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3 09:55:48楊風
寫在〈墜落〉張貼前
#我願意用生命和你一起墜落。
- 亡友David〈忠誠已死〉
開始寫這一系列的男同志小說時,我就思索著:要如何寫亡友David的事?
去年春天,David從十三層高樓,墜落而亡。這一系列的小說,總應該有一篇為他而寫。不必一定寫他的故事。而是寫一則有關墜落的故事,來紀念他。
正苦思中,恰好從DVD店,租了一片《鋼琴教師》(Die Klavierspielerin)影帶回家觀賞。那是一部依據德國作家艾芙烈‧葉莉妮柯(Elfriede Jelinek)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而艾芙烈‧葉莉妮柯,則是諾貝爾文學獎(2004年)的第十位女性得主。
片中女主角,是奧地利一所音樂學院的中年未婚鋼琴教師。她和支配欲強烈的母親同居。在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的表象生活下,她只能從偷窺他人做愛,乃至自殘當中,得到性的滿足。後來,她和英俊的男學生,展開一場愛的追逐戲碼,並以SM的性愛,乃至在大庭廣眾中用刀自殘,做為悲劇的結局。
我從這部電影所得到的靈感,不是SM或自殘的激情,而是電影中對舒伯特音樂的詮釋。片中討論到舒伯特音樂的地方,主要是他的《A大調第二十號鋼琴奏鳴曲》。但也出現了舒伯特二十四首聯歌《冬之旅》當中的三首歌曲片段。電影中,女鋼琴師一再對她的愛人學生強調:舒伯特的音樂並不是那麼容易了解;但卻沒有進一步深入討論何以如此?(電影畢竟是商品藝術。)這讓我興起想要寫一篇以《冬之旅》為背景的小說,來紀念亡友David。
不久,我又從DVD店,租了一片《鋼琴師》(Shine)。這部電影曾榮獲澳洲影展最佳影片等九項大獎,也得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英國影展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錄音等大獎。
影片描述澳洲鋼琴家 David Helfgott,幼年父親嚴厲管教,青年時練琴練到發狂,晚年則在愛妻鼓勵下復出樂壇的感人故事。David Helfgott最喜愛的是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Sergie Rachmaninov,1873-1943)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當然,這也成了影片中最常出現的主題和配樂。片中出現許多次的兩句話是:「要用生命演奏。」「要演奏出拉赫曼尼諾夫的靈魂。」當我觀賞這部電影時,我曾數度為這兩句話而感動落淚。而這兩句話,也成了我寫〈墜落〉這篇小說時的心情。
將《舒伯特》與台灣民間節慶中的八家將相結合,只是偶然的靈感。舒伯特的音樂,特別是他的聯歌《美麗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單曲〈小夜曲〉等,都是我學生時代的最愛。高中時,《冬之旅》中三段曲式的〈菩提樹〉,我還曾經獻唱於校慶晚會當中。至於將八家將和貶毒、吸毒的行為連結在一起的靈感,則來自兩件現實的事情:第一件是,我曾觀賞過公共電視台拍攝的一部電影(忘了它的名字),描寫的正是黑道份子如何吸收、利用八家將成員。第二則是:我在網站上搜尋過一些舊新聞,確實有黑道份子利用八家將作奸犯科的報導。
〈墜落〉所要寫的,當然不是舒伯特的音樂,也不是黑道與八家將的掛勾;而是這些事件背後的當代台灣社會亂象。這些亂象有來自政治的,也有來自經濟的。亡友David的墜樓自殺,固然和私人的感情有關,但是大環境令人無法喘息的絕望,不能不說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如何讓亡友David的死亡,成為有意義?我一直思索著這個問題。小說中有一句話,也許正可以做為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吧?──「撫慰現今台灣人民的苦悶心靈」。
(2006年8月12日)
下一篇:墜落(1)
菜龜龜
2006-08-14 15:39:50
開張了,竟然沒有人告訴我.
張超
2006-08-14 10:58:34
聽說重新開幕了,趕快跑來報到,結果發現有人比我還要早!
張超:
下回再起早一點.
菜龜龜:
謝謝你來,下回我會偷偷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