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
*雪峰禪師在禪堂上說:「如果想要體會這件事情,那就像古鏡一樣,胡人來了現出胡人的樣子,漢人來了現出漢人的樣子。」
──譯自《指月錄》19
何時
成了一面
歡樂的鏡子
鏡裡
髮髻上
那朵春花
微笑
引風拂弄
魯特琴叮咚
何時
成了一面
哀傷的鏡子
鏡裡
盪漾蒼髮
絲絲濯洗
夜月銀白
何時成了
一面歷史的鏡子
鏡裡
漢卒戳殺胡兵
旌旗拂亂
大漠荒草時分
何時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鏡裡繁花怒放
鏡外溪水潺潺
(2007年8月3日)
*攝於2007年3月28日台北植物園。
上一篇:日升:獻給旅人
千朔:
妳的如如對我的鏡子,真是天下絕配呀!
“觀可以不觀的鏡
竟看見不觀也觀著了的鏡
那花、那髮
那風華與滄桑的面目
不想驚嚇地驚嚇”
真是深奧得參不透的禪意和詩句!
“不如丟棄可怕的知
糊塗的生,迷糊的走
任那明鏡望月,自心如如
倚窗,聽雨成詩”
好美的句子,特別是最後兩行!
謝謝妳了!
紅軍:
的確,明鏡當台,才是禪修者的最高境界呢!
古人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嘛!
菲菲:
真是逃不過妳的法眼!
照片的確經過處理,有點失真,
還請多多包涵!
雲朵:
大作《一塘殘荷》拜讀了!
“即便秋蟬驚鳴
幻影這塘春色
也成葉綠花紅絕唱
盡在夢迴千影時”
願是一隻秋蟬,
即便是在夢迴千影時!
小洋子:
“我問
何時倒了一壺
未喝的愁悵
在我杯裡渾噩不散”
很美喔!
特別是”一壼未喝的悉悵”!
涼涼:
我的鏡子,就是從紅樓偷出來的啦!
紅樓剛搬新家,好東西都留在舊紅樓呢,
快去偷吧!
瀲灩風柔:
謝謝妳了!
旅人學長;
謝謝您的對鏡!
正愁著如何把舊紅樓的對鏡引出來呢,
您就貼上來了,真高興呀!
記得我曾在台灣現代詩刊所舉辦的詩評會上,對您這首大作,提出一些感想.
現在就把它抄錄在底下吧!
=======
〈對鏡〉是一首讀來辛苦,卻回味無窮的詩作。說它讀來辛苦,是因為詩質晦澀。晦澀有形式的,還有內容的。現代派的晦澀是形式的,把簡單的道理說成難的,亦即用艱難的文字排列組合,或專注於概念、意象的突出舖陳,來寫簡單的道理或情感。這當然是不好的偽詩。而旅人的晦澀則是內容的。內容的晦澀,意味著內容含有豐富的哲理,一時之間很難讓人耙梳清楚。
鏡裏的「我」和鏡外的「我」,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這原本就是大哉問。鏡外的「我」,是無常變化的,無法避免生、老、病、死的生命法則;那是「有限的軀殼」。鏡裏的「我」,則是「不曾枯焦」,總是能夠讓鏡外的「我」,「滿意你的成熟與香甜」。然而,鏡裏的「我」並不是沒有缺點;它「永難跨入立體」,因為「你(鏡裏的我)只是(鏡外)我的再版/只是我掉落的身子/咀嚼光線/養活自己」。
更糟糕的是,有一天,當鏡外的「我」,「疏於對鏡」,那必是「我已磨損/又厭倦紅塵的掙扎」。此時,「鏡中將再無你我的相見」,叭剩下「屋內的老鏡/傷懸在極度的失望中」。
〈對鏡〉,表面上寫的是鏡中之像和鏡外之人的相即不離關係,但庸庸碌碌生活著的「我」,和充滿理想美夢之「我」,在壯志未酬的現實下,似乎注定要成為「我」和「你」的分離與對立了。如何像〈心經之旅〉那樣,化解其中的「蒂固概念」,也許只有期待詩人的另一首詩,另一番氣象了!
霜霜:
“心靈張開一雙翅膀
穿過夢想森林
飛翔,流浪....”
可別飛太遠喔,
有人會傷心呢!
念情:
“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最怕沒影兒的
不出現^^”
咦?妳真有先見之明呀!
這則公案只是半截呢,
後半截是:
僧問:「萬一『那個人』來了,鏡子怎麼樣?」
雪峰禪師答:「胡人和漢人都隱藏起來,不見了!」(見《指月錄》19)
黑痕:
“愛,可以單獨存在”
是呀,沒錯!
但那好可憐呀!
畫之荷:
謝謝妳的【觀音頌】!
古來歌頌觀音的有許多許多,
妳也是眾詩人當中的一位呀!
功德無量!
涼涼:
大作『塘裡塘外』拜讀了!
七夕來了,
最喜歡這段了!
“等候傭懶月影
替代牛郎織女星
一雙腿靜置
停止喋喋不休的蟬鳴”
藍月: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照出了最隱密的事實"
這不只是基因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