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13 09:05:00Sam
活泉茶館270-華倫.巴菲特
活泉4年7月13日
最近選舉的案子遇到一個難題──雖然已經採取低毛利策略,但別人的報價只要我們公司的一半!
在「活泉茶館202-商戰的軌跡」中我們曾提到印刷上的「共乘制度」,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因為要「共乘」,總要等「坐滿」才能開車,選舉的案子,通常是不能「等一下」的,7月2日就為了一個選舉的稿件,從晚上11點工作到隔天早上五點鐘,由發稿到印刷完成交給客戶只有六個小時,但這仍不能阻擋印刷業務的外流。只要多等十二個小時,價錢省一半,那我也要等。
面對價格戰,在看淡前景之下,我早已豎起白旗投降了,不過老闆似乎還想做最後的掙扎。但這些努力,讓我的日子越來越辛苦了(註0)──一方面要幫老闆的拼卡公司跑外務(拼卡公司的外務調到工廠去了,老闆要省錢就找我去跑,7/9跑土城,騎車騎到手軟,回到家就覺得好累),一方面還要在低毛利的Case中周旋花費心力,還好最近二個月領到之前的選舉業績獎金(從來沒有經歷過金融卡領三次還領不完的薪水),趕緊加碼投資,這兩年的努力,正好奠定往後的老人年金(不需要工作,每個月平均就有3000元的收入了!)
在麥青遠所寫的「靠巴菲特發財」一書提到:
----------
巴菲特所主管的白沙公司,在過去34年來取得了常年平均30%的報酬率,而同時期美國整體股市的表現卻只得12%,這說明了投資人是能夠通過穩重保守的投資方式,而取得非常卓越的增值成績。而且,白沙的這個卓越成就,並不是來自冒險式的投機活動,而是來自全球最安穩、最保險的投資項目。這是白沙副董事長查理.孟克不久前在加州的一項非營利組織演講會上所說的「安全地富裕」(securely rich)。安全地富裕表示你能夠確保你的財富,不必去調整,而在幾十年後還是一樣富裕。這和電腦科技股以及大多數的富裕人家富不過三代、甚至兩代,成一大對比。」
巴菲特把市場上的眾多公司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的「產品公司」。第二類是我們應該選購的「消費壟斷」的公司。
「產品公司」是那些消費者很難區分競爭者產品的公司。幾十年前,這些公司包括了銀、銅、大麥、石油等的產品。但今日,就連電腦硬體、銀行服務、民航服務、保險產品等,都成了產品公司。這些公司的特點,是每個競爭者為了爭取生意,都必須從價格和素質方面競爭,兩者對公司收益都不利。巴菲特說通常這些公司為了吸引顧客,都會拼命打廣告,希望能在顧客腦海裡建立起和其他競爭者不同的形象,但往往都是白費心思和開銷而已。產品公司在市場好時,收益已不算多,一旦遇上經濟不景氣時,大家競相削價求存,導致人人都面臨虧錢的困境。這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的公司。
「消費壟斷」的公司,就是那些在消費者腦海裡面,已經建立起了一種「與眾不同」形象的公司。巴菲特一直都認為可口可樂是世界上最佳的「消費壟斷」公司例子,因此我們在此拿汽水例子來談。
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沃瑪(Wal-Mart)在美國和英國的消費市場裡都實驗證明了,消費者在不看品牌的情形下,的確是無法認出哪一杯汽水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哪一杯又是它們自己品牌的sam's Choice。
因此,幾年前沃瑪百貨公司就毅然的推出它們的可樂品牌,放在幾千家分店外面,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自動販賣機排在一起販賣。sam's Choice不但占了最接近入門口的優勢,而且售價也只是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一半而已。儘管如此,它還是攻不進這兩個世界名牌汽水的市場占有率,而只是吃進其他無名品牌汽水的市場而已。
試想,就連無法分辨出來的產品,也能夠吸引顧客以高兩倍的價格購買(Ps. 我覺得便利商店也是,有些東西明明賣得比別人貴,我們教會很多人照樣去買,原來它的品牌叫「便利」,所以如果股價合理,「統一超」也是投資的好標的。)這就是「消費壟斷」公司的威力。換言之,在市場上,它們並沒有「壟斷」市場,因為還有很多的競爭者來爭生意,但在彼等的顧客群腦海裡,它們早已是一家「壟斷」的公司了。
巴菲特所投資的公司,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就是前文介紹的消費壟斷的公司。
第二類是那些在各自的銷售行業裡,操作成本最低的公司。比如沃瑪百貨公司、NFM家具店、Borsheim's珠寶店等。
以上兩大類,都是對準消費者而來的。
為什麼巴菲特不願意投資在工業公司裡呢?
