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4 22:52:05楊元中

米食

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包括水稻光稃稻。稻的耕種與食用的歷史都相當悠久。稻的栽培起源於約西元前8200年南中國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帶[1],另有考古發現在約西元前8200年前的中國湖南。在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約8200年。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現時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亞洲歐洲南部和熱帶美洲非洲部分地區。稻的總產量佔世界糧食作物產量第三位,僅低於玉米小麥,但能維持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聯合國2004年定為「國際稻米年」。

稻是一種矮小的植物,它的外貌弱不禁風,經常隨風搖曳。它的身體大致可分為五部分:
根:生長在地下的根很細很長像鬍鬚或小蚯蚓。
莖:習慣叫做稈,中空,由許多節隔開,成熟的時候 會變成金黃色。
葉:稻的葉子細長有像刀形的葉身,和包圍莖稈的葉鞘。
穗:指聚生稻稈頂端的花序,逐漸形成穗狀的排列,通常稱為稻穗。
榖粒:這是稻的精華,外面包著稻殼,我們所吃的就是躲在裡面的果實。

粗糠:榖粒去掉的外殼就是粗糠,可當燃料、做土磚、推肥….
1.糙米:帶糠的米,糙米包括皮部、胚乳、和胚三部份。
2.胚芽米:在輾製的時候,保存米粒的胚,就是胚芽米。
3.白米:經過加工處理後只剩下胚乳就是白米。
4.米糠:糙米加工後脫落的胚和皮部。
種類:

1.秈稻「秈」,拼音:xiān,注音:ㄒㄧㄢ,音同「仙」)(學名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或秈米臺灣一般多稱之為在來米。秈稻是的亞種,需要長日照,耐熱耐強光,米粒長但粘性差,蛋白質含量高,支鏈澱粉含量低。但生長期短,可以輪作,產量高。中國南方多種植秈稻品種,在長江流域可進行稻輪作,在華南地區可實行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著名的有泰國茉莉香米和增城絲苗。
Basumati

2.粳稻「粳」,拼音:jing,注音:ㄐㄧㄥ 或 ㄍㄥ,音同「晶 或 耕」[1])粳稻是水稻的一個品種[2]。粳稻需要日照時間短,但生長期長,比較耐寒,米質粘性強,米粒短圓,蛋白質含量較高,口味好。粳稻碾出的米叫「粳米」,有的地方把「粳米」稱作「大米」,其實粳米只是大米(稻米)的一個品種。中國淮河以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區多種植粳稻。由於生長期長,不能和其他作物輪作,一年只能生長一季。中國著名的天津「小站稻」、「東北大米」、寧夏「碧粳米」、唐山「胭脂米」、雲南「香米」都是粳稻品種。
越光 (Koshihikari)

3.糯稻,是的粘性變種,在秈稻粳稻品種中都有糯稻變種,糯稻脫殼的米在中國南方稱為糯米閩南語中叫「秫米」),而北方則多稱為江米,是製造粘性小吃,如八寶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西京雜記》載,漢代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食蓬餌以祓妖邪。」[1]即古代之[2],原料是米粉,可以是稻米粉或黍米粉。糯米也是釀造醪糟(甜米酒)的主要原料。

在外貌上,糯米為不透明的白色。糯米與其他稻米的最主要分別是它所含的澱粉中以枝鏈澱粉為主,達95%至100%,因而煮後較具黏性.

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以澱粉為主)、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營養豐富,與山藥熬粥,可強健脾胃;加蓮子同熬,可溫中止瀉;食欲不振的,可將糯米與豬肚同煮而食,方法是將糯米浸泡半小時後,裝到豬肚內,炖熟後吃肉喝湯,內裝的糯米取出晾乾,分次食用。糯米含鈣高,有補骨健齒的作用。可將黑糯米浸泡後裝入布袋,用線紮緊,然後與豬骨等一起炖煮,熟後喝湯,再將袋中糯米取出,分數次煮粥吃,還有養胃的作用

Oryza glutinosa beras ketan.jpg


種植方式

水稻的種植技術,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中是神農氏教導人們如何種稻。

目前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1. 整地: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鬆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2. 育苗: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3. 插秧: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目前,先進的種植方法採用稀植或超稀植,密度基本固定在行距30㎝,株距20㎝左右(每平方米16穴)的範圍內。
  4. 除草除蟲: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5. 施肥: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以高產為目的的超級稻,每公頃施肥量為氮160~220kg,P2O5 75~100kg,K2O 50~75kg。
  6. 灌排水: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隨著現代除草技術的完善、施肥技術與品種和旱育稀植栽培等各個種先進技術的推廣,現在一般執行分櫱期淺灌,幼穗分化開始間隙灌水的方法的同時,到幼穗分化的中後期,如遇到低溫就深灌水來防止低溫冷害的灌水方法。
  7. 收成: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8. 乾燥、刪選: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穀,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刪選則是將癟穀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穀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穀,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9. 免耕拋秧法現在人工種植水稻的一種新方法,可以省去整理土地的苦累。主要思路就是只對土地進行除草,而秧苗是用秧盤進行育苗。不過,只能適用於水田。由於免去了對土地的整理,而且拋秧也比插秧要快很多,因此可以大幅度減輕農民的勞動負擔。



