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29 09:14:41Sam
活泉茶館118-擋不住的貧窮危機感
活泉2年10月29日
最近看了一些好友E來的一些文章,比如leehsieh傳來的「遠見雜誌十月號 : 擋不住的貧窮危機感 ~ 高學歷、低職位、低薪資」(註一)、elaine傳來的「窮孩子一上國中 就放棄英文---李家同」(註二)正逐漸形成另一種內在性向──婚姻恐懼症。
有個大學同學的小孩上所謂雙語幼稚園,一個月就要花上一萬元台幣,想想我的薪水剛好只夠供養二個小孩上雙語幼稚園,然後就要喝西北風了。
*************
註一:
Subject: 遠見雜誌十月號 : 擋不住的貧窮危機感 ~ 高學歷、低職位、低薪資
擋不住的貧窮危機感
--------------------------------------------------------------------------------
高學歷、低職位、低薪資--擋不住的貧窮危機感
一向活在「台灣錢淹腳目」自豪中的台灣人,突然間有貧窮的危機感。
它不只是一種感覺(根據《遠見》雜誌的獨家調查,有65.4%受訪上市、上櫃企業的人資主管或專員,開始有貧窮的危機感出現),也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實例。
一個大學畢業生每個月在基層做粗工,一個月領新台幣2萬多元的低薪,與二十年前一個大學畢業生領的1萬7000元相差無幾。可是所面對的房地產價格卻是高達四、五倍的成長。人們開始有「我窮了」的感覺。面對未來,不知工作何時會消失,更是加深了這種無奈的貧窮危機感。
相對過去與未來,貧窮危機不只是社會新鮮人的感覺,更是許多面臨失業的中壯年當前深刻的感覺。你該怎麼辦?企業該怎麼辦?政府又該怎麼辦?
莊淳雅、魏棻卿、林美姿
許立芳從澳洲昆士蘭大學旅館管理學系畢業。她回台南家鄉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到台南第一家五星級飯店工作。薪水由新台幣2萬2000元起跳。這個薪水跟到台灣工作的外勞基本工資是差不多的。所不同的是外勞在雇主家被包吃包住,許立芳在此,只有包吃,但沒有包住。每天仍然得回台南市的家中睡覺。
即使薪水與外勞相當,這樣的工作卻得來不易。大億麗緻酒店在台南市開幕,需要三百多人,卻有一千多人來應徵。
一家美國金融服務業公司原本要以年薪250萬~300萬元在台灣聘用一個財務長,可是不到半年卻又把年薪降低到200萬元。找人時正逢過年後的轉職高峰期,「願意配合的人還是很多,」負責召募中、高階財會金融的經緯智庫(MGR)召募經理周芳瑜說。
還有公司甚至將聘用層級降低,來降低薪資。原本需要財務長,現在可能只需要財務經理;有的公司則為了降低薪資,把職務階級降低,但工作內容卻一樣。
一個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即使想要領與十年前社會新鮮人一樣的起薪,卻仍然很難找到工作。一家大報社五年前聘任一個大學畢業生擔任新進記者,起薪是4萬5000元,現在起薪則降到3萬1000元。即使降低許多,仍然有很多新聞科系的社會新鮮人找不到工作。據104人力銀行統計,去年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平均花費近四個月才找到第一份工作。更有相關資料指出,社會新鮮人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間是八個月。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素彎指出,平均而言,在1985、1986年的時候,大學畢業生大多有3萬元以上的起薪。可是現在大多只有2萬8000元。
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的調查也發現,社會新鮮人平均薪資在1999年開始呈現低度成長。相較於1998年,大學畢業生在1999年更出現8.11%的負成長。
人力資源協會理事長張瑞明指出,現在新進人員的起薪都被壓低,基層人員如行政、助理級的工作都降了20%(2002年和1999年相較)。高科技人員薪資比較抗跌,電子工程人員降了10%。「現在只有頂尖大學、最尖端的人才,比較高抗跌,」張瑞明說。
未來,每個人對工作的認知與期待勢必要降低標準。無論是社會新鮮人或是高階主管,未來不再是年年調高薪資的時代是可以確認的。行銷顧問、也是暢銷作家吳若權也指出,「未來必然是高學歷、低職位的時代。」
影響最大的是社會新鮮人和高階主管
這股工作潮流的逆轉,「影響最大的是社會新鮮人和高階主管,」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指出。
許書揚進一步表示,目前薪資都凍結,甚至中、高階主管的薪資還往下掉。中階主管則還有晉升的機會,可以因為表現良好,往上晉升,薪資也會隨之調整。高階主管卻很難藉由跳槽取得調高薪資的機會。「現在是在職員工減薪,新進員工壓薪,」許書揚說。
比起一、二十年前的社會新鮮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確實是行情下滑。許書揚回想,他十五年前在美國運通工作,碩士才剛畢業,未具什麼工作經驗,擔任人事部主任就月薪4萬元,現在一位文科碩士出來也才不過3萬多。一位留美的MBA碩士,也不超過4萬元。也就是說以他的經驗而言,這十幾年來薪資幾乎沒有調整。
對於四十歲、中途停掉工作的中年人,要再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也很難。有一位租賃公司的四十多歲經理人,由於景氣不好,使得他的催債工作變得難上加難,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在還沒有找到工作之前,就辭職在家。這名有兩個小孩的中年人,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已長達兩年。
一位曾創過業,卻把友人的幾千萬元資本虧光的中年男子,如今也在家中等待事業第二春的降臨。原本待在家中帶兩個小孩的妻子眼見丈夫等著再出發,又得開始向外尋找工作。只是脫離職場多年,她的心情有待重新調整。
相對貧窮是什麼?
