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0 20:28:50

《花花故事》後記

後記

  《花花故事》的點擊率和回應比《牧情》還要差一些,究竟是內容差,或風格偏離大眾口味,我暫未有定論,只是有些惋惜。其實《花花故事》是《牧情》的延續,當然創作契機不同,但文風同樣樸實。有讀者指此篇筆觸像文藝,我則認為自己用字不雕琢,描述不多,而且無法脫離連載小說的框架,每回三千字的限制已僵化,自然談不上文藝,至少心境不是。

  《花花故事》的情節平凡,其實想表述一個中港家庭的生活而已。沈家四口輪任主角,沈氏姊弟的模型來於我的表弟妹,他們本打算來港讀書,我幫助他們找資料和申請學校,但看見表弟無心向學,又不喜歡在港讀書似的;至於表妹雖然勤於學業,但不聰明也不熱衷來港就學,就開始想像他們的命運。至於沈世康、鄭美儀是虛構,沒有任何指定模型,不過脫胎於常見的現實。我在酒樓集團工作,就見有不少內地女人來港後投入此行業,她們是鄭美儀和她的同事。沈世康類人我不認識也不熟悉,但他的經歷不少來自新聞。俞怡一類女生,我挺喜歡,有教養而不造作,不貪務虛榮而知足,青春可人而成熟穩重,至於她的形象與我以往的女角相差無幾,其實我總是以小學時期某女神作藍本,那時期的她真如天仙,但以後沒遇上同類的人,時代不同了。有一段關係寫得隱晦,我極討厭殷琪與洪保的關係,因為我很討厭忘年戀;當然,我都假設忘年戀不離金錢誘惑,我沒有錢,也沒有女友,只會借文字發牢騷。故事沒發展至殷琪與洪保的結果,至於另一份忘年戀沒得到我的祝福,故事未有結局,就注定沈世康要死。

  可是,我沒有憎恨沈世康到底,他不像面具人洪保,至少不高大英俊,愛都很真誠,他委人謀殺的女子卻是他的最愛。只是這裡不容許有齊人,他就得要死,而且我想表達謹慎的人始終失於不慎,他不得不死於貪欲。

  還不得不提,是近年仇富熱。《花》的富人代表沈世康用情不專,還有些出現一、兩幕的令人討厭的有錢人和有權勢的人,但是他們醜陋,不是因為他們有錢、有權勢,而是失德。那些酒樓女人也是貧窮,但心腸不好,形象自然不討好,甘校長有權勢、坤仔有錢,但心腸好,形象自然討好。我工作兩年多,遇過品格惡劣的富人,他們無孔不入地壓榨基層,令人咋舌,可是我見過更多窮人懶惰苟且、貪慕虛榮至令人側目,我認為他們應該窮下去!他們忘卻(或有意賣弄)自己弱勢時,有多少有心人費盡精力,為他們爭取較好的生活,而不知道(或不顧)自己的令人可厭的態度,正是脫離弱勢的阻礙,結果這一小撮醜陋的人,拖累許多勤力而難以脫貧的人,反而成為製造貧窮的共犯。

  正文完成近半年,連載最終回前才寫下此後記,牢騷多了請見諒。最後,想說一說本小說本名為《花花》,取自花花世界,可是在起點註冊新小說時,花花已給人用了,惟有另命名。本欲改成《花的故事》,但是失去「花花」的氣氛,最終定名《花花故事》,保存原名之意。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SB 2014-05-24 23:48:46

很喜歡這部作品~ 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