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12 14:22:34Sam
活泉茶館173-清晨的日光
活泉3年5月12日
當你越接觸人,就越了解人的問題,也就比較不會給人教條式的單一規定──因為每個人所遇到的問題大不相同,然而這就需要更多的耐心、知識和智慧。最近讀聖經的進度來到路加福音,在路加福音第三章10~14節,施洗約翰就採用這種方式來教導不同的人:
--------------
眾人問他說、這樣我們當作甚麼呢。
約翰回答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
又有稅吏來要受洗、問他說、夫子、我們當作甚麼呢。
約翰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
又有兵丁問他說、我們當作甚麼呢。約翰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
--------------
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問題:「在工作場合中,要面對別人對我信仰的嘲笑,雖然信耶穌帶來心靈的平安,靠著許多弟兄姊妹的幫助,也度過許多的難關,但我不想再忍耐了,現在想拋開一切的規範,暫時離開教會,回到從前的日子,放手一搏賺很多錢,回家就大醉一場,過著麻痺沒有痛苦的日子……。」、「公司的歐巴桑老是講著黃色笑話,回到家,家人總是講著厚黑學,賺錢第一,批評我沒用,賺不到什麼錢,你知道這樣的日子有多難過嗎!」、「聖經說不可以說謊,但是賣衣服不吹噓這衣服有多好,怎麼賣得出去?」、「現在SARS太嚴重,我不敢出門。」……。聽多了,讓人覺得有些士氣低下。
「歡喜讀舊約──重新品味上帝的深情與智慧」一書中作者提到:
---------------
「舊約聖經常見一種模式:神不惜一切,寧可讓人自主決定。」、
「神與大聲抱怨的約伯、耶利米、約拿爭論。祂與亞伯拉罕、摩西展開長時間的論辯,有時還讓他們贏呢!祂與雅各摔蛟,一直等到破曉才讓雅各受傷;不然,雅各會堅持到底。很顯然,神寧取真誠的對峙,而不要虛偽的屈從。祂很看重人、與他們對話、讓他們參與自己的計畫,也聆聽他們的心聲。」、
「岳父在最後幾年經歷了信仰危機,他也坦承不諱。以前可以令他滿意的答案不再管用。他失去了屬靈的自信心;不是對神,而是對自己。待他愈趨煩躁、不耐、懼怕之際,為了自己不能沉著應對而流下痛心的淚水。死亡臨頭,他渴望自己能『漂亮的跑完全程』,這是他一直提的字眼。然而,他一再對自己失望,也怕令神失望。」、
「我所採訪的每一個人都告訴我,所遭遇的悲劇使他們不得不面對神。可嘆的是,這些人也痛批教會。他們說,基督徒只會火上加油,來病房探望各執己論:神在懲罰你;不是神,是撒但的作為;不!是神的作為,祂親手挑選你來榮耀祂;不是神也不是撒但,你只是不小心惹到母熊了。
正如一名生還者所說:『痛苦的理論讓我更糊塗,而且沒有一種對我有幫助。我主要是希望從神與神的子女得到一些確據與安慰,可是基督徒來,十之八九卻只帶來痛苦,沒什麼安慰。』」
「在舊約聖經,像約伯與朋友這般忠心的信徒,看到苦難竟然臨到他們,反應極為震驚,因為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神會以昌盛與健康獎賞他們。比起舊約聖經多處認定的「合同信仰」--行善得福、作惡受罰,約伯記毋寧更跨出了一步。很多學者相信,幸虧有約伯記,幫助以色列面對舉國遭遇的一連串災難。「神的『選民』何以受到如此的苦?」這令全國苦思不解的問題,在約伯記的經典故事,由一個人揚聲質問。」