薪資雖減,放眼周圍,台灣的物價仍然很高。以1982年為基期(=100),2001年的房價指數為456.1,也就是成長了356.1%;物價指數從1982年的100上升到2001年的145.5,也就是成長了45.5%。可是薪資卻似乎回到二十年前一個大學畢業社會新鮮人的起薪水準。譬如二十年前一個大學畢業生起薪約1萬7000元,現在在五星級飯店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起薪約2萬2000元,也不過成長29.4%。
「這簡直是相對貧窮嘛!」一位觀察者說。
相對貧窮可以是一種對現況與未來的感覺。由於加薪的幅度慢,甚至連連遭到減薪或失業,所以上班族開始有貧窮的感覺,甚至想到未來如果沒有規劃好,還可能會愈來愈窮。
相對貧窮也可以是一種比較前輩在一、二十年前生活的感覺。過去物價比現在便宜,房租、房價也比現在便宜,可是一個社會新鮮人所領的第一份薪水,卻跟一、二十年前差不多。所以相對而言,也有貧窮的感覺。
相對貧窮也是一種社會貧富落差加大所造成的感覺。淡大未來學研究所教授陳建甫指出,五年前他就預估隨著社會結構和產業變遷,貧富的差距會擴大,但沒想到「這兩年內,這個長期的趨勢在短期內就迅速惡化。」
由數字看相對貧窮
事實上,台灣因為貧富差距所產生相對貧窮的社會感覺也在擴大中。
這些現象包括七成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部分行業新人起薪還比十年前低;助學貸款申請人數大增;有貴族雙語小學,但也有很多小學生繳不出營養午餐費;家長無力負擔,小留學生回流台灣;長期失業家庭攜老偕幼舉家自殺;高學歷卻沒工作,因家人貧病鋌而走險。
財經立委李桐豪指出,最近這次幾百元的健保費調漲,就讓十萬勞工走上街頭,代表社會民心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這是一種訊號。「如果他們有穩定收入的話,就不會這樣,」李桐豪說。
陳建甫解釋,貧窮可以是絕對或相對的。如果一個人連購買生活必需品最起碼的收入水平都達不到,就視為絕對貧窮。個人收入少於就業人口收入中位數一半的人,算作相對貧窮。
台灣高、低所得差距逐漸擴大,並創下歷史新高。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調查結果,2001年平均每戶每月可支配所得為7萬2000元,較上年減少2.6%。如將家庭依可支配所得高低分成五等分,2001年最高20%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為178萬6000元,是最低20%家庭27萬9000元的六‧三九倍,高於2000年五‧五五倍。這是自1964年有這項統計以來,首次超過六倍,也是歷史新高。
經建會專任委員李高朝指出,從1969年到1981年,台灣的人民財富所得是非常平均的。2000年出現差距擴大的現象,是高所得的人增加不多,但失業家庭增加很多,而且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是因為去年退休離職人數增多,使得高所得家庭的退休金及公勞保現金保險受益增加,拉大高、低所得家庭差距。「但退休人員突然大增,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而是短期影響,」李高朝說。
1991年最低所得組平均每人每年近5萬元的收入,1999年降到3萬1000元,2001年更進一步降至2萬3000元。相對的1991年排名前10%的高所得者,平均所得87萬元,1999年升至133萬元,2001年國內經濟衰退,但最高所得組的平均年所得仍續升到139萬元。
貧富差距主要是失業率高,以及就業市場中高科技和傳統產業兩極化發展所致。李高朝指出,當失業率回降到4%以下,且經濟成長率在4%以上,雇用的人口才可能增加,否則即使景氣復甦,也是「無就業機會的景氣復甦」。
此外,陳建甫也分析指出,九二一大地震、產業外移,關廠家數增加,外勞引進是貧富差距擴大的主因。
擋不住的貧窮危機感
--------------------------------------------------------------------------------
他們如何過低薪生活?
在台北,平均月薪2萬元左右他們如何過低薪生活?
經濟環境急轉直下,社會新鮮人起薪首當其衝。
尤其在高消費的北部(台北、新竹等 ),要付房租又要各項生活支出。這些平均月薪2萬元左右的人,是如何過低薪生活?而他們的堅持又是為了什麼?