巴菲特避開工業產品公司的道理很簡單。工業公司的顧客群不是消費者,而是其他的公司。這些公司不像消費者有消費人性那樣,會對品牌產品日久生情、變成情有獨鍾的現象。反之,它們完全是以價格和品質來作採購標準的。因此對於投資人而言,形成了不但是很難注意多個行業裡的動態,而且競爭更是激烈,導致盈利很小。一不小心,顧客就會轉換供應商了。這不是顧客不講人情,而是如果他們講太多次的人情、向你取更貴的貨,他們就會被自己的行業競爭者擊敗而倒閉。
我們常看到,工業公司一不小心,就會被取代。
更糟的是,工業公司的命運並不完全是由自己主宰的。勞工成本就是一個例子。所以我們看到了各種工業從先進國移到發展中國家,接著轉到落後國家的現象。
-----------
台灣的廠商應當是工業公司的姣姣者,但也是價格的終結者,在「活泉茶館202-商戰的軌跡」我們也略略的提到,畢竟地球的人口是一個有限的數字,所以工業產品的成長就不可能無限成長下去(在富足人生一書也提到這一點),產能過剩之後,就會面對價格競爭,為了降低成本,就會「看到各種工業從先進國移到發展中國家,接著轉到落後國家的現象。」
價格競爭造成毛利下降,風光一時的印刷電路板、主機板、光碟片、筆記型電腦廠商現在都面臨這種窘境,本來做十億的生意可賺五億,現在做五十億才能賺五億,生意是越做越大,賺的錢卻沒有增加,但這種低毛利的單,你若是有骨氣不接,可能就會跟華宇電腦一樣,廠房空著養蚊子,還要面對虧損的命運(註一)。
執行我「中鋼計劃」(請參閱「活泉茶館184-財務獨立」)的那位當兵朋友,在「中鋼」賺了點小錢,就把中鋼給賣了,後來去買40張(我推算的啦)「統一」,一個月內賺了20萬,就把「統一」賣了,然後跟我講,如果每個月股票都賺個三、四萬,那就不必工作了,這讓我想到「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1)」中的一段話(註二),也讓我想起聖經所說「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傳道書7:29)
最近他套在做光碟片的大廠「錸德」,扣掉之前賺的二十萬,還倒賠了二萬,他說,如果解套就要賣掉,換到中鋼去。好像有點宿命,初入股市者總要這樣「白忙一場」,他們才能醒悟過來。
華倫.巴菲特一直強調「投資」要看公司的營運前景,而不是在意股價的漲跌,當然,如果有前景的公司股價跌過頭,那就是投資的好機會了。
有一次和館友Hung去探訪一個做燈具的老闆,他說「中鋼」沒有我想像的那麼樂觀,反倒強調他的燈具企業(註三)在SARS期間差點就接到大單了!也許吧,如果運氣好,在SARS期間真的接到大單子,賺個幾千萬,照一般生意頭腦,一定是擴充產能,但是今年SARS沒來,剛好餓死!很多上市公司就是賺太多錢,所以不斷用賺來的錢再擴充(註四),最後景氣反轉,往往周轉不靈而倒店,長期投資的股東,什麼也沒得到(因為只配發股票而未配發現金,博達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請參閱「活泉茶館267-他山之石」),只剩一堆「壁紙」。
華倫.巴菲特強調「現金對現金」的投資法,公司不但要賺錢,而且要發現金股利(而不是賺一些機器設備、庫存產品──雖然這些東西在財務報表上都是算錢的),我選中鋼也是這個緣故,它幾乎都是配發現金。去年買的價格每張23000元,去年已經配發1500元現金,今年則3000元,明年也不比今年差,假設也是3000元,那我的持有成本後年將降到目標區15500元(23000-1500-3000-3000),就像白沙副董事長查理.孟克所說「不必去調整」,如果是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其實是不需要做所謂的「逢高賣出」,除非你有更好的投資標的,不然就會像我那當兵的朋友一樣──白忙一場。
前陣子到金山,看到「金山鴨肉」的盛況好不熱鬧,但金山鴨肉如果好大喜功開連鎖店,搞不好就沒有現在的風光!