白米儲存
 臺灣地區高溫多溼,尤其夏季氣溫常有超過30℃現象,白米儲存若稍有不慎,極易造成品質劣變。為顧及消費者之健康及安全起見,就臺灣地區不同包裝型態之白米保存有效期限,做以下建議:
  
1.以真空包裝或充二氧化碳包裝者:
 (1)在5-10℃或15-20℃中儲存者,保存期限為八個月。
 (2)在室溫儲存者為五個月。
 
2.以一般小包裝者:
(1)在5-10℃中儲存者,保存期限為三個月。
(2)在15-20℃中儲存者,保存期限為二個月。
(3)室溫儲存者其保存期限,夏季為一個月,冬季為二個月。
 
  小包裝形式及儲存溫度的不同,只是品質變劣速度的不同,並非能永久保持品質不變。故購買小包裝白米時,應考慮食用量進度,不宜一次買回太多量。購買時應認明碾製日期及保存期限,且開封後未能於短期內使用完之白米,應置於冰箱中,較能確保白米之新鮮度及香Q之口感。 
(1)稻米種類:分為粳米(蓬萊)、秈米、糯米。
(2)品種:例如臺粳八號、臺農六十七號。
(3)產地:稻米種植、生產區域,例如西螺鎮、池上鄉…等。
(4)規格或等級:標示食米之國家標準(CNS)等級或規格。
(5)淨重:每包總重量扣除包袋重量後之食米重量。
(6)產期:稻米收穫年期別;臺灣地區每年可種植稻作兩期,於八月十五日以前收穫者為一期作,八月十六日以後收穫者為二期作。
(7)碾製年月日:加工包裝日期。
(8)保 存 期 限:食米品質保持新鮮之期限。
(9)碾 製 工 廠:碾製工廠之名稱、地址、電話。
  
 CNS白米規格:
類型
粳米
秈米
圓糯
長糯
等級
一等
二等
三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性狀米粒充實飽滿、粒可均一、光澤鮮明




水分%
14.5
14.5
14.5
14.5
14.5
14.5
13.5
13.5
損(被)
害粒
總計%
1
2
4
1
2
4
4
4
變色粒%
0.1
0.3
0.5
0.1
0.3
0.5
0.5
0.5
白堊(粉)質粒%
5
10
15
5
10
15
-
-
碎粒%
5
10
15
10
15
20
15
20
異型粒%
1
3
5
1
3
5
3
3


總計%
0.1
0.2
0.3
0.1
0.2
0.3
0.3
0.3
固體殘渣%
0
0
0
0
0
0
0
0
糙米%
0
0
0.1
0
0
0.2
0.1
0.2
稻穀%
0
0
0.1
0
0
0.2
0.1
0.2
未變糯粒%
-
-
-
-
-
-
4
4
 
< 感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資料提供
 稻穀、糙米、白米在儲藏過程中,稻穀因有稻殼形成物理及隔熱的保護,所以較耐儲存。若是以糙米或白米的型態儲存,因為缺乏保護層,且直接與空氣接觸,尤其是在臺灣濕熱的環境中,較容易引起品質的衰變。稻米儲存期間品質的變化,大致可分為:

1.化學性變化
 
A.碳水化合物
 澱粉含量在儲存期間變化不大,但結構會發生改變,其中直鏈性澱粉與游離脂肪酸結合形成複合物而抑制澱粉顆粒膨脹,促使米飯質地變硬。此外,總糖含量會下降,所以新米吃起來較舊米甘甜。
B. 脂質
 脂質是儲存期間最容易發生劣變的成分。脂質分解,游離脂肪酸增加,造成米粒酸度增加;且分解為活性高之不穩定小分子如酯類、酮類與醛類,是異味的主要來源。
C. 蛋白質
 粗蛋白質含量於儲藏期間,不易起增減變化。脂肪或游離脂肪酸氧化後產生氫過氧化物及羰基化合物會促進儲藏性蛋白質性質的改變。蛋白質中的S-H基由於氧化作用產生S-S基的雙硫鍵結,使蛋白質結構更緊密,米粒硬度增加、色澤變黃且透明度降低。另一方面,揮發性硫化物含量降低亦會影響米飯的風味。
D. 酵素、核酸等具有生化活性之大分子
 隨儲存時間的增加,與種子生理活性相關之酵素等物質之活性,都逐漸下降。
  

2.物理性變化
 
儲存時間長或儲存環境不良均會使食米品質下降,造成米粒黃變,失去光澤;煮成米飯的黏度降低,彈性消失,組織變硬,吸水性增加。所以聰明的主婦都有經驗,煮飯時,舊米要比新米多放點水才能煮出軟硬適中的白米飯。

3.營養品質 
 稻米的營養品質主要決定於蛋白質的成分,尤其是離胺酸(lysine)含量的多寡。米粒經儲存後,離胺酸、甲硫胺酸與麩胺酸的含量會降低。維生素B1也會因儲存而漏失。除此之外,稻米若是儲存於極濕熱的環境中,由於微生物滋長所產生的黴菌毒素如黃麴毒素等,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4.小蟲的發生 
 台灣氣候濕熱適合昆蟲的生長,所以買回家的食米經過一段時間後,常有黑褐色的小蟲出現(米象、穀蠹等),若放太久甚至有小飛蛾跑出來。這些小蟲通常是穀倉裡長年積留的小蟲產卵於稻穀裡或機器上,加工碾白時蟲卵有時也會附著於白米上,但看不出來。當遇到適合蟲卵生長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便會孵出小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