魏棻卿
1988年,歌手張雨生唱「我的未來不是夢」,響徹職場工作者的胸懷。那段經濟高成長的時期裡,人人充滿鬥志和希望。2002年,歌手張震嶽唱「認輸」,正中許多職場失意者的下懷。歷經2001年經濟負成長,現在連職場卡位都成問題。
歌詞的轉換之間,道出工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已經改變。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調查顯示,1988年的經濟成長率為7.8%,失業率1.69%;2001年的經濟成長率為-1.9%,失業率為4.57%;2002年7月的失業率更達到5.23%。
高失業率引發低報酬率,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尤其受影響。「青少年(十五至二十四歲)的失業會降低他們的起薪,以至於日後調薪都是在一個較低的基準下進行,」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誠表示。
低薪生活三部曲
雖然如此,仍有一群職場新兵,手握低薪,在景氣風暴中扛著夢想走下去。夢想需要麵包支撐。他們如何度過低薪生活?
■低薪生活首部曲,從國民便當開始
二十八歲,當完兵才念大學的一位不願具名的賴先生,去年畢業進入一家音樂製作公司,月薪為新台幣2萬2000元。當時扣掉了每個月的房貸,實際的生活費只剩3000、4000元。
微薄生活費卻要支應餐飲費、交通費用和其他雜費。賴先生早晚吃家裡,中午沒吃60、70元的現做便當,只吃便利超商促銷的40元國民便當。「就這樣連續吃了三個月,」賴先生甚至連飲料都只喝公司供應的茶水。
■低薪生活二部曲,從降低慾望開始
二十多歲、不願具名的張小姐,大學畢業後到傳播公司工作,月薪2萬1000元。每個月光房租、瓦斯、水電等費用,就占了將近薪資的三分之一。再扣掉日常各項雜費和餐飲費,每個月都只能打平。所以喜歡小飾品、小項鍊的她,「現在大都只能摸摸看看,」她語氣低沈地說。
在新竹從事企劃工作、不願具名的小真,月薪2萬元。計畫前半年工作、後半年準備研究所考試的她,為了存夠後半年的生活費和房租費,不僅兼任每月3000元的家教工作,還約束自己平均每天只能花100元。平常甚少購買衣服、飾品的她,看似沒什麼消費需求。「但沒在買或很少買,不代表不會想買,」這一點,道出她想望而不可得的無奈。
■低薪生活三部曲,從減少聚會開始
畢業步入職場,偶有同學和同事的聚會邀約。吃了三個月國民便當的賴先生,假日多待在家打電腦。碰到朋友邀約、身邊卻沒什麼錢的時候,就會佯稱自己在忙。若偶爾聚會成行,也會儘量選在點一杯飲料就可以坐一下午的地方。這麼多考量不覺得難過?「可是也沒辦法,」賴先生無奈地說。
除此之外,低薪生活還有幾個省錢小部曲。喜歡電腦軟體和遊戲的賴先生,會站在書店把想看的書看完,若是需要邊學邊操作的電腦工具書,就會到圖書館去借;偶爾需要置裝的張小姐,會選在超低折扣期才買;兼任家教工作的小真,一個星期有兩天會留在家教學生家中吃晚飯。「這樣一個月下來也可以省不少吃飯錢,」小真精打細算地說。
為夢想耕耘
在當前就業貧瘠的台灣土地上,他們都是勢單力薄卻力求站穩的一群。與其說他們的態度是妥協,不如說是暫時轉換一種姿態和當下環境相處。因為在他們背後,都有一股夢想架構在支撐。
持續擔任影像編輯工作的賴先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在三十五歲之前開一家電腦補習班。所以即便面對龐大的經濟壓力,甚至連上電腦課的學費都沒著落,他還是願意循著累積專業的學習路線走下去。
對傳播懷有高度興趣和熱忱的張小姐,希望未來成為一名剪接師。「我喜歡將事物化成影像剪輯完成後,再呈現到大眾面前的感覺,」因此當家人提到沒念大學的鄰居小孩月薪還高於她的薪資,要她不如回南部工作的時候,即使聽了再難過,她還是堅持繼續耕耘。
至於小真,眼前最大的目標,就是在明年考上研究所。因為景氣差,工廠營運不佳,家人無法提供生活費用。但為了後半年能全心全力準備考試,她願意過著平均每天100元生活費的生活。
他們都是在低薪籠罩下,為夢想耕耘的人。
一位高雄社會新鮮人的自白
你能想像小綿羊機車在大貨車、拖車的夾縫中求生存的畫面嗎?」每天早上六點鐘,我就是這個畫面中的男主角,而且這種生活已經持續了四個月之久。
因為我是冷凍工廠的生產線班長,這是一個以前想都不會想做的工作。
退伍近一年找不到工作,新台幣13萬元的助學貸款、家裡的經濟負擔,曾讓我相當著急。但是第一份在補習班擔任電腦資訊教育的工作,不到兩個月就因為不景氣而遭到減薪,從2萬元降至1萬8000元,還需擔負招生和行政的工作,所以「大學生」的我選擇離職。
這段期間我逃避朋友、逃避家庭、卻仍逃避不了挫折,但爸媽告訴我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做任何事情前,要先知道你要的是什麼。」我開始學習沈澱自己,試著擺脫「大學生」是高學歷的觀念,才逐漸能接受加工廠基層的工作,不只為生活,也充實自己的歷練。
儘管如此,月薪2萬3000元仍讓我在消費上做了很大的調整。「要加班」已成為我拒絕朋友邀約的理由;也不再亂買小飾品、衣服;儘量選擇20、30元的小麵攤、並多在家用餐;上KTV的次數也被窩在圖書館取代;每週日花50元和網友打羽球,已成為我目前最大的快樂。
不只消費改變,心態上我也有了轉變。現在的我,不再排斥以往被認為是呆板的公務人員考試,相對來說,公務員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低薪生活不僅改變了我的消費型態,更增加了我對生活中務實的看法!(林政忠)
***********
Subject: 窮孩子一上國中 就放棄英文---李家同
窮孩子一上國中 就放棄英文
各位父母加油了....