************
註0:
新聞首頁 > 生活新聞 > 聯合新聞網 2004 / 07 / 12 (星期一)
七成五上班族認為工作過量
【udnjob.com】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200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指出,台灣人平均一年工作時數是2282小時,全球排名第一,而在2003年的報告中,台灣的工時依然很高,是全球第四名。根據udnjob.com人事線上調查發現,高達七成五的上班族覺得自己工作過量。
調查結果顯示,上班族認為造成工作過量的原因中,有35.1%是為了要增加個人競爭力,主動承擔更多工作與挑戰;其次有34.5%認為產業結構轉型,必須不斷學習新技能,方能生存;排名第三的原因是上班族為了抓住新機會,而必須不斷的向外接觸;還有20.8%的人是為了保住工作,害怕被裁員。
若以工作類型來看,研發工作人員、業務銷售人員、科技類工程師及創意工作者最常感到工作過量,而行政事務工作以及客戶服務工作則大多認為工作量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在上班族認為造成工作過量的原因中,以為了保住工作,害怕被裁員這樣的心態最容易造成心理壓力過大,甚至帶來許多負面情緒。這些因為害怕丟掉工作,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最強才致力於表現的人,其內心世界其實相當焦慮,以這種心情來工作,往往反而無法發揮效率,即使能夠暫時發揮效率,也無法維持長久,而長期處於高度壓力下,對身心健康也有負面影響。
面對這類壓力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讓自己對工作擁有強烈企圖心,同時抱持著熱愛工作的心境,旺盛企圖心是進步原動力,能讓人處事積極,充滿活力,讓我們從工作中不斷創新與學習,並從學習中不斷成長與進步,進而肯定自己,活出自信。尤其是處在現今急遽變遷的社會,有旺盛的企圖心才能讓我們擺脫壓力的束縛。
udnjob.com人事線上表示,現今資訊發達、變遷快速的職場環境,上班族必須在愈來愈少的時間內,完成愈來愈多的事情,而在覺得自己工作過量的同時,不妨思考如何將工作簡單化,清楚的瞭解自己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清楚的瞭解目標、掌握重點、做好溝通,是簡單工作的不二法門。
-------------
註一:
重返一軍,華宇等待破繭而出 2004/6/23(08:58:52 時報)
【時報-台北電】拒接超低毛利率訂單、勇於向國外大廠「Say NO!」的華宇電腦董事長李森田,去年果然「一如預期」嚐到營收衰退近六成、七年來首度虧損的苦果。同時NB市場也是謠言滿天飛,說華宇大陸吳江廠產能閒置養蚊子,又有李森田身體狀況不佳,無意繼續經營NB事業有意出脫給鴻海,甚至還傳出他有意將吳江廠周邊經營成具有五星級旅館的高級住宅區....。儘管各種謠言打擊,但已長年茹素的李森田毅力驚人,以鴨子划水之姿默默推動產品、組織重整,並可望從今年起慢慢展現,破除外界的流言蜚語。
不接低價單‧孤單嚐苦果 國內電子產業長期以來偏重在OEM、ODM的代工領域,扮演的是全球產業鏈製造端角色,故接單政策一向是「緊抱歐美品牌大廠的大腿」。不過,歐美大廠毫不留情的節節砍價,透過不斷殺低代工費用來擠壓出自身利潤的作法,對國內廠商來說已成為長期傷害,李森田就多次抱怨,前(九十一)年第四季公司上上下下忙翻天,一個月幫品牌大廠出四十多萬台的NB,但結果卻是根本沒賺到錢,如此結果他無法接受。