「儘管約伯記大部分集中於痛苦的問題,我的結論是:約伯記根本不是在討論痛苦的問題。苦難的細節只是作為故事成分,而非中心主題。」
「整體來看,約伯記是關乎信心,關乎一個人如何經歷試煉煎熬的故事。他的回應不僅適用於苦難中的人,也適用於一切活在地球上的人。」
「我愈研讀約伯記,愈體會到自己總是從第三章以後的角度看這卷書。我需要從第一章的角度重新思考約伯記的信息。那裡是劇情的重頭戲:世界上的大善人卻遭受大災禍,可說是把信心的考驗推至極點。
人類真有自由嗎?撒但就此向神發出挑戰。我們當然有往下沉淪的自由--撒但、亞當,或任何活過的人都能證實這一點。然而,我們有向上提升的自由與能耐嗎?我們能單單為著……或是說……不為任何理由的相信神嗎?神看起來似乎與人類為敵之際,人還能相信祂嗎?或是信心就像其他東西一樣,無非是時空環境下的產物?」
「撒但在約伯記開始就顯出自己是個行為學派鼻祖,聲稱約伯是有條件的愛神。拿去正面的獎賞,就能等著看信心崩潰的好戲。約伯對這些內情渾然無知,在這歷世歷代的獨行俠信心爭戰中,擔起最吃重的角色。」
「神把苦難當作是罪的懲罰嗎?隨便問一個住過院的基督徒,可有人對他們這麼說過?我每次看基督教的電視節目,幾乎都會聽到約伯的朋友爭論最力的主張:神使善良人昌盛,使邪惡人衰亡。這些節目很少提到約伯那種信心,亦即諸事不順遂之際依然屹立不搖的信心。今天的信徒也會像以利法一樣,用「知識的言語」作為他們信念的支柱。」
「對落入慘境的約伯,神似乎是「完全人和惡人,祂都滅絕」(九22)的歹徒,顛覆了耶穌口中的慈悲天父的形像:祂豈不是降雨給義人也給惡人嗎?一如魯益師在痛失愛妻,傾吐悲傷的日記裡所寫:「我想,問題不在於我正陷入不再相信神的危險中;真正的危險在於我開始相信與神有關的一些可怕事情。我所害怕的結論並非『所以,神並不存在』,而是『原來,神是這樣子的,不要再欺騙自己了。』」神真的是個大虐待狂嗎?魯益師以其特有的率直,呼應約伯的懷疑。」
「整體說來,約伯從來沒有聽從妻子「咒詛神然後去死」的建議。他質疑神的公平、良善與慈愛,並且為自己的生命感到無望,然而他還是不肯離神而去。約伯無畏地堅稱:「祂雖殺我,我卻在祂裡面有指望,」(十三15,NIV)他或許放棄了神的公平,但是他一直拒絕放棄神;在絕望時刻,竟然發出信心與盼望的火花。
約伯寧可活在痛苦的吊詭中,無視於一切不利的證據,依然相信神愛他。他的朋友列出了合理的推論:苦難出於神。神是公正的。因此,約伯你是有罪的。約伯檢視了自己的一生,並且思索了神是不公平的觀念,最後取得表面看來毫無道理可言的公式:苦難出於神。神是公正的。我是無辜的。約伯發揮希伯來優秀傳統,恪守這三項看來互相矛盾的真理。
他直覺上認為,不論目前來看神是多麼遙遠,或真的像個虐待狂;寄託於神,總比放棄希望要好。約伯心目中的宇宙依然是溫馨的。在一個疏冷沒有神人關係的宇宙,又憑什麼標準斷定痛苦比快樂要糟糕,或是幸福遠勝於悲劇?約伯無視於外界如山的證據與他的信念相牴觸,依舊深信神是一位切身、公正的神;其他的選擇只會更糟。」
「納粹集中營的生還者佛蘭克爾(Viktor Frankl)下結論說,最可怕的絕望是沒有意義地受苦,而約伯的經歷證實了這一點。他要求神解釋他的創傷,賦予苦難意義,而也只有神拿得出答案。
