就不是甚麼標準吧?但是,當時認為守寡正是深愛的表現,想認證她愛我時,就這麼幼稚,然後假想對方問及相同問題時,自己一定回答:「會!」

然後,前度女友很巧妙也很溫柔地回答,當大家想起世之介,大概都會笑。我不認為電影裡的前度女友懂耍心計,哄哄世之介高興。反而認為她是由衷回答。不光只有她,連其他場景裡的朋友,每當想起世之介時,便不期然想起一段一段有趣的往事。但往事只是容器,讓他們十年八載後仍記得世之介和他的事跡,主因是世之介的樂天。雖然他粗枝大葉,但漸漸成長,瞭解生活之苦,也學懂照顧別人的感受,卻從不失純真。這位樂天、純真、愛人的男孩,連死前一刻,也為助人而傾盡所有所有。你們也許不明白,當要將自己的積蓄都借給朋友,要面對多大掙扎。反正像與自己的理想交戰。
沒有修成正果,那條守寡問題彷彿變成毫無意義。換上另一對象,因為身份不同,問題輕一點,只是問,假如我死了,你會為我哭泣嗎?不是因為看開了,而是知道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知道充其量只搏得幾滴眼淚。

《常在我心》的結局裡,廖啟智的講辭,除了交代陳奕迅的遺願,也帶出陳奕迅的性格,加上故事舖序到尾聲,他的經歷都一一交代,如因為從事喪殯而失戀、癌症病情反覆等,他的性格比世之介複雜,也老是一副憂鬱的表情,與世之介的嬉笑相反。可是他對蔡卓妍的鼓勵、拜託兄長道出的遺願,倒是樂觀。兩條主線,沒有一段比一段出色,兩位主角,沒有一個比一個優異,只是陳奕迅與蔡卓妍的感情比較現實,世之介與富家女的愛情則傾向童話。

直至目前也再沒遇到讓我發問的對象。不是沒有深深喜歡的,而是知道答案必然殘酷。這時候,不由得質疑自己的價值,質疑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

結果,世之介死後,他的媽媽哭了,吉高由里子看著世之介在十多年前為她拍下的照片,哭了。廖啟智哭了,誰也哭了。可是他們也都笑了。世之介能自然地帶來快樂,陳奕迅比不上世之介,但陳奕迅留下最溫柔的撒嬌,讓其他人假裝也好、真摯也好,也對他一笑,以快樂送走他之餘,也希望含淚的笑容能帶他們走過傷痛。

忽然醒覺,提問是敲不出真相,答案只是一時意義產生,沒有場景,一切只是空談。但同時候,自己又很有把握地預測某些人的反應,例如父母兄弟。這時候知道最重視自己的人,便是自少一起生活的人。繼而推想,自己在好朋友們心目中的地位,便知道不得了,也不應讓別人傷心地哭泣。

身死化灰,重歸故土,白活一場,卻不枉過。這是兩位主角的遭遇。

上一篇:《出走》

下一篇:《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