不過,品牌大廠絲毫不理會華宇的痛處,「反正還會有別的廠商願意做」,故下一個訂單的毛利率非但沒有止跌,反而持續破底,李森田也毅然拒絕了此一訂單,成為國內少數敢挺身而出、向品牌大廠「Say NO!」的業者。
只不過,如此舉動要付出代價,在拒絕新訂單、且轉型動作尚未完成,華宇去年業績乏善可陳。在此同時,各方謠言同時湧來,除了規模龐大的吳江廠被點名為產能閒置、員工大幅流失外,李森田個人也蒙受不小謠言打擊,從指稱他有意跨入營建業,在吳江廠周圍蓋五星級旅館和別墅外,連身體不佳、已無心力繼續經營華宇的說法都四處流傳,甚至一度傳出華宇將出脫給鴻海。
回首艱困路‧咬牙撐過來 對華宇來說,去年堪稱是公司發展上最險峻的時刻,不過,李森田硬是咬牙默默撐過來,如今的華宇雖然營收還未見到明顯的回升,但大陸吳江廠空間,早已被集團六家廠商華冠、華生、華進、順達、宇達和華旭的生產線塞爆,因此還得前進杭州另設生產基地。至於產品面,也由以往的單一NB產品,拓展到消費型產品如可燒錄式DVD、MP3、液晶電視、智慧型手機和數位相機模組等多產品線;在組織方面,也已經改組為自負盈虧的事業部。對華宇或李森田來說,最艱困時間已經過去,目前他們正等待破繭而出,重回一線大廠的地位。
---------
註二:
富爸爸幾年前對我說:「找一個可以讓你致富的方法,然後照著去做。」每次人們告訴我,他們用五美元買進的股票,現在是三十美元時,我常常疑慮不解,因為這種做法打亂了他們的計劃、違背了他們的成功程式。
這些追求熱門投資專案和迅速致富的故事,常常讓我想起富爸爸的話。富爸爸說:「許多投資者,就像是在野外開車兜風的一家人。忽然,幾頭長著巨大鹿角的野鹿出現在前方。司機,通常是這家的男主人就會叫道『好大的雄鹿呀』。由於受到驚嚇,鹿群本能地朝路旁的農田逃竄。司機扭轉方向盤,離開原先的路去追鹿群。小車駛過農田、進入叢林。路面高低起伏、崎嶇不平。家人們恐慌地叫司機停下來。可是太遲了,小車衝到河邊,剎車不及,墜入水中。這個寓言告訴我,當你背離了你的簡單計劃,改變方向去追尋眼前的誘惑時,災難就要發生了。」
---------------
註三:
有些產業若已經不是利基產業,就算有再優秀的經營團隊也是「難回春」,華倫.巴菲特最早投資的紡織廠就是如此,參華倫.巴菲特致股東函。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一九七七年度)
●保險這行業雖然小錯不斷,但大致上還是可以獲得不錯的成果,就某些方面而言,這情況與紡織業剛好完全相反,管理階層相當優秀,但卻只能獲得微薄的利潤,各位的管理階層所學到的一課,很不幸一再學到的就是,選擇順風而非逆風產業環境的重要性。
----------
註四: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一九七七年度)
●通常公司會宣稱每股盈餘又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由於公司的資本會隨著盈餘的累積擴增,所以我們並不認為這樣的經營表現有什麼大不了的,比如說每年股本擴充10%或是每股盈餘成長5%等等,畢竟就算是靜止不動的定存帳戶,由於複利的關係每年都可穩定地產生同樣的效果。
最近選舉的案子遇到一個難題──雖然已經採取低毛利策略,但別人的報價只要我們公司的一半!