約伯相信神。即使沒有證據支持,甚至不利於他的信仰,他還是緊緊抓住信仰,最終通過了信心的考驗。並且,即使他尊嚴飽受打擊,也依然要求自己堅守人的尊嚴。我們可以稱約伯為第一個不折不扣的「抗議宗」信徒(Protestant;中譯通常作「更正教」)。他的立場不是隨著敬虔的教條起舞,而是基於個人信心,走出一條路供後人依循:保羅與公會抗衡,馬丁路德與整個教會權威抗衡。約伯不容教條吞噬他的個人權利。」
「追根究柢,約伯面臨的是信心的危機,而非苦難的危機。」
「我們或許不會遭受臨到約伯的大難,但是悲劇事故、絕症,或失業,都會使得我們搖頭,問說:「為什麼是我?神跟我有什麼仇嗎?為什麼神好像這麼遙遠呢?」
在這些時刻,我們很容易定睛於環境:疾病、我們的長相、貧窮、壞運氣,並視之為敵人。我們認為,如果自己長得漂亮或英俊,事情就好解決了。如果我有錢,或至少有份好工作;如果我的性慾改變,或至少減低--那我就很容易相信神了。然而,約伯記的教訓是:就是在不可能相信的時刻最需要信心。
當悲劇來襲,我們也會落入侷限的觀點。像約伯一樣,我們也忍不住要責怪神,視祂為敵人。」
「約伯記令我相信:神注重我們的信心,勝於注重我們的福樂。我寫得很猶豫,因為這是個難以消受,也令我不想承認的真理。基督徒通常把神講成是位可愛的好好先生,與我的結論不合。如果聖經中只有約伯,我或許不會下此結論,但是想想一些神喜愛的人所受的試煉。以西結書有節經文(十四4),神將約伯列入三大義人行列,另外兩人是分別在洪水與獅子坑學習信心歷練的挪亞與但以理。亞伯拉罕接受的信心考驗,與約伯的一樣嚴峻:他受命(當時以為)將自己盼了幾十年的兒子獻為祭。大衛呢?只要讀詩篇第二十二篇,就能知道他也體驗過神的沉默。申命記有句話論到以色列人在曠野,勾勒出聖經的模式:「你也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祂的誡命不肯。」(八2)」
「像約伯一樣,我們活著,也對「幕後真相」渾然不知情。約伯提醒我們,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微渺歷史--更貼切地說,是我微渺的信心歷程--發生在更廣闊的宇宙歷史故事裡。我們是一場屬靈爭戰裡的步兵,一舉一動卻攸關宇宙。如魯益師所說:「宇宙沒有中立的餘地:每一吋、每一秒,或是由神取得,或是由撒但奪去。」
約伯在信心沙場上失去了財產、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健康。我們可能面臨不同的挫敗;事業垮台、婚姻岌岌可危、性傾向有困擾,或是生來就有一副令人生厭,而非讓人喜愛的身材與面孔。我們的考驗或許不是天上的大決戰引發的結果,但是約伯記呼籲我們要有堅毅剛強的信心,無視於逆境,仍然相信一個人的信心回應的確很重要。
約伯記呈現了一項驚人的真理,那就是:我們的信心抉擇不僅對自己以及我們的命運要緊;更令人稱奇的是,對神也很重要。以利法嘲弄約伯說:「人對神能有什麼益處呢?……你行為完全可有利於祂呢?」(二十二l,新譯)最後,以利法藉著約伯獻祭,並請求他饒恕,且要好好反省自己的話。約伯的信心替神一舉擊潰撒但,因為撒但質疑人的可信度。
宇宙的一撮歷史取決於約伯,今天則取決於你我的回應。」
「約伯代表的是比以色列人心目中的獎懲「合同信仰」更進一步的境界。新約聖經則再進一步,預期苦難是一個過程。「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跟隨他們的腳蹤行」(彼前二21)。彼得與另外十位耶穌的門徒都走上殉道的路--這根本不是約伯記裡的「大團圓結局」。很明顯,信徒對苦難的期待改變,主要原因在於耶穌受死的十字架。」