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教授
在過去的十幾年來,我每個周末都替一些小孩子補習英文,也一直都喜歡這項工作,因為我總覺得很有成就感。可是,這個學期以來,我的心情完全不同了。
在過去,國中教科書是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的,雖然也不容易,但對於初學者而言,還可以應付得過去,因為一開始幾課的生字不太多。如果孩子在小學裡沒有學過英文,還可以跟得上。現在已沒有那種標準版了,我教的兩個孩子在不同的國中就讀,卻都選了同樣的教科書,這本國中一年級第一學期的英文教科書,第一頁就一大堆的生字,有相當難解釋的句子。比方說,第一頁就有「How old are you?」嚴格說起來,照字面上來翻譯,這句話是「你有多老?」當然我們不能如此翻,弄了半天,才能使小朋友瞭解這是「你多大年紀?」的意思。好不容易搞懂這一句話,麻煩又來了,因為書中有一句話,是「I'm 13,」我又只好開始教英文的一、二、三、四一直教到十三,這差一點把我的半條命送掉。對於小孩子而言,英文的十一、十二和十三都是非常難唸的。
到了第二頁,生字就更多了,其中令我最困擾的句子是「How do you spell Kim?」,我必須解釋何謂「spell」。請不要忘了,我的學生是國中一年級的新生。第三頁的生字總有二十個之多,比方說,我的可憐學生要學「tape recorder」和「CD player」,我們通常一開始只教非常容易發音的字,「recorder」,絕對不是容易唸的字。我的兩個學生,在小學六年級時都曾上過一年的英文課,但是每周只有一小時。老師也無法嚴格地要求,他們一下子要學如此難的英文,其沮喪可想而知。我請他們給我看他們在小學六年級的英文教科書,不看則已,一看之下,差一點昏倒,這本教科書比國中一年級的英文教科書還要難,我看了第一頁,就看不下去了,因為一開始就有「How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here?」我實在不相信世界上有人能夠將一個從A、B、C教起的小孩子,一下子就教到「weather」這種字。我的學生告訴我,他們小學班上一大堆學生完全不會英文,也不理會老師教什麼。凡是上課聽得懂的同學,都是早就上過補習班了。如果不是我這個人每個周末皆他們補習英文,這兩個孩子一定會完完全全地放棄英文,他們告訴我,他們現在班上有不少同學一個英文字也不會唸,大概是要放棄英文了。即使在過去,我也碰到完全放棄英文的孩子,我叫他唸課文,這些孩子只會傻笑,也難怪他,他反正是一個字也不會唸。我在靜宜大學做校長的時候,一位美國神父在沙鹿傳教,他三番四次向我埋怨,說英文入門的課本太難了。我都一直敷衍他。我不知道現在他如何應付這個新的教科書。
國中生一開始就放棄英文,一定是因為他當年沒有補習過,現在是弱勢團體,將來更加是弱勢團體。我的教授朋友們,對我絲毫不同情,他們的孩子在幼稚園裡就開始學英文了,小學以後,更是人人都上補習班補英文,對於這些孩子來說,目前的英文教科書實在太容易了。我們不要小看這件事的嚴重性,我們社會的貧富差距正在迅速拉大之中,如果窮小孩子因為無錢補習而使他放棄英文的話,貧富不均的情形會越來越嚴重。
昨天,一位教授告訴我,他的孩子才上小學一年級,就收到校方的信,說校方有英文的課外輔導,每學期七千元。雖然七千元不多,但一定有學生繳不起這筆費用,他們一開始輸掉了。
我的文章會有用嗎?這是我不敢問的問題。弱勢團體通常不看報,他們不會支持我。教改人士也不會支持我,因為他們認為教育一定要自由化,教育部最好什麼都不要管。雖然我知道沒有什麼人同情我,我仍然希望政府總要有人出來看看國中英文的問題。很多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強迫捧著一本看不懂的英文書,如果這是教改的結果,我只有一句話可說,「為什麼要改呢?」
學力測驗已經顯示一個可怕的事實,英文學測的成績有兩個尖峰,也就是大多數不是非常好,就是非常壞。以目前的教科書的趨勢來看,將來中間的人會越來越少,兩極化的情形也會越來越嚴重。兩個孩子中的一個,一點都不擔心,他的老師選了三分之一的句子,其他的一概不考。這位老師是位好老師,因為他務實,他知道這是惟一能使孩子仍對英文有興趣的辦法。只是孩子呢?他能和那些上補習班的同學競爭嗎?
