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7 10:03:08Sam

活泉茶館346-前車之鑑


活泉7年6月27日

靈修分享──前車之鑑20070617

聖經但以理書5:22 伯沙撒啊,你是他的兒子(註:或作“孫子”),你雖知道這一切,你心仍不自卑。

這裡提到「上帝曾經挫過尼布甲尼撒王的銳氣,使他謙卑下來。」而伯沙撒王雖然是尼布甲尼撒的後輩,但卻不能記起這教訓,「竟向天上的主自高,把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殿中所搶來的金銀器皿拿來喝酒,公然藐視上帝。」以至帶來神的懲罰。

  因此,要怎樣將我們過去所受的教訓傳承給未來的自己以及後代,以免重蹈覆轍,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和我們的後代子孫能記起教訓而不會重蹈覆轍呢?當然,研讀聖經並且重視聖靈的提醒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然而,在聖經靈修版中提到「頭腦中的知識不等於是生命中的智慧。」光有「知識」並不能使我們記起教訓,否則歷史就不會一再重演了。

  最近陸續聽到許多朋友買了房子,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應該買間房子,否則就跟不上他們了!要買房子需要很多的錢,剛好七月起我們教會又要推動建堂的什二奉獻,也是需要錢,當自己的計劃和教會的計劃強碰時,我該怎麼辦呢?「神的事重要,還是我的事重要呢?」關於建堂的聖經經文,在我「頭腦中的知識」印象最深刻的是哈該書中所說的「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

在聖經哈該書第1章3至10節──
-------
那時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哈該說:
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嗎﹖
現在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
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
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這是耶和華說的。
你們盼望多得,所得的卻少;你們收到家中,我就吹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殿荒涼,你們各人卻顧自己的房屋。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所以為你們的緣故,天就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產。
-----------

  要如何讓這「頭腦中的知識」成為「生命中的智慧」呢?當然,最基本的就是個人的經歷:

  尼布甲尼撒王的經歷讓他能「讚美、尊崇、恭敬天上的王……,那行動驕傲的,他能降為卑。」(但4:37)
  雅各(以色列)的經歷使他能說上帝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神。」(創48:15)
  
  儘管是個人的經歷,時間一久,我們還是會忘記的!所以把它寫下來反覆的復習就成了重點。

在2002年3月6日的活泉茶館(也就是我的日記)中提到一個故事:
(請參閱【活泉茶館38-工作的意義】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ahsam/3/1275631/20020801153723/

  有一隻未斷奶的小老虎迷路來到了一個羊群當中,一隻母羊可憐牠,便餵牠吃羊奶,從此牠便跟著那群小羊一起成長。
  有一天當小老虎和小羊們玩在一起時,來了一隻大老虎,母羊趕緊帶著其他小羊逃跑了。大老虎看見小老虎站在那裡,就問牠,「你在這裡做什麼?」小老虎說:「我和我的兄弟姊妹在這裡玩。」
  「你的兄弟姊妹在哪裡?」
  「就是剛剛跑走的那群小羊。」
  「牠們不是你的兄弟姊妹,你不是羊,你是一隻老虎。」
  「不,我是羊,牠們是我的兄弟姊妹,我從小就和牠們生活在一起。」
  「不,你是老虎。來,叫一聲給我聽聽。」
  「咩……」
  大老虎搖搖頭,「來,跟我走,我帶你去一個地方。」
  牠們到湖邊,「來,你照照看,水中的你是否跟我一樣,是一隻有條紋的老虎。」
  小老虎一看,果然,牠長得跟大老虎一樣,是有條紋的,這下子牠才知道,他原來是一隻老虎而不是羊咩咩。
  大老虎教牠吼叫而不再是咩……。當牠學會吼叫時,從此牠成為一隻真正的老虎。
-------------------------
  當我聽完這個故事,我突然想到一個聖經經節:「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我發覺其實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已經「不知道我們是誰了」。大多數的人都被「工作」、「罪孽」……所壓傷,已經不知道自己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我們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那時的「靈命日糧」提到「工作的動機並不是要去積攢財富,而是擁有某些東西可與他人分享。」

  我們教會建堂的異象是『一人一磚,教會拓寬;人人建造,福音廣傳。』拓寬會堂是希望福音廣傳,可以容納更多的人一起來分享、敬拜上帝。但我們是否有躬逢其時的喜樂呢?是否能領會施比受更有福?是否還記得自己是屬神的子民,要宣揚上帝的美德呢?是否了解工作的意義並不是要去積攢財富,而是擁有某些東西可與他人分享呢?是否以福音為最優先呢?

我們若不顧自己或別人靈性上的需要,只定睛在個人經濟生活上的需要上,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越為生活打算,便越貧乏」、「總覺物質生活貧乏,無法得著神的福氣。」

哈該書那時的以色列人雖然貧窮,但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們很快地回應神,在哈該首次宣講神的話語後二十三天,百姓便動工重建聖殿。雖然他們不像所羅門王建造聖殿時那麼有錢,可以建造宏偉壯麗的殿,但神應許他們「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

這樣就很清楚了,當自己的事和神的事強碰時,應當以神的事為優先。這是我已經學過,但還需要反覆再學習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