「數千年以後,約伯的問題依然沒有消失。遭受苦難的人依然借用約伯的話,向神吶喊,抗議祂漠不關心。約伯記再次證實,神並沒有對人的吶喊裝聾作啞;無論表面看來如何,祂的確掌管世界。神沒有回答約伯所有的問題,但是神的同在就融化了約伯的懷疑。約伯發現,神是關愛他的,而且也掌管著世界,這似乎就夠了。」
「約伯記是壞事臨到好人的稱奇故事,並沒有好人為何受苦的簡略理論。」
「不是神直接引起約伯的問題。神雖然容許問題發生,卻是撒但引起苦難。」
「約伯斷然否定一種理論,亦即苦難絕對是罪的結果。」
「約伯的朋友對永世沒有清楚完整的信仰,就自以為是的認定,神的公正--亦即祂對人的稱許或責難--只能在今生彰顯。聖經其他篇章則說到,神將要在人死後釐定公義。」
「神並沒有譴責約伯的懷疑與絕望,只有責怪他的無知。」
「我們真的需要擔心,在痛苦的重擔下所爆發出的心聲,會有辱於神嗎?照約伯記的說法,是不會的。」
「.沒有人了解苦難的全部真相。」
「神從來沒有完全沉默不語。」
「有時候,出於好意的勸告反而有害無益。」
「真正的關鍵是約伯的信心:一切都不對勁的時候,他是否還要信靠神?我們直覺上都會著重「為什麼?」;神好像更著重「結局是什麼?」苦難一旦發生,雖然是壞事,但可以用在好的目標上嗎?」
「在神的計畫中,苦難可以昇華,或是發揮在更崇高的目標。」
「義人約伯因著不該受的苦難,發出了耶穌基督的「先聲」:祂的生命完美無缺,卻忍受了痛苦與死亡,為的是要贏得更重大的勝利。」
-----------------
在路加福音一章78~79節說:「因我們上帝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扣除「信心」的試驗,也許這句話是上帝對每個身處患難中之人的心聲吧!
當你越接觸人,就越了解人的問題,也就比較不會給人教條式的單一規定──因為每個人所遇到的問題大不相同,然而這就需要更多的耐心、知識和智慧。最近讀聖經的進度來到路加福音,在路加福音第三章10~14節,施洗約翰就採用這種方式來教導不同的人:
--------------
眾人問他說、這樣我們當作甚麼呢。
約翰回答說、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
又有稅吏來要受洗、問他說、夫子、我們當作甚麼呢。
約翰說、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
又有兵丁問他說、我們當作甚麼呢。約翰說、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
--------------
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問題:「在工作場合中,要面對別人對我信仰的嘲笑,雖然信耶穌帶來心靈的平安,靠著許多弟兄姊妹的幫助,也度過許多的難關,但我不想再忍耐了,現在想拋開一切的規範,暫時離開教會,回到從前的日子,放手一搏賺很多錢,回家就大醉一場,過著麻痺沒有痛苦的日子……。」、「公司的歐巴桑老是講著黃色笑話,回到家,家人總是講著厚黑學,賺錢第一,批評我沒用,賺不到什麼錢,你知道這樣的日子有多難過嗎!」、「聖經說不可以說謊,但是賣衣服不吹噓這衣服有多好,怎麼賣得出去?」、「現在SARS太嚴重,我不敢出門。」……。聽多了,讓人覺得有些士氣低下。
「歡喜讀舊約──重新品味上帝的深情與智慧」一書中作者提到:
---------------
「舊約聖經常見一種模式:神不惜一切,寧可讓人自主決定。」、
「神與大聲抱怨的約伯、耶利米、約拿爭論。祂與亞伯拉罕、摩西展開長時間的論辯,有時還讓他們贏呢!祂與雅各摔蛟,一直等到破曉才讓雅各受傷;不然,雅各會堅持到底。很顯然,神寧取真誠的對峙,而不要虛偽的屈從。祂很看重人、與他們對話、讓他們參與自己的計畫,也聆聽他們的心聲。」、
「岳父在最後幾年經歷了信仰危機,他也坦承不諱。以前可以令他滿意的答案不再管用。他失去了屬靈的自信心;不是對神,而是對自己。待他愈趨煩躁、不耐、懼怕之際,為了自己不能沉著應對而流下痛心的淚水。死亡臨頭,他渴望自己能『漂亮的跑完全程』,這是他一直提的字眼。然而,他一再對自己失望,也怕令神失望。」、
「我所採訪的每一個人都告訴我,所遭遇的悲劇使他們不得不面對神。可嘆的是,這些人也痛批教會。他們說,基督徒只會火上加油,來病房探望各執己論:神在懲罰你;不是神,是撒但的作為;不!是神的作為,祂親手挑選你來榮耀祂;不是神也不是撒但,你只是不小心惹到母熊了。
正如一名生還者所說:『痛苦的理論讓我更糊塗,而且沒有一種對我有幫助。我主要是希望從神與神的子女得到一些確據與安慰,可是基督徒來,十之八九卻只帶來痛苦,沒什麼安慰。』」
「在舊約聖經,像約伯與朋友這般忠心的信徒,看到苦難竟然臨到他們,反應極為震驚,因為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神會以昌盛與健康獎賞他們。比起舊約聖經多處認定的「合同信仰」--行善得福、作惡受罰,約伯記毋寧更跨出了一步。很多學者相信,幸虧有約伯記,幫助以色列面對舉國遭遇的一連串災難。「神的『選民』何以受到如此的苦?」這令全國苦思不解的問題,在約伯記的經典故事,由一個人揚聲質問。」
「儘管約伯記大部分集中於痛苦的問題,我的結論是:約伯記根本不是在討論痛苦的問題。苦難的細節只是作為故事成分,而非中心主題。」
「整體來看,約伯記是關乎信心,關乎一個人如何經歷試煉煎熬的故事。他的回應不僅適用於苦難中的人,也適用於一切活在地球上的人。」
「我愈研讀約伯記,愈體會到自己總是從第三章以後的角度看這卷書。我需要從第一章的角度重新思考約伯記的信息。那裡是劇情的重頭戲:世界上的大善人卻遭受大災禍,可說是把信心的考驗推至極點。
人類真有自由嗎?撒但就此向神發出挑戰。我們當然有往下沉淪的自由--撒但、亞當,或任何活過的人都能證實這一點。然而,我們有向上提升的自由與能耐嗎?我們能單單為著……或是說……不為任何理由的相信神嗎?神看起來似乎與人類為敵之際,人還能相信祂嗎?或是信心就像其他東西一樣,無非是時空環境下的產物?」
「撒但在約伯記開始就顯出自己是個行為學派鼻祖,聲稱約伯是有條件的愛神。拿去正面的獎賞,就能等著看信心崩潰的好戲。約伯對這些內情渾然無知,在這歷世歷代的獨行俠信心爭戰中,擔起最吃重的角色。」
「神把苦難當作是罪的懲罰嗎?隨便問一個住過院的基督徒,可有人對他們這麼說過?我每次看基督教的電視節目,幾乎都會聽到約伯的朋友爭論最力的主張:神使善良人昌盛,使邪惡人衰亡。這些節目很少提到約伯那種信心,亦即諸事不順遂之際依然屹立不搖的信心。今天的信徒也會像以利法一樣,用「知識的言語」作為他們信念的支柱。」
「對落入慘境的約伯,神似乎是「完全人和惡人,祂都滅絕」(九22)的歹徒,顛覆了耶穌口中的慈悲天父的形像:祂豈不是降雨給義人也給惡人嗎?一如魯益師在痛失愛妻,傾吐悲傷的日記裡所寫:「我想,問題不在於我正陷入不再相信神的危險中;真正的危險在於我開始相信與神有關的一些可怕事情。我所害怕的結論並非『所以,神並不存在』,而是『原來,神是這樣子的,不要再欺騙自己了。』」神真的是個大虐待狂嗎?魯益師以其特有的率直,呼應約伯的懷疑。」
