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19 08:57:09Sam

活泉茶館185-「錯誤」的省思

活泉3年6月19日

在「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書中第十七章 投資第十五課中提到「錯誤的魔力」,我覺得蠻值得思考的,特別提出來與各館友分享:
-------------
我的親生父親屬於學術界,在這個圈子裡人們認為錯誤是不對的,而且錯誤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一個人犯了太多的錯誤,那麼他有可能會被認為是智商不高。
  我出身貧寒的富爸爸對此卻持有不同觀點。對他而言,錯誤為他提供了獲取新知識的機會。他認為,一個人錯誤犯得愈多,他從犯錯誤中所汲取和學到的東西也就愈多,進步也就會愈快。他常說:「在每個所犯的錯誤背後,都隱藏著一股神奇的力量。所以,我犯的錯誤愈多,我就會花愈多的時間去學習,我的生活也才會有可能出現更多奇蹟。」

●生活裡的智慧和學校裡的智慧
  富爸爸在投資理財方面獲得的巨大成功可歸結於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他對待錯誤所持的態度。其實,他也像我們一樣討厭犯錯誤,但他在錯誤面前並不感到畏懼。富爸爸甚至不惜冒險去犯錯誤。他說:「往往當成功離我們還有一步之遙的時候,就到了我們最有可能犯錯誤的時候。」
有幾次,富爸爸生意經營失敗,蒙受了虧損;我也看到過他推出的新產品被市場拒絕。但是,對待每一次錯誤,他並不是因此而意志消沉。相反地,他變得更加樂觀、明智、勇敢和果斷,因為他從中獲得了更多更豐富的寶貴經驗。他常對邁克和我說:「犯錯誤是我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途徑。我每犯一次錯誤,都會從中學到不少東西,而且能夠遇到我以前從未碰到過的人,這些都使我受益匪淺。」
 我的窮爸爸在學校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他很少犯錯誤。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在幾乎所有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原因。然而就在他五十歲時,他似乎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並且一直難以從這些錯誤中走出來。
  面對生父擁有專業知識卻一生清貧的現實,富爸爸對我說:「在商業領域,期望自己事業成功,僅有學校的智慧是遠遠不夠的,你還必須具備街頭的智慧。你父親五歲開始讀書,因為學習成績優異,他繼續留校完成他的學業,而且一直是名列前茅。可以說,你父親在學校的時候是一帆風順的。而他五十歲時,卻被拋進生活這個大課堂裡,要重新去學習生活中的智慧。要知道,生活可是最嚴厲的老師。與學校書本教育的方式完全不同,生活的教育方式是:你得首先遭受挫折,然後從中汲取教訓。大多數人由於不知道如何犯錯誤和從錯誤中悟出道理,所以只是一味地逃避錯誤。他們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本身已鑄成大錯;還有一些人犯了錯誤卻沒能從中汲取教訓。這些都是為什麼有如此多的人總是不斷循環地犯著自己以前曾經犯過的錯誤。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在學校,你可能會因為沒犯錯誤而被認為是聰明的學生;而在生活中,你的智慧恰恰是因為你犯過錯誤,並且能從中汲取教訓。」
●我所知道的最大的失敗
 富爸爸對我和邁克說:「我之所以如此富有,是因為我在財務方面犯的錯誤比其他人多。每犯一次錯誤,我都會從中學到不少新的東西。在商界,這種所謂的新東西被稱為『經驗』,但僅有經驗還是遠遠不夠的,很多人認為自己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因為他們已經重複犯了幾次同樣的錯誤,但事實並非如此。我想說的是,如果一個人真正從所犯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那麼他的生活就會發生改變。那麼,他獲得的就不是經驗,而是智慧了。」富爸爸接著說。「人們想避免在財務上出錯,這本身就是個錯誤。他們總是提醒自己『謹慎從事,不要冒險』,卻不明白自己之所以會陷入經濟困境,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從自己所犯的錯誤當中汲取到教訓。每天,他們起床、工作、重複老錯誤、避免新錯誤,卻不能對其中的道理有所領悟。這些人再對自己說『我做的每件事都對,但出於某些原因,我沒有在財務上領先』。」富爸爸對此的評價是,「也許他們做的每件事都對,但問題是他們只想避免做錯事,做那種諸如冒大風險之類的錯事,因此他們總是試圖掩蓋自己的弱點而不是去勇敢地克服它。他們絕不做他們害怕做的事情,並且有意識地避免犯錯誤,而不是找機會犯錯誤。」他說,「我所知道的最大的失敗,就是那些從不失敗的人。」