在「活泉茶館202-商戰的軌跡」中我們曾提到印刷上的「共乘制度」,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因為要「共乘」,總要等「坐滿」才能開車,選舉的案子,通常是不能「等一下」的,7月2日就為了一個選舉的稿件,從晚上11點工作到隔天早上五點鐘,由發稿到印刷完成交給客戶只有六個小時,但這仍不能阻擋印刷業務的外流。只要多等十二個小時,價錢省一半,那我也要等。
面對價格戰,在看淡前景之下,我早已豎起白旗投降了,不過老闆似乎還想做最後的掙扎。但這些努力,讓我的日子越來越辛苦了(註0)──一方面要幫老闆的拼卡公司跑外務(拼卡公司的外務調到工廠去了,老闆要省錢就找我去跑,7/9跑土城,騎車騎到手軟,回到家就覺得好累),一方面還要在低毛利的Case中周旋花費心力,還好最近二個月領到之前的選舉業績獎金(從來沒有經歷過金融卡領三次還領不完的薪水),趕緊加碼投資,這兩年的努力,正好奠定往後的老人年金(不需要工作,每個月平均就有3000元的收入了!)
在麥青遠所寫的「靠巴菲特發財」一書提到:
----------
巴菲特所主管的白沙公司,在過去34年來取得了常年平均30%的報酬率,而同時期美國整體股市的表現卻只得12%,這說明了投資人是能夠通過穩重保守的投資方式,而取得非常卓越的增值成績。而且,白沙的這個卓越成就,並不是來自冒險式的投機活動,而是來自全球最安穩、最保險的投資項目。這是白沙副董事長查理.孟克不久前在加州的一項非營利組織演講會上所說的「安全地富裕」(securely rich)。安全地富裕表示你能夠確保你的財富,不必去調整,而在幾十年後還是一樣富裕。這和電腦科技股以及大多數的富裕人家富不過三代、甚至兩代,成一大對比。」
巴菲特把市場上的眾多公司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的「產品公司」。第二類是我們應該選購的「消費壟斷」的公司。
「產品公司」是那些消費者很難區分競爭者產品的公司。幾十年前,這些公司包括了銀、銅、大麥、石油等的產品。但今日,就連電腦硬體、銀行服務、民航服務、保險產品等,都成了產品公司。這些公司的特點,是每個競爭者為了爭取生意,都必須從價格和素質方面競爭,兩者對公司收益都不利。巴菲特說通常這些公司為了吸引顧客,都會拼命打廣告,希望能在顧客腦海裡建立起和其他競爭者不同的形象,但往往都是白費心思和開銷而已。產品公司在市場好時,收益已不算多,一旦遇上經濟不景氣時,大家競相削價求存,導致人人都面臨虧錢的困境。這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的公司。
「消費壟斷」的公司,就是那些在消費者腦海裡面,已經建立起了一種「與眾不同」形象的公司。巴菲特一直都認為可口可樂是世界上最佳的「消費壟斷」公司例子,因此我們在此拿汽水例子來談。
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沃瑪(Wal-Mart)在美國和英國的消費市場裡都實驗證明了,消費者在不看品牌的情形下,的確是無法認出哪一杯汽水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哪一杯又是它們自己品牌的sam's Choice。
因此,幾年前沃瑪百貨公司就毅然的推出它們的可樂品牌,放在幾千家分店外面,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自動販賣機排在一起販賣。sam's Choice不但占了最接近入門口的優勢,而且售價也只是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一半而已。儘管如此,它還是攻不進這兩個世界名牌汽水的市場占有率,而只是吃進其他無名品牌汽水的市場而已。
試想,就連無法分辨出來的產品,也能夠吸引顧客以高兩倍的價格購買(Ps. 我覺得便利商店也是,有些東西明明賣得比別人貴,我們教會很多人照樣去買,原來它的品牌叫「便利」,所以如果股價合理,「統一超」也是投資的好標的。)這就是「消費壟斷」公司的威力。換言之,在市場上,它們並沒有「壟斷」市場,因為還有很多的競爭者來爭生意,但在彼等的顧客群腦海裡,它們早已是一家「壟斷」的公司了。
巴菲特所投資的公司,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就是前文介紹的消費壟斷的公司。
第二類是那些在各自的銷售行業裡,操作成本最低的公司。比如沃瑪百貨公司、NFM家具店、Borsheim's珠寶店等。
以上兩大類,都是對準消費者而來的。
為什麼巴菲特不願意投資在工業公司裡呢?
