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4 17:21:08阿染

董陽孜老師與八位建築師的無中生有俱樂部


董陽孜老師在當代美術館的展覽,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欣賞欣賞,看看書法怎麼樣在現代角度的詮釋下開花綻放,有別於傳統書法藝術的美。

昨天是無中生有展覽的記者發布會,有機會看到董陽孜老師的採訪,知道她是一個十分有性格的藝術家,不隨流俗且有話直說的表現更是讓人欣賞。

 

___

以下是董陽孜老師的介紹:

書法大家董陽孜 逆流激出生命力

文 /藍麗娟
作品提供/董陽孜
2003年3月 CHEERS雜誌

「打開公視、走進書店,書法寫就的《孽子》兩字,直擊你的視線。

「看到那個書法的力道,我就覺得很『孽子』!就是很叛逆、很孤傲的感覺!很吸引我,」年輕女孩邱曉嵐盯著文宣脫口而出。

這個用書法來撼動人心的藝術家,就是董陽孜。

人們不一定認識她,卻一定認得她寫的書法。《雲門舞集》、《康健》雜誌、《金石堂書店》、《新舞台》、《天籟》等醒目標題,都是她的墨寶。她的字早就鑲嵌在我們的生活中,甚至連誠品書店每年過年前送給讀者的《福》字春聯,都是她的創作。

突破傳統

最撼動人的,是她的字融合了她逆流的生命力,在傳統中國書法的領域中突破傳統,到達藝術境界,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

她的字很有生命力。很多人看過她的字,都被陽剛、雄渾的氣勢震懾。她創作的巨幅書法,有些創作比3個人疊起來還高;比10個人站一排還寬。創作時,她脖子上圍著毛巾,手握著專門訂製的粗管毛筆,清瘦的人在站在大紙上移動著,往往創作途中就汗流夾背,耗損極大的心神與體力。難怪許多人震懾於這些巨幅創作之際,會誤以為董陽孜是男性。

她的書法在佈局與呈現方式上有很多創新,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石守謙甚至指出,她的一些巨幅作品在空間呈現的視覺效果,「早已超越書法的範疇,倒像是裝置藝術了,」他說。

她只寫自己有深刻體悟的字,所以不僅有雄渾,也有圓潤。著名藝評家、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林谷芳指出,她的字不像傳統的碑帖,而是兼具趣味性、藝術性與意義性。

出身世家

她之所以能夠在傳統書法上創新,是因為反對傳統的主流價值。

她出身於書香家庭,受著傳統中國教養良好的教育。

1942年出生於上海的她,8歲時,父親為她選了譚延闓所寫的顏真卿字帖《麻姑仙壇記》。於是,每天清晨起床後,她寫100個大楷字,200個小楷字,「沒寫,就若有所失,」她回憶。她的天分很高,讀北一女時,就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作品還榮獲中日親善教育書畫展金賞獎。

看似順從的她,內心真正想做的是藝術創作。

「我從小就很有想法,」董陽孜說。她高中時就看過大大小小的書畫展,當代書法家的書畫看起來跟千百年前的中國傳統作品卻沒有太大的差別。「為什麼這些作品都沒有生命、一成不變?」她心中起了疑問。「我想要做點不同的事,」她下決心。

但是,父親雖然啟蒙她寫書法,卻不要她走藝術之路,反而要她從商賺錢、出人頭地。

「生活比較穩定啊,當時哪一個家長希望小孩子走藝術?這麼辛苦,」已經60歲的董陽孜現在已能體會。於是,第一年考大學時,她壓抑了志趣,照著父親的期望考建築系,卻失敗了。第二年,她聽從自己的志趣,考上了師大藝術系(師大美術系)。

違逆父志

愛父親、非常在乎父親的她,多麼想要從中國傳統書法中找出路,求突破,來求得父親的肯定!但是藝術成就不僅需要天份,也需要時間。「我想做出好的藝術創作,但是做不出來,」她當時很急切。大二時,她的身材不斷發胖,「這種吃,是因為情緒不穩定,」她回憶。父親的期望高、她給自己的壓力又大,她總是跟朋友說,她一旦出國,就要浪跡天涯,不再回來。

大學畢業後,董陽孜在母親的鼓勵下決定出國留學。這時候,父親依然不死心,要她學當紅的室內設計。「可是我沒有興趣,」她直覺地說。出國後,遠離父親的期望,她才發現,「只有做藝術創作時,我的人,才比較安定下來,」她沈靜的說。創作給她安定的力量,至今亦然。