●犯錯誤的技巧
  富爸爸沒有教邁克和我如何避免犯錯,而是傳授了如何製造錯誤並從中獲取智慧的技巧。
 富爸爸在其中一課中說道:「犯錯誤之後,你首先會感到很沮喪,我知道每個人都有這種情況,這是犯錯誤的第一個徵兆。」他說,「但是從沮喪當中,你曾發現一個真實的自我。」
 邁克問:「什麼叫真實的自我?」
 「在你沮喪的那一剎那,你會展示你性格中的一部分。」富爸爸說,接著他就為我們描述了當人們犯錯誤之後,由於沮喪而顯露的幾種性格特徵。
1.說謊。說謊的人總是說「我沒做那件事」,或者「不,不,不,那不是我幹的」,或者「我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還有「我發誓」之類的話。
  2.指責別人。這類人犯錯後往往會說「這是你的錯,不是我的錯」,或者「如果我妻子花錢時用點大腦的話,我就不會落到如此的地步」,或者「如果沒有孩子拖累的話。我早就很富裕了」;他們也會說「顧客只是沒有注意到我的產品」,或者「我的雇員對我不忠實」,「你們說得不清楚」,還有「這是老闆的錯」等等。
  3.開脫責任。這些人會說「因為我沒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我的事業不如意」,「如果再給我點時間的話,我會做好的」,或者「噢,我再也不想變富了」,或者「人人都這樣,我為何不可」?
 4.半途而廢。半途而廢的人經常說的話是「我早就告訴過你那樣做不管用」,或者「這件事太難了,不值得我投入這麼多的精力,還是換個簡單一點的吧」,或者「瞧,我都做了些什麼啊?我不想自找麻煩了」。
 5.否認。富爸爸也把這類人叫做「藏在罐頭裡的貓」。意思是說這類人犯了錯誤後,習慣於掩飾自己的行為。他們犯錯後常常會說「噢,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情況會好起來的」,或者「出錯了嗎?哪裡出錯了」,或「不要著急,事情會如你所願的」。
 富爸爸說:「當人們由於錯誤和特殊事件而沮喪時,上述性格特徵中的一種或幾種就會顯露出來。若你想從這些錯誤中獲得智慧的話,你就必須對自己負責任地控制自己的思維,並不斷地問自己,我到底從這些錯誤中學到了什麼?」
 富爸爸接著說:「假如一個人說,『我所得到的教訓就是再也不那樣做了』,那麼,這個人也許還沒有領悟到犯錯誤的重要性。如此多的人活在一個貧窮的世界裡,是因為他們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再也不那樣做了』,而不是說:『我很慶幸自己犯了錯誤,因為我從這次經歷中受益不淺。』避免犯錯誤或浪費犯錯誤機會的人,永遠沒有機會看到硬幣的另一面。」
----------
在「直奔標竿」一書中,作者也提到他們失敗的策略遠比成功的策略來得多:
*要設計出正確的策略必須問對問題。
*創設教會最早的幾年,我們反正也不會有所損失,所以我們便嘗試各種方式。
  我們試過的一些主意實在是明顯的失敗。我真希望我們的成功正如我們所計畫的一般,但事實不是那樣。我沒有這麼聰明,我們大部分成功的方法是試出來的,有一些更是意外發現的。
*「法櫃奇兵」中,有人問印第安那瓊斯:「我們再來怎麼辦?」瓊斯回答說:「我怎麼知道?我們一面走一面想!」在馬鞍峰教會,許多次我都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必須想出辦法,如果行得通,我們便把它當作好似我們一直這樣計畫的!
*「馬克吐溫有一次諷刺地說:「我認識一個人,他從貓的尾巴抓貓,因而比另一個不這樣抓貓的人多懂貓一倍。」從馬鞍峰教會一開始,我們便常常「抓貓的尾巴」──我們有一大堆傷疤可以為證。
*事實是:我們試過的辦法,行不通的比行得通的多。但是我們從不怕失敗;我們只管稱這些為「實驗」。這些失敗已夠我寫一本書叫做「一千個使教會『不』增長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