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7 01:30:37楊風

哭出第一朵白櫻

*去年春天,David來不及看到後院的白櫻盛開,就往生了。今年,立春才剛過呢,第一朵白櫻就已綻放在枝頭。


忍了兩個冬天的痛
今天,終於在枝頭
哭出聲來
三百六十五又零一日
只迸出一朵
帶雨的小白花

等待雪融
等待雪融後
哭出春的
第二朵小花

(2006年2月27日)
不要嫌我雞婆 2008-11-13 10:36:52

呵呵
我是很雞婆啦
不過
艾杏寫的很好
詩皇的白櫻樹下真的很棒呀

續上文第三段(轉貼) 2008-11-13 10:34:31

人的心如同身上的傷口般有自動癒合的功能,所以在此詩集中可以看見作者因為痛失摯愛的悲慟,但也可以看見生命中癒合的神祕力量,作者發自內心的詩篇彷彿是天籟般敲打人內心的脆弱世界,也讓還在癡迷的世人有了重生的念頭,曾經愛情是如數字般被討論,而這詩集裡的愛情則沒有階級沒有身分更沒有禁忌,如果有罪則必須歸罪於人為何有情,無情眾生與有情眾生都是天地的眾生,在問影(二)這詩篇中我們可以看見追求愛情跟真理的渴望:
是瘋狂於情與愛嗎?許是
瘋狂於生之悲死之喜。
演若達多青髮飄揚的血肉之顏 已然
誤入未染一塵的明鏡。

是問你
明鏡中青髮飄揚之顏?
或是問你
明鏡外已然斷頭的軀體?
明鏡暫借問
以演若達多的狂心

不問浮沉世事
不問戀人的歌聲為何泫涕
不問雨從哪裏來風從何處去。
只問: 何處是 妙明真精?──
那久未歸去的真理故鄉!

人死了有沒有靈魂,而靈魂的故鄉又是哪裡?在探討愛情的逝去時這詩集似乎也探討到這深澳的學問,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碰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從挫折中能夠得到啟發更勝於其他的學習方式,當我在閱讀這詩集時也啟動了我的深層記憶,算著詩篇的年月日,這些日子跟我過去所經歷過的一段重生的日期居然可以重疊,人生的巧合在此不言自喻,所以當我讀此詩篇時也替自己重新得又心理建設,2004年我雖然出版了兩本言情小說,但是卻因為生活種種改變而有些狼狽跟慌張,雖然沒有那種失去摯愛的悲慟,但是卻有著被人遺棄的傷感,如果我能走到今日一切又多虧了我的孩子跟父母給了我重生的勇氣跟力量,那是我今生最大的負擔也是最愛,人因愛而狼狽也因愛而偉大,重生的基礎必須建立在一句話上:「勤而不怨、困而不憂」這僅僅是我拜讀完楊風教授詩集「白櫻樹下」心中感言。

艾杏 寫於2008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