「整體說來,約伯從來沒有聽從妻子「咒詛神然後去死」的建議。他質疑神的公平、良善與慈愛,並且為自己的生命感到無望,然而他還是不肯離神而去。約伯無畏地堅稱:「祂雖殺我,我卻在祂裡面有指望,」(十三15,NIV)他或許放棄了神的公平,但是他一直拒絕放棄神;在絕望時刻,竟然發出信心與盼望的火花。
約伯寧可活在痛苦的吊詭中,無視於一切不利的證據,依然相信神愛他。他的朋友列出了合理的推論:苦難出於神。神是公正的。因此,約伯你是有罪的。約伯檢視了自己的一生,並且思索了神是不公平的觀念,最後取得表面看來毫無道理可言的公式:苦難出於神。神是公正的。我是無辜的。約伯發揮希伯來優秀傳統,恪守這三項看來互相矛盾的真理。
他直覺上認為,不論目前來看神是多麼遙遠,或真的像個虐待狂;寄託於神,總比放棄希望要好。約伯心目中的宇宙依然是溫馨的。在一個疏冷沒有神人關係的宇宙,又憑什麼標準斷定痛苦比快樂要糟糕,或是幸福遠勝於悲劇?約伯無視於外界如山的證據與他的信念相牴觸,依舊深信神是一位切身、公正的神;其他的選擇只會更糟。」
「納粹集中營的生還者佛蘭克爾(Viktor Frankl)下結論說,最可怕的絕望是沒有意義地受苦,而約伯的經歷證實了這一點。他要求神解釋他的創傷,賦予苦難意義,而也只有神拿得出答案。
約伯相信神。即使沒有證據支持,甚至不利於他的信仰,他還是緊緊抓住信仰,最終通過了信心的考驗。並且,即使他尊嚴飽受打擊,也依然要求自己堅守人的尊嚴。我們可以稱約伯為第一個不折不扣的「抗議宗」信徒(Protestant;中譯通常作「更正教」)。他的立場不是隨著敬虔的教條起舞,而是基於個人信心,走出一條路供後人依循:保羅與公會抗衡,馬丁路德與整個教會權威抗衡。約伯不容教條吞噬他的個人權利。」
「追根究柢,約伯面臨的是信心的危機,而非苦難的危機。」
「我們或許不會遭受臨到約伯的大難,但是悲劇事故、絕症,或失業,都會使得我們搖頭,問說:「為什麼是我?神跟我有什麼仇嗎?為什麼神好像這麼遙遠呢?」
在這些時刻,我們很容易定睛於環境:疾病、我們的長相、貧窮、壞運氣,並視之為敵人。我們認為,如果自己長得漂亮或英俊,事情就好解決了。如果我有錢,或至少有份好工作;如果我的性慾改變,或至少減低--那我就很容易相信神了。然而,約伯記的教訓是:就是在不可能相信的時刻最需要信心。
當悲劇來襲,我們也會落入侷限的觀點。像約伯一樣,我們也忍不住要責怪神,視祂為敵人。」
「約伯記令我相信:神注重我們的信心,勝於注重我們的福樂。我寫得很猶豫,因為這是個難以消受,也令我不想承認的真理。基督徒通常把神講成是位可愛的好好先生,與我的結論不合。如果聖經中只有約伯,我或許不會下此結論,但是想想一些神喜愛的人所受的試煉。以西結書有節經文(十四4),神將約伯列入三大義人行列,另外兩人是分別在洪水與獅子坑學習信心歷練的挪亞與但以理。亞伯拉罕接受的信心考驗,與約伯的一樣嚴峻:他受命(當時以為)將自己盼了幾十年的兒子獻為祭。大衛呢?只要讀詩篇第二十二篇,就能知道他也體驗過神的沉默。申命記有句話論到以色列人在曠野,勾勒出聖經的模式:「你也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祂的誡命不肯。」(八2)」