取得麻州大學藝術系碩士學位後,董陽孜在紐約的雜誌社擔任美術設計,輕輕鬆鬆地獲得同業夢寐以求的「全美創作設計展封面設計獎」。然而,這與以藝術成就向父親證明自己的境界,差得太遠;繼續做下去,也很難實現願望。「假設我再做5年,頂多是藝術總監,就到頂了,」她心裡想著。於是,她還是回到台灣。

等不到父親肯定

不料,回台後,父親的期望更是無所不在。

董陽孜不需要工作,「隨隨便便的工作我也不要做,爸媽也不會要我去做,」她說。她待在家裡寫書法,頂多出門欣賞展覽。但是,父親總會連珠砲般地問她:「妳一個月賺多少錢?妳會不會打字?」她說:「我不會。」父親再問:「那妳會做什麼?」她回答:「我不知道。」

董陽孜看著弟弟乖乖地到父親的公司上班;而她,不論去哪裡、去多久,都得跟父親報告。「我很痛苦啊!好在我的字還有人要,」董陽孜說。

「痛苦好在會過,每個人都會過,」董陽孜很有感觸地說。

她走著孤單的創作路,終於累積出重要的成就。

創作書法至今已30餘年,董陽孜舉辦過將近50次的展覽,地點遍及紐約、華盛頓、舊金山、加拿大、英國、日本與香港。在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等有規模的美術館,她的書法作品都沒有缺席。

然而,儘管董陽孜的書法得到全世界的肯定,但是她最在乎的父親,卻遲遲沒有給她掌聲。「一直到他晚年,才肯定了我,」自承年輕時「太想不開了」的董陽孜說。

不隨世俗

父親是她藝術成就的動力,然而,即使堅持志趣、取得藝術成就,她還是她自己,不好名、不求利。

「在台灣,檯面上的文化人像她這樣謙虛的,很少見,」藝評家林谷芳指出。他觀察,有的藝術家自負、驕傲,但是,董陽孜不僅不希望被公開介紹,也不覺得需要被特別對待。即使出門,朋友對別人介紹她:「她就是鼎鼎大名的書法家董陽孜。」她也覺得彆扭。

「這個年代最有名的人,不代表最好,」董陽孜說。

她不喜歡曝光,也討厭人家吹捧她。她覺得自己只是個平凡人,坐公車、到傳統市場買菜,愛看戲。所以,「你只覺得她是個優雅的女士,不會曉得她是很有成就的藝術家,」林谷芳笑著說。

她從來不自我標榜。但是,最近,有感於中國文字與書法在台灣瀕臨凋零,她決定登高一呼,喚起年輕人重視中國文字之美與價值。「沒有文字,哪有書法?」謙遜的她說。

她親自邀請作家白先勇、台積電副總執行長曾繁城、誠品書店負責人吳清友等12位各界領袖,3月22日在誠品書店舉辦對談會,談他們對中國文字的體會。

除此之外,她也在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新竹、台中舉辦書法巡迴展。她在偌大的兩廳院大廳展出8幅巨型創作,有其特殊目的,「我希望年輕人發現,原來一支筆可以寫這麼大個字,只要年輕人喜歡,我就贏了,」扛起延續中華文化使命感的她,衷心說著。

「董老師的事,我一定配合,」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說。12名演講者接到董陽孜立意深遠的邀請,當下的反應都是如此。有所堅持、不逢迎、不作人際關係,只是安靜的創作、做自己該做的事的董陽孜,就是那麼受到敬重。

回首過往,不論年輕時,力圖從傳統中國書法中求創新、違逆了父親的期望;或是現在大聲疾呼中國傳統文字的價值,在兩個不同的時空中,她都逆著時代的潮流,做她想要做的事。

「我看開了,我覺得責任未了,」她解釋她現在積極推動的事。然而,逆流而行從來不是她的初衷,因為,她只是單純愛著自己的志趣、愛著滋養她藝術生命起源的中國傳統文字、愛著她所珍視的父母與家庭。

 


--參考資料
 
http://www.cheers.com.tw/content/032/032108.asp

 

 

micro 2009-06-07 17:47:40

我認為...
藝術所呈現的就是真、善、美的不同境界
有批評 不論褒貶 就是對作品有感覺
能讓人有感覺的作品 不覺很有意思嗎?

版主回應
嗯,妳所言極是,想必micro也是對美又一套獨特看法的人唷! 2009-06-12 16:10:57
micro 2009-06-06 22:06:13

哈~~真是寫意的書法呀!!
字...如畫一般~~
這女子 豪氣萬千
很好的推薦 ^ ^ ~ 

版主回應
謝謝妳的推薦!

我喜歡她的無字!寫得好美喔~

她的書法曾經引起一些爭議喔,大多從傳統角度去批評的較多,她真的應該歸類於當代藝術,有很多可能性,夠美就好了,妳覺得哩?
2009-06-06 22: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