【 2002-09-28/聯合報/15版/民意論壇 】
最近看了一些好友E來的一些文章,比如leehsieh傳來的「遠見雜誌十月號 : 擋不住的貧窮危機感 ~ 高學歷、低職位、低薪資」(註一)、elaine傳來的「窮孩子一上國中 就放棄英文---李家同」(註二)正逐漸形成另一種內在性向──婚姻恐懼症。
有個大學同學的小孩上所謂雙語幼稚園,一個月就要花上一萬元台幣,想想我的薪水剛好只夠供養二個小孩上雙語幼稚園,然後就要喝西北風了。
*************
註一:
Subject: 遠見雜誌十月號 : 擋不住的貧窮危機感 ~ 高學歷、低職位、低薪資
擋不住的貧窮危機感
--------------------------------------------------------------------------------
高學歷、低職位、低薪資--擋不住的貧窮危機感
一向活在「台灣錢淹腳目」自豪中的台灣人,突然間有貧窮的危機感。
它不只是一種感覺(根據《遠見》雜誌的獨家調查,有65.4%受訪上市、上櫃企業的人資主管或專員,開始有貧窮的危機感出現),也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實例。
一個大學畢業生每個月在基層做粗工,一個月領新台幣2萬多元的低薪,與二十年前一個大學畢業生領的1萬7000元相差無幾。可是所面對的房地產價格卻是高達四、五倍的成長。人們開始有「我窮了」的感覺。面對未來,不知工作何時會消失,更是加深了這種無奈的貧窮危機感。
相對過去與未來,貧窮危機不只是社會新鮮人的感覺,更是許多面臨失業的中壯年當前深刻的感覺。你該怎麼辦?企業該怎麼辦?政府又該怎麼辦?
莊淳雅、魏棻卿、林美姿
許立芳從澳洲昆士蘭大學旅館管理學系畢業。她回台南家鄉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到台南第一家五星級飯店工作。薪水由新台幣2萬2000元起跳。這個薪水跟到台灣工作的外勞基本工資是差不多的。所不同的是外勞在雇主家被包吃包住,許立芳在此,只有包吃,但沒有包住。每天仍然得回台南市的家中睡覺。
即使薪水與外勞相當,這樣的工作卻得來不易。大億麗緻酒店在台南市開幕,需要三百多人,卻有一千多人來應徵。
一家美國金融服務業公司原本要以年薪250萬~300萬元在台灣聘用一個財務長,可是不到半年卻又把年薪降低到200萬元。找人時正逢過年後的轉職高峰期,「願意配合的人還是很多,」負責召募中、高階財會金融的經緯智庫(MGR)召募經理周芳瑜說。
還有公司甚至將聘用層級降低,來降低薪資。原本需要財務長,現在可能只需要財務經理;有的公司則為了降低薪資,把職務階級降低,但工作內容卻一樣。
一個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即使想要領與十年前社會新鮮人一樣的起薪,卻仍然很難找到工作。一家大報社五年前聘任一個大學畢業生擔任新進記者,起薪是4萬5000元,現在起薪則降到3萬1000元。即使降低許多,仍然有很多新聞科系的社會新鮮人找不到工作。據104人力銀行統計,去年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平均花費近四個月才找到第一份工作。更有相關資料指出,社會新鮮人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間是八個月。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素彎指出,平均而言,在1985、1986年的時候,大學畢業生大多有3萬元以上的起薪。可是現在大多只有2萬8000元。
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的調查也發現,社會新鮮人平均薪資在1999年開始呈現低度成長。相較於1998年,大學畢業生在1999年更出現8.11%的負成長。
人力資源協會理事長張瑞明指出,現在新進人員的起薪都被壓低,基層人員如行政、助理級的工作都降了20%(2002年和1999年相較)。高科技人員薪資比較抗跌,電子工程人員降了10%。「現在只有頂尖大學、最尖端的人才,比較高抗跌,」張瑞明說。
未來,每個人對工作的認知與期待勢必要降低標準。無論是社會新鮮人或是高階主管,未來不再是年年調高薪資的時代是可以確認的。行銷顧問、也是暢銷作家吳若權也指出,「未來必然是高學歷、低職位的時代。」
影響最大的是社會新鮮人和高階主管
這股工作潮流的逆轉,「影響最大的是社會新鮮人和高階主管,」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指出。
許書揚進一步表示,目前薪資都凍結,甚至中、高階主管的薪資還往下掉。中階主管則還有晉升的機會,可以因為表現良好,往上晉升,薪資也會隨之調整。高階主管卻很難藉由跳槽取得調高薪資的機會。「現在是在職員工減薪,新進員工壓薪,」許書揚說。
比起一、二十年前的社會新鮮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確實是行情下滑。許書揚回想,他十五年前在美國運通工作,碩士才剛畢業,未具什麼工作經驗,擔任人事部主任就月薪4萬元,現在一位文科碩士出來也才不過3萬多。一位留美的MBA碩士,也不超過4萬元。也就是說以他的經驗而言,這十幾年來薪資幾乎沒有調整。
對於四十歲、中途停掉工作的中年人,要再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也很難。有一位租賃公司的四十多歲經理人,由於景氣不好,使得他的催債工作變得難上加難,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在還沒有找到工作之前,就辭職在家。這名有兩個小孩的中年人,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已長達兩年。
一位曾創過業,卻把友人的幾千萬元資本虧光的中年男子,如今也在家中等待事業第二春的降臨。原本待在家中帶兩個小孩的妻子眼見丈夫等著再出發,又得開始向外尋找工作。只是脫離職場多年,她的心情有待重新調整。
相對貧窮是什麼?