「像約伯一樣,我們活著,也對「幕後真相」渾然不知情。約伯提醒我們,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微渺歷史--更貼切地說,是我微渺的信心歷程--發生在更廣闊的宇宙歷史故事裡。我們是一場屬靈爭戰裡的步兵,一舉一動卻攸關宇宙。如魯益師所說:「宇宙沒有中立的餘地:每一吋、每一秒,或是由神取得,或是由撒但奪去。」
約伯在信心沙場上失去了財產、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健康。我們可能面臨不同的挫敗;事業垮台、婚姻岌岌可危、性傾向有困擾,或是生來就有一副令人生厭,而非讓人喜愛的身材與面孔。我們的考驗或許不是天上的大決戰引發的結果,但是約伯記呼籲我們要有堅毅剛強的信心,無視於逆境,仍然相信一個人的信心回應的確很重要。
約伯記呈現了一項驚人的真理,那就是:我們的信心抉擇不僅對自己以及我們的命運要緊;更令人稱奇的是,對神也很重要。以利法嘲弄約伯說:「人對神能有什麼益處呢?……你行為完全可有利於祂呢?」(二十二l,新譯)最後,以利法藉著約伯獻祭,並請求他饒恕,且要好好反省自己的話。約伯的信心替神一舉擊潰撒但,因為撒但質疑人的可信度。
宇宙的一撮歷史取決於約伯,今天則取決於你我的回應。」
「約伯代表的是比以色列人心目中的獎懲「合同信仰」更進一步的境界。新約聖經則再進一步,預期苦難是一個過程。「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跟隨他們的腳蹤行」(彼前二21)。彼得與另外十位耶穌的門徒都走上殉道的路--這根本不是約伯記裡的「大團圓結局」。很明顯,信徒對苦難的期待改變,主要原因在於耶穌受死的十字架。」
「數千年以後,約伯的問題依然沒有消失。遭受苦難的人依然借用約伯的話,向神吶喊,抗議祂漠不關心。約伯記再次證實,神並沒有對人的吶喊裝聾作啞;無論表面看來如何,祂的確掌管世界。神沒有回答約伯所有的問題,但是神的同在就融化了約伯的懷疑。約伯發現,神是關愛他的,而且也掌管著世界,這似乎就夠了。」
「約伯記是壞事臨到好人的稱奇故事,並沒有好人為何受苦的簡略理論。」
「不是神直接引起約伯的問題。神雖然容許問題發生,卻是撒但引起苦難。」
「約伯斷然否定一種理論,亦即苦難絕對是罪的結果。」
「約伯的朋友對永世沒有清楚完整的信仰,就自以為是的認定,神的公正--亦即祂對人的稱許或責難--只能在今生彰顯。聖經其他篇章則說到,神將要在人死後釐定公義。」
「神並沒有譴責約伯的懷疑與絕望,只有責怪他的無知。」
「我們真的需要擔心,在痛苦的重擔下所爆發出的心聲,會有辱於神嗎?照約伯記的說法,是不會的。」
「.沒有人了解苦難的全部真相。」
「神從來沒有完全沉默不語。」
「有時候,出於好意的勸告反而有害無益。」
「真正的關鍵是約伯的信心:一切都不對勁的時候,他是否還要信靠神?我們直覺上都會著重「為什麼?」;神好像更著重「結局是什麼?」苦難一旦發生,雖然是壞事,但可以用在好的目標上嗎?」
「在神的計畫中,苦難可以昇華,或是發揮在更崇高的目標。」
「義人約伯因著不該受的苦難,發出了耶穌基督的「先聲」:祂的生命完美無缺,卻忍受了痛苦與死亡,為的是要贏得更重大的勝利。」
-----------------
在路加福音一章78~79節說:「因我們上帝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扣除「信心」的試驗,也許這句話是上帝對每個身處患難中之人的心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