巴菲特避開工業產品公司的道理很簡單。工業公司的顧客群不是消費者,而是其他的公司。這些公司不像消費者有消費人性那樣,會對品牌產品日久生情、變成情有獨鍾的現象。反之,它們完全是以價格和品質來作採購標準的。因此對於投資人而言,形成了不但是很難注意多個行業裡的動態,而且競爭更是激烈,導致盈利很小。一不小心,顧客就會轉換供應商了。這不是顧客不講人情,而是如果他們講太多次的人情、向你取更貴的貨,他們就會被自己的行業競爭者擊敗而倒閉。
我們常看到,工業公司一不小心,就會被取代。
更糟的是,工業公司的命運並不完全是由自己主宰的。勞工成本就是一個例子。所以我們看到了各種工業從先進國移到發展中國家,接著轉到落後國家的現象。
-----------
台灣的廠商應當是工業公司的姣姣者,但也是價格的終結者,在「活泉茶館202-商戰的軌跡」我們也略略的提到,畢竟地球的人口是一個有限的數字,所以工業產品的成長就不可能無限成長下去(在富足人生一書也提到這一點),產能過剩之後,就會面對價格競爭,為了降低成本,就會「看到各種工業從先進國移到發展中國家,接著轉到落後國家的現象。」
價格競爭造成毛利下降,風光一時的印刷電路板、主機板、光碟片、筆記型電腦廠商現在都面臨這種窘境,本來做十億的生意可賺五億,現在做五十億才能賺五億,生意是越做越大,賺的錢卻沒有增加,但這種低毛利的單,你若是有骨氣不接,可能就會跟華宇電腦一樣,廠房空著養蚊子,還要面對虧損的命運(註一)。
執行我「中鋼計劃」(請參閱「活泉茶館184-財務獨立」)的那位當兵朋友,在「中鋼」賺了點小錢,就把中鋼給賣了,後來去買40張(我推算的啦)「統一」,一個月內賺了20萬,就把「統一」賣了,然後跟我講,如果每個月股票都賺個三、四萬,那就不必工作了,這讓我想到「富爸爸,提早享受財富(1)」中的一段話(註二),也讓我想起聖經所說「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傳道書7:29)
最近他套在做光碟片的大廠「錸德」,扣掉之前賺的二十萬,還倒賠了二萬,他說,如果解套就要賣掉,換到中鋼去。好像有點宿命,初入股市者總要這樣「白忙一場」,他們才能醒悟過來。
華倫.巴菲特一直強調「投資」要看公司的營運前景,而不是在意股價的漲跌,當然,如果有前景的公司股價跌過頭,那就是投資的好機會了。
有一次和館友Hung去探訪一個做燈具的老闆,他說「中鋼」沒有我想像的那麼樂觀,反倒強調他的燈具企業(註三)在SARS期間差點就接到大單了!也許吧,如果運氣好,在SARS期間真的接到大單子,賺個幾千萬,照一般生意頭腦,一定是擴充產能,但是今年SARS沒來,剛好餓死!很多上市公司就是賺太多錢,所以不斷用賺來的錢再擴充(註四),最後景氣反轉,往往周轉不靈而倒店,長期投資的股東,什麼也沒得到(因為只配發股票而未配發現金,博達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請參閱「活泉茶館267-他山之石」),只剩一堆「壁紙」。
華倫.巴菲特強調「現金對現金」的投資法,公司不但要賺錢,而且要發現金股利(而不是賺一些機器設備、庫存產品──雖然這些東西在財務報表上都是算錢的),我選中鋼也是這個緣故,它幾乎都是配發現金。去年買的價格每張23000元,去年已經配發1500元現金,今年則3000元,明年也不比今年差,假設也是3000元,那我的持有成本後年將降到目標區15500元(23000-1500-3000-3000),就像白沙副董事長查理.孟克所說「不必去調整」,如果是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其實是不需要做所謂的「逢高賣出」,除非你有更好的投資標的,不然就會像我那當兵的朋友一樣──白忙一場。
前陣子到金山,看到「金山鴨肉」的盛況好不熱鬧,但金山鴨肉如果好大喜功開連鎖店,搞不好就沒有現在的風光!