薪資雖減,放眼周圍,台灣的物價仍然很高。以1982年為基期(=100),2001年的房價指數為456.1,也就是成長了356.1%;物價指數從1982年的100上升到2001年的145.5,也就是成長了45.5%。可是薪資卻似乎回到二十年前一個大學畢業社會新鮮人的起薪水準。譬如二十年前一個大學畢業生起薪約1萬7000元,現在在五星級飯店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起薪約2萬2000元,也不過成長29.4%。
「這簡直是相對貧窮嘛!」一位觀察者說。
相對貧窮可以是一種對現況與未來的感覺。由於加薪的幅度慢,甚至連連遭到減薪或失業,所以上班族開始有貧窮的感覺,甚至想到未來如果沒有規劃好,還可能會愈來愈窮。
相對貧窮也可以是一種比較前輩在一、二十年前生活的感覺。過去物價比現在便宜,房租、房價也比現在便宜,可是一個社會新鮮人所領的第一份薪水,卻跟一、二十年前差不多。所以相對而言,也有貧窮的感覺。
相對貧窮也是一種社會貧富落差加大所造成的感覺。淡大未來學研究所教授陳建甫指出,五年前他就預估隨著社會結構和產業變遷,貧富的差距會擴大,但沒想到「這兩年內,這個長期的趨勢在短期內就迅速惡化。」
由數字看相對貧窮
事實上,台灣因為貧富差距所產生相對貧窮的社會感覺也在擴大中。
這些現象包括七成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部分行業新人起薪還比十年前低;助學貸款申請人數大增;有貴族雙語小學,但也有很多小學生繳不出營養午餐費;家長無力負擔,小留學生回流台灣;長期失業家庭攜老偕幼舉家自殺;高學歷卻沒工作,因家人貧病鋌而走險。
財經立委李桐豪指出,最近這次幾百元的健保費調漲,就讓十萬勞工走上街頭,代表社會民心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這是一種訊號。「如果他們有穩定收入的話,就不會這樣,」李桐豪說。
陳建甫解釋,貧窮可以是絕對或相對的。如果一個人連購買生活必需品最起碼的收入水平都達不到,就視為絕對貧窮。個人收入少於就業人口收入中位數一半的人,算作相對貧窮。
台灣高、低所得差距逐漸擴大,並創下歷史新高。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調查結果,2001年平均每戶每月可支配所得為7萬2000元,較上年減少2.6%。如將家庭依可支配所得高低分成五等分,2001年最高20%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為178萬6000元,是最低20%家庭27萬9000元的六‧三九倍,高於2000年五‧五五倍。這是自1964年有這項統計以來,首次超過六倍,也是歷史新高。
經建會專任委員李高朝指出,從1969年到1981年,台灣的人民財富所得是非常平均的。2000年出現差距擴大的現象,是高所得的人增加不多,但失業家庭增加很多,而且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是因為去年退休離職人數增多,使得高所得家庭的退休金及公勞保現金保險受益增加,拉大高、低所得家庭差距。「但退休人員突然大增,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而是短期影響,」李高朝說。
1991年最低所得組平均每人每年近5萬元的收入,1999年降到3萬1000元,2001年更進一步降至2萬3000元。相對的1991年排名前10%的高所得者,平均所得87萬元,1999年升至133萬元,2001年國內經濟衰退,但最高所得組的平均年所得仍續升到139萬元。
貧富差距主要是失業率高,以及就業市場中高科技和傳統產業兩極化發展所致。李高朝指出,當失業率回降到4%以下,且經濟成長率在4%以上,雇用的人口才可能增加,否則即使景氣復甦,也是「無就業機會的景氣復甦」。
此外,陳建甫也分析指出,九二一大地震、產業外移,關廠家數增加,外勞引進是貧富差距擴大的主因。
擋不住的貧窮危機感
--------------------------------------------------------------------------------
他們如何過低薪生活?
在台北,平均月薪2萬元左右他們如何過低薪生活?
經濟環境急轉直下,社會新鮮人起薪首當其衝。
尤其在高消費的北部(台北、新竹等 ),要付房租又要各項生活支出。這些平均月薪2萬元左右的人,是如何過低薪生活?而他們的堅持又是為了什麼?
