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7 17:05:24楊風

寫在〈那年秋天〉張貼前


1950年代,對「本省人」來說,是個苦難的時代,對許多「外省人」來說,同樣也是個苦難的時代。「白色恐怖」籠罩全台,政治、經濟、軍事則受制於美國。

我生長在中部一個淳樸的小鎮,鎮上的知識分子無緣無故被捉走,學校的外省籍老師突然失蹤,在那個苦難的時代,是常有的事情。我有一個廣東籍的初中(國中)國文老師,年輕時髦,作風開明,上課時喜歡講一些調侃時局的話,同學們都很喜歡他,第二學期卻被密告為「匪諜」,失蹤了。高中時,一個規規矩矩,有點木訥的東北籍國文老師,年紀已經半百,只因與軍訓教官不合,也被告以「匪諜」。


當時的台灣,軍人享有比一般人更多的特權,強佔民宅,「借住」學校教室,乃至軍車橫衝直撞,壓死人不理賠的事情,成了常態。我們這些小孩子,都被大人三叮嚀四叮嚀,見到軍車來了,要趕快躲得遠遠的。

小學五年級時,我就讀的國民小學,突然駐進了一個連隊的軍人。下課時,同學們都會在旁觀看他們操演,也會聚集在連長室,和那看來孤獨寂寞的連長廝混。而我,則常常從家裡偷偷帶著一顆生雞蛋,送給連長,然後依偎在他寬闊溫暖的懷裡,嗅著從他身上散發出來的、軍人的特殊體香。在我那段懵懵懂懂的歲月裡,並不完全了解,燃燒在我心中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情愫?

那一年,也是我甜蜜的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一年。才開張不久的紡織廠,突然倒閉。為了還債,父親除了賤賣紡織廠,還把從他年輕時代就苦心經營的碾米廠賣掉。父親和哥哥都遠到台北,另謀生計。哥哥在夜市擺攤賣紅豆湯,父親早上在菜市場賣豬皮,下午則推車賣冰。當我考上台北的大學時,我還曾幫父親推車賣冰。

後來,我從大學圖書館裡,找到一些資料,才知道當時台灣紡織業的突然蕭條,是受到美國紡織品入口政策改弦易轍的影響。當時,台灣受到牽連,因而倒閉的紡織廠,共有一、兩百家之多。

另外,美軍駐台官兵的囂張跋扈、作威作福,更累積了反美情緒。「劉自然事件」也許就是這種情緒的猛爆點。

1957年3月20日,服務於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的劉自然,在駐台美軍上士雷諾的住宅門前,被誤認為小偷,而遭雷諾槍殺。不久,雷諾被判無罪釋放。5 月24日上午,劉自然遺孀身著黑色喪服,率眾到美國大使館門前抗議。砸毀館中的汽車、傢俱,燒毀文件,並毆打使館人員。大批群眾撕下美國國旗,破壞僅隔一街的美國新聞處,並包圍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還縱火焚燒警車,衝入台北市警察局。群眾越聚越多,到了晚上,眼見局面無法控制,台北市因而實施宵禁。這一事件,後來被稱為「劉自然事件」或「五二四事件」。在那個已經宣佈戒嚴,情治單位嚴格控制人民思想和行動的年代,竟然發生這樣的事情,以致傳說是在政府的放任,甚至鼓動下,才發生的反美事件。

把這一時段,做為我寫這篇同志小說的背景,不想控訴什麼,也不想埋怨什麼,只想側錄苦難的記憶。這一苦難,不但發生在「本省人」和「外省人」身上,也發生在同志身上。

這篇小說用了一些日語,特別要感謝「苦難之外」(http://blog.webs-tv.net/wellein )的台長味兒倫,為我修改,並提供了一些寶貴的建議。

(2006年8月23日)

下一篇:那年秋天(1)

我粉棒 2009-07-28 22:38:33

很客觀的歷史描述
唉........
歷史悲劇 歷史悲情
太沉重了
向前看吧

楊風 2006-08-31 20:19:19

長風:
妳是真懂或不懂裝懂?再考慮看看喔.

長風 2006-08-31 10:14:51

楊風兄:
哈哈!讀了兩遍您的留言,終於弄懂了……
放心,在人群之前,我們應該會先製造論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