************
註0:
新聞首頁 > 生活新聞 > 聯合新聞網 2004 / 07 / 12 (星期一)
七成五上班族認為工作過量
【udnjob.com】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2002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指出,台灣人平均一年工作時數是2282小時,全球排名第一,而在2003年的報告中,台灣的工時依然很高,是全球第四名。根據udnjob.com人事線上調查發現,高達七成五的上班族覺得自己工作過量。
調查結果顯示,上班族認為造成工作過量的原因中,有35.1%是為了要增加個人競爭力,主動承擔更多工作與挑戰;其次有34.5%認為產業結構轉型,必須不斷學習新技能,方能生存;排名第三的原因是上班族為了抓住新機會,而必須不斷的向外接觸;還有20.8%的人是為了保住工作,害怕被裁員。
若以工作類型來看,研發工作人員、業務銷售人員、科技類工程師及創意工作者最常感到工作過量,而行政事務工作以及客戶服務工作則大多認為工作量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在上班族認為造成工作過量的原因中,以為了保住工作,害怕被裁員這樣的心態最容易造成心理壓力過大,甚至帶來許多負面情緒。這些因為害怕丟掉工作,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最強才致力於表現的人,其內心世界其實相當焦慮,以這種心情來工作,往往反而無法發揮效率,即使能夠暫時發揮效率,也無法維持長久,而長期處於高度壓力下,對身心健康也有負面影響。
面對這類壓力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讓自己對工作擁有強烈企圖心,同時抱持著熱愛工作的心境,旺盛企圖心是進步原動力,能讓人處事積極,充滿活力,讓我們從工作中不斷創新與學習,並從學習中不斷成長與進步,進而肯定自己,活出自信。尤其是處在現今急遽變遷的社會,有旺盛的企圖心才能讓我們擺脫壓力的束縛。
udnjob.com人事線上表示,現今資訊發達、變遷快速的職場環境,上班族必須在愈來愈少的時間內,完成愈來愈多的事情,而在覺得自己工作過量的同時,不妨思考如何將工作簡單化,清楚的瞭解自己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清楚的瞭解目標、掌握重點、做好溝通,是簡單工作的不二法門。
-------------
註一:
重返一軍,華宇等待破繭而出 2004/6/23(08:58:52 時報)
【時報-台北電】拒接超低毛利率訂單、勇於向國外大廠「Say NO!」的華宇電腦董事長李森田,去年果然「一如預期」嚐到營收衰退近六成、七年來首度虧損的苦果。同時NB市場也是謠言滿天飛,說華宇大陸吳江廠產能閒置養蚊子,又有李森田身體狀況不佳,無意繼續經營NB事業有意出脫給鴻海,甚至還傳出他有意將吳江廠周邊經營成具有五星級旅館的高級住宅區....。儘管各種謠言打擊,但已長年茹素的李森田毅力驚人,以鴨子划水之姿默默推動產品、組織重整,並可望從今年起慢慢展現,破除外界的流言蜚語。
不接低價單‧孤單嚐苦果 國內電子產業長期以來偏重在OEM、ODM的代工領域,扮演的是全球產業鏈製造端角色,故接單政策一向是「緊抱歐美品牌大廠的大腿」。不過,歐美大廠毫不留情的節節砍價,透過不斷殺低代工費用來擠壓出自身利潤的作法,對國內廠商來說已成為長期傷害,李森田就多次抱怨,前(九十一)年第四季公司上上下下忙翻天,一個月幫品牌大廠出四十多萬台的NB,但結果卻是根本沒賺到錢,如此結果他無法接受。