魏棻卿
1988年,歌手張雨生唱「我的未來不是夢」,響徹職場工作者的胸懷。那段經濟高成長的時期裡,人人充滿鬥志和希望。2002年,歌手張震嶽唱「認輸」,正中許多職場失意者的下懷。歷經2001年經濟負成長,現在連職場卡位都成問題。
歌詞的轉換之間,道出工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已經改變。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調查顯示,1988年的經濟成長率為7.8%,失業率1.69%;2001年的經濟成長率為-1.9%,失業率為4.57%;2002年7月的失業率更達到5.23%。
高失業率引發低報酬率,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尤其受影響。「青少年(十五至二十四歲)的失業會降低他們的起薪,以至於日後調薪都是在一個較低的基準下進行,」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誠表示。
低薪生活三部曲
雖然如此,仍有一群職場新兵,手握低薪,在景氣風暴中扛著夢想走下去。夢想需要麵包支撐。他們如何度過低薪生活?
■低薪生活首部曲,從國民便當開始
二十八歲,當完兵才念大學的一位不願具名的賴先生,去年畢業進入一家音樂製作公司,月薪為新台幣2萬2000元。當時扣掉了每個月的房貸,實際的生活費只剩3000、4000元。
微薄生活費卻要支應餐飲費、交通費用和其他雜費。賴先生早晚吃家裡,中午沒吃60、70元的現做便當,只吃便利超商促銷的40元國民便當。「就這樣連續吃了三個月,」賴先生甚至連飲料都只喝公司供應的茶水。
■低薪生活二部曲,從降低慾望開始
二十多歲、不願具名的張小姐,大學畢業後到傳播公司工作,月薪2萬1000元。每個月光房租、瓦斯、水電等費用,就占了將近薪資的三分之一。再扣掉日常各項雜費和餐飲費,每個月都只能打平。所以喜歡小飾品、小項鍊的她,「現在大都只能摸摸看看,」她語氣低沈地說。
在新竹從事企劃工作、不願具名的小真,月薪2萬元。計畫前半年工作、後半年準備研究所考試的她,為了存夠後半年的生活費和房租費,不僅兼任每月3000元的家教工作,還約束自己平均每天只能花100元。平常甚少購買衣服、飾品的她,看似沒什麼消費需求。「但沒在買或很少買,不代表不會想買,」這一點,道出她想望而不可得的無奈。
■低薪生活三部曲,從減少聚會開始
畢業步入職場,偶有同學和同事的聚會邀約。吃了三個月國民便當的賴先生,假日多待在家打電腦。碰到朋友邀約、身邊卻沒什麼錢的時候,就會佯稱自己在忙。若偶爾聚會成行,也會儘量選在點一杯飲料就可以坐一下午的地方。這麼多考量不覺得難過?「可是也沒辦法,」賴先生無奈地說。
除此之外,低薪生活還有幾個省錢小部曲。喜歡電腦軟體和遊戲的賴先生,會站在書店把想看的書看完,若是需要邊學邊操作的電腦工具書,就會到圖書館去借;偶爾需要置裝的張小姐,會選在超低折扣期才買;兼任家教工作的小真,一個星期有兩天會留在家教學生家中吃晚飯。「這樣一個月下來也可以省不少吃飯錢,」小真精打細算地說。
為夢想耕耘
在當前就業貧瘠的台灣土地上,他們都是勢單力薄卻力求站穩的一群。與其說他們的態度是妥協,不如說是暫時轉換一種姿態和當下環境相處。因為在他們背後,都有一股夢想架構在支撐。
持續擔任影像編輯工作的賴先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在三十五歲之前開一家電腦補習班。所以即便面對龐大的經濟壓力,甚至連上電腦課的學費都沒著落,他還是願意循著累積專業的學習路線走下去。
對傳播懷有高度興趣和熱忱的張小姐,希望未來成為一名剪接師。「我喜歡將事物化成影像剪輯完成後,再呈現到大眾面前的感覺,」因此當家人提到沒念大學的鄰居小孩月薪還高於她的薪資,要她不如回南部工作的時候,即使聽了再難過,她還是堅持繼續耕耘。
至於小真,眼前最大的目標,就是在明年考上研究所。因為景氣差,工廠營運不佳,家人無法提供生活費用。但為了後半年能全心全力準備考試,她願意過著平均每天100元生活費的生活。
他們都是在低薪籠罩下,為夢想耕耘的人。
一位高雄社會新鮮人的自白
你能想像小綿羊機車在大貨車、拖車的夾縫中求生存的畫面嗎?」每天早上六點鐘,我就是這個畫面中的男主角,而且這種生活已經持續了四個月之久。
因為我是冷凍工廠的生產線班長,這是一個以前想都不會想做的工作。
退伍近一年找不到工作,新台幣13萬元的助學貸款、家裡的經濟負擔,曾讓我相當著急。但是第一份在補習班擔任電腦資訊教育的工作,不到兩個月就因為不景氣而遭到減薪,從2萬元降至1萬8000元,還需擔負招生和行政的工作,所以「大學生」的我選擇離職。
這段期間我逃避朋友、逃避家庭、卻仍逃避不了挫折,但爸媽告訴我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做任何事情前,要先知道你要的是什麼。」我開始學習沈澱自己,試著擺脫「大學生」是高學歷的觀念,才逐漸能接受加工廠基層的工作,不只為生活,也充實自己的歷練。
儘管如此,月薪2萬3000元仍讓我在消費上做了很大的調整。「要加班」已成為我拒絕朋友邀約的理由;也不再亂買小飾品、衣服;儘量選擇20、30元的小麵攤、並多在家用餐;上KTV的次數也被窩在圖書館取代;每週日花50元和網友打羽球,已成為我目前最大的快樂。
不只消費改變,心態上我也有了轉變。現在的我,不再排斥以往被認為是呆板的公務人員考試,相對來說,公務員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低薪生活不僅改變了我的消費型態,更增加了我對生活中務實的看法!(林政忠)
***********
Subject: 窮孩子一上國中 就放棄英文---李家同
窮孩子一上國中 就放棄英文
各位父母加油了....