不過,品牌大廠絲毫不理會華宇的痛處,「反正還會有別的廠商願意做」,故下一個訂單的毛利率非但沒有止跌,反而持續破底,李森田也毅然拒絕了此一訂單,成為國內少數敢挺身而出、向品牌大廠「Say NO!」的業者。
只不過,如此舉動要付出代價,在拒絕新訂單、且轉型動作尚未完成,華宇去年業績乏善可陳。在此同時,各方謠言同時湧來,除了規模龐大的吳江廠被點名為產能閒置、員工大幅流失外,李森田個人也蒙受不小謠言打擊,從指稱他有意跨入營建業,在吳江廠周圍蓋五星級旅館和別墅外,連身體不佳、已無心力繼續經營華宇的說法都四處流傳,甚至一度傳出華宇將出脫給鴻海。
回首艱困路‧咬牙撐過來 對華宇來說,去年堪稱是公司發展上最險峻的時刻,不過,李森田硬是咬牙默默撐過來,如今的華宇雖然營收還未見到明顯的回升,但大陸吳江廠空間,早已被集團六家廠商華冠、華生、華進、順達、宇達和華旭的生產線塞爆,因此還得前進杭州另設生產基地。至於產品面,也由以往的單一NB產品,拓展到消費型產品如可燒錄式DVD、MP3、液晶電視、智慧型手機和數位相機模組等多產品線;在組織方面,也已經改組為自負盈虧的事業部。對華宇或李森田來說,最艱困時間已經過去,目前他們正等待破繭而出,重回一線大廠的地位。
---------
註二:
富爸爸幾年前對我說:「找一個可以讓你致富的方法,然後照著去做。」每次人們告訴我,他們用五美元買進的股票,現在是三十美元時,我常常疑慮不解,因為這種做法打亂了他們的計劃、違背了他們的成功程式。
這些追求熱門投資專案和迅速致富的故事,常常讓我想起富爸爸的話。富爸爸說:「許多投資者,就像是在野外開車兜風的一家人。忽然,幾頭長著巨大鹿角的野鹿出現在前方。司機,通常是這家的男主人就會叫道『好大的雄鹿呀』。由於受到驚嚇,鹿群本能地朝路旁的農田逃竄。司機扭轉方向盤,離開原先的路去追鹿群。小車駛過農田、進入叢林。路面高低起伏、崎嶇不平。家人們恐慌地叫司機停下來。可是太遲了,小車衝到河邊,剎車不及,墜入水中。這個寓言告訴我,當你背離了你的簡單計劃,改變方向去追尋眼前的誘惑時,災難就要發生了。」
---------------
註三:
有些產業若已經不是利基產業,就算有再優秀的經營團隊也是「難回春」,華倫.巴菲特最早投資的紡織廠就是如此,參華倫.巴菲特致股東函。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一九七七年度)
●保險這行業雖然小錯不斷,但大致上還是可以獲得不錯的成果,就某些方面而言,這情況與紡織業剛好完全相反,管理階層相當優秀,但卻只能獲得微薄的利潤,各位的管理階層所學到的一課,很不幸一再學到的就是,選擇順風而非逆風產業環境的重要性。
----------
註四: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一九七七年度)
●通常公司會宣稱每股盈餘又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由於公司的資本會隨著盈餘的累積擴增,所以我們並不認為這樣的經營表現有什麼大不了的,比如說每年股本擴充10%或是每股盈餘成長5%等等,畢竟就算是靜止不動的定存帳戶,由於複利的關係每年都可穩定地產生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