李家同/暨南國際大學教授
在過去的十幾年來,我每個周末都替一些小孩子補習英文,也一直都喜歡這項工作,因為我總覺得很有成就感。可是,這個學期以來,我的心情完全不同了。
在過去,國中教科書是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的,雖然也不容易,但對於初學者而言,還可以應付得過去,因為一開始幾課的生字不太多。如果孩子在小學裡沒有學過英文,還可以跟得上。現在已沒有那種標準版了,我教的兩個孩子在不同的國中就讀,卻都選了同樣的教科書,這本國中一年級第一學期的英文教科書,第一頁就一大堆的生字,有相當難解釋的句子。比方說,第一頁就有「How old are you?」嚴格說起來,照字面上來翻譯,這句話是「你有多老?」當然我們不能如此翻,弄了半天,才能使小朋友瞭解這是「你多大年紀?」的意思。好不容易搞懂這一句話,麻煩又來了,因為書中有一句話,是「I'm 13,」我又只好開始教英文的一、二、三、四一直教到十三,這差一點把我的半條命送掉。對於小孩子而言,英文的十一、十二和十三都是非常難唸的。
到了第二頁,生字就更多了,其中令我最困擾的句子是「How do you spell Kim?」,我必須解釋何謂「spell」。請不要忘了,我的學生是國中一年級的新生。第三頁的生字總有二十個之多,比方說,我的可憐學生要學「tape recorder」和「CD player」,我們通常一開始只教非常容易發音的字,「recorder」,絕對不是容易唸的字。我的兩個學生,在小學六年級時都曾上過一年的英文課,但是每周只有一小時。老師也無法嚴格地要求,他們一下子要學如此難的英文,其沮喪可想而知。我請他們給我看他們在小學六年級的英文教科書,不看則已,一看之下,差一點昏倒,這本教科書比國中一年級的英文教科書還要難,我看了第一頁,就看不下去了,因為一開始就有「How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here?」我實在不相信世界上有人能夠將一個從A、B、C教起的小孩子,一下子就教到「weather」這種字。我的學生告訴我,他們小學班上一大堆學生完全不會英文,也不理會老師教什麼。凡是上課聽得懂的同學,都是早就上過補習班了。如果不是我這個人每個周末皆他們補習英文,這兩個孩子一定會完完全全地放棄英文,他們告訴我,他們現在班上有不少同學一個英文字也不會唸,大概是要放棄英文了。即使在過去,我也碰到完全放棄英文的孩子,我叫他唸課文,這些孩子只會傻笑,也難怪他,他反正是一個字也不會唸。我在靜宜大學做校長的時候,一位美國神父在沙鹿傳教,他三番四次向我埋怨,說英文入門的課本太難了。我都一直敷衍他。我不知道現在他如何應付這個新的教科書。
國中生一開始就放棄英文,一定是因為他當年沒有補習過,現在是弱勢團體,將來更加是弱勢團體。我的教授朋友們,對我絲毫不同情,他們的孩子在幼稚園裡就開始學英文了,小學以後,更是人人都上補習班補英文,對於這些孩子來說,目前的英文教科書實在太容易了。我們不要小看這件事的嚴重性,我們社會的貧富差距正在迅速拉大之中,如果窮小孩子因為無錢補習而使他放棄英文的話,貧富不均的情形會越來越嚴重。
昨天,一位教授告訴我,他的孩子才上小學一年級,就收到校方的信,說校方有英文的課外輔導,每學期七千元。雖然七千元不多,但一定有學生繳不起這筆費用,他們一開始輸掉了。
我的文章會有用嗎?這是我不敢問的問題。弱勢團體通常不看報,他們不會支持我。教改人士也不會支持我,因為他們認為教育一定要自由化,教育部最好什麼都不要管。雖然我知道沒有什麼人同情我,我仍然希望政府總要有人出來看看國中英文的問題。很多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強迫捧著一本看不懂的英文書,如果這是教改的結果,我只有一句話可說,「為什麼要改呢?」
學力測驗已經顯示一個可怕的事實,英文學測的成績有兩個尖峰,也就是大多數不是非常好,就是非常壞。以目前的教科書的趨勢來看,將來中間的人會越來越少,兩極化的情形也會越來越嚴重。兩個孩子中的一個,一點都不擔心,他的老師選了三分之一的句子,其他的一概不考。這位老師是位好老師,因為他務實,他知道這是惟一能使孩子仍對英文有興趣的辦法。只是孩子呢?他能和那些上補習班的同學競爭嗎?
【 2002-09-28/聯合報/15版/民意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