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4 00:36:34張一鼎 Yiiding Chang
觀世音菩薩的故事
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之本懷,救拔眾生離苦得樂。觀世音即觀聽世間音聲之意,如《妙法蓮華經.普門品》中所說:「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故知,「觀世音」實乃菩薩度化眾生的大悲願心。又《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記載:觀世音菩薩在因地上修行,即是修耳根圓通法門,藉由專注一心聽聞外在的音聲,而返聞內在的聞性,進而契悟自性成無上道。由於修行的功德力,故能遍聞世間一切有情的音聲。只要眾生有難,虔誠一心稱觀世音聖號,菩薩便即時尋聲救苦,解熱除惱。由此因緣,故稱「觀世音」菩薩。
昔唐朝玄奘大師,橫度大沙漠至印度取經時,一次,飲水用盡,歷經多日滴水未沾,口乾舌燥,舉身如焚,人馬皆奄奄一息地倒臥沙漠之中。此時,大師乃一心繫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心中默禱:弟子,此行不為個人名利,但為求無上大法,加惠眾生。素仰菩薩慈悲,尋聲救苦,弟子現在的危難,期望菩薩能慈悲救拔。
在沙漠中,大師不斷地祈禱著,到了晚上,忽然吹起一陣涼風,身心無比舒暢,疲憊的身軀在不知不覺中,就矇矓入睡了。此時,忽見一身高數丈的護法神,手執戟,身著盔甲,大聲喝道:「為什麼不提起精神趕路,還臥倒在沙土中?」大師被突來的聲音驚醒,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南柯一夢。大師於是急忙起身,繼續趕路,大約走了十里路左右,馬兒突然不受控制,向前狂奔數里路,眼前出現方圓數畝的青草地及一池清水,仔細端詳茂密如茵的青草,葉嫩如洗,像似新生。大師心想,應是自己至誠的祈禱,感得觀世音菩薩慈悲救護,特為化現。
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的悲願,誠不可思議。
馬郎婦觀音
觀世音菩薩千百億化身,如《普門品》所載: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其形象千變萬化,訴說不盡。例如中國隋唐時代及日本的觀音相,就多蓄鬍鬚,現男子身相。而今流傳民間的觀世音菩薩塑像,則都現女相,以其柔和愛語的母性特質,代表菩薩憫念眾生的慈悲心腸。
《佛祖統紀》記載,唐朝憲宗時,陝西一帶人民,善於騎射,未曾聽聞三寶之名,觀世音菩薩即化現為馬郎之婦,以度化當地之居民,故稱「馬郎婦」。
相傳,有一天,純樸寧靜的漁村,出現了一位賣魚姑娘。手裏挽著一個魚籃,籃裏放著幾條活魚,沿街叫賣。「賣魚啊!賣魚啊!」輕柔的叫賣聲,及秀麗端莊的容貌,吸引著一大群圍觀的人,紛紛一擁而上,爭相買魚。可是,姑娘卻說:「魚是賣給人放生用的,不是買來吃的。」大家聽了,都哄然大笑。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漁村,都知道這個特別的賣魚姑娘。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漁村裏一些單身的年輕人,對姑娘起了愛慕之情,每個人都向她提親。姑娘說:「我只有一個人,如何能嫁給你們這麼多人呢?不如這樣吧,我教你們誦《普門品》,有誰能一夜之間把它背熟,我就答應嫁給他。」於是,大家興高采烈的,一字一句的跟著念。到了天亮,能背誦的,居然有二十餘人。 姑娘說:「一女只能配一夫,所以,今天我改教大家誦《金剛經》,同樣地,有誰能在一夜間背熟的,我就嫁給他。」結果能背誦的,仍然有十數人;於是,姑娘又教眾人誦《法華經》七卷,約定三日之內,若有人能背熟的,一定嫁給他為妻。三日期限到了,只有一位年輕人,大家都叫他「馬郎」能背誦。於是,馬郎滿心歡喜,張燈結綵的把姑娘迎娶入門。
正在欣喜之際,不料剛娶進門的嬌妻,突然死了,身體很快就腐爛了,傷心的馬郎只好捨不得的把愛妻埋葬了。
過了數日,一位身著紫色袈裟的老和尚,來到馬郎的家,告訴傷心的馬郎說:「你不要悲傷了,那位賣魚的姑娘,其實是觀世音菩薩,特別化現來此度化你們的。若不相信,何不撬開墳墓看看。」說完,人就凌空而去。馬郎聽完,心中半信半疑,馬上找人撬開棺一看,心中大驚,愛妻的屍體早也不知去向,只留下一副閃亮的金鎖,當下才恍然大悟。
由於以上的典故,陝西一帶的人民都非常虔信佛法,而且自宋代以後,供奉馬郎觀音尤為盛行。因其,手提魚籃,故世人又稱之「魚籃觀音」。
蛤蜊觀音
觀世音菩薩廣大靈感,常隨眾生的因緣而示現,其中蛤蜊觀音,亦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菩薩感應事蹟,因其端坐在蛤蜊中,所以名蛤蜊觀音。
根據《佛祖統紀》記載,唐朝文宗皇帝,非常喜歡吃蛤蜊。一日,皇宮中的御廚,取來一顆又肥又大的蛤蜊,準備為皇帝烹煮時,任御廚怎麼用力敲打,就是無法打開蛤蜊的殼,御廚見此異相,急忙稟報皇帝。文帝即設香案,焚香至誠祈禱,就在此時,蛤蜊的殼自動打開,裡面赫然端坐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文帝當場即恭敬禮拜,並立即召請當時的惟政禪師入宮請疑。惟政禪師告訴文帝:「經上記載,眾生應以何身得度時,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此瑞相,即是菩薩為令陛下對佛法生信,慈悲所示現。」文帝聽完,心生歡喜,並告詔天下的寺院立觀音聖像供奉禮拜。
不肯去觀音院
《華嚴經》中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中所參訪的補陀洛山(今南印度海島)即是觀世音菩薩行化的道場。
在中國,浙江省的普陀山,即相傳是觀世音菩薩化現之處。相傳,五代後梁時,有一日本僧人法名慧鍔。一日,到五臺山參禮,見一尊觀音菩薩妙相莊嚴,心想:若日本的同胞也能一睹菩薩聖像,進而禮拜供養,該是多麼殊勝!於是便私自攜走菩薩像,直奔下山。
回日本的途中,船經普陀山時,突然浪濤洶湧,海中生出一朵朵的鐵蓮花,阻隔了去路。慧鍔見狀,即在聖像前禮拜懺悔,頓時風平浪靜,船駛近普陀山觀音洞時,安然靠岸,不再前進。慧鍔即上岸,在島上建了一座寺院供奉觀世音菩薩,島上居民稱此寺院為「不肯去觀音院」,此即普陀山成為我國著名的觀世音菩薩道場之由來。
娑婆三聖、西方三聖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故知,觀世音菩薩與此方世界眾生特別有緣,也因如此,殿堂之中常見與地藏王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之左右脅侍,合稱娑婆三聖。
又,觀世音菩薩亦與大勢至菩薩並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輔佐阿彌陀佛教化眾生,合稱為「西方三聖」。為了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觀世音菩薩現手持金剛蓮華的形象,其頭頂所立的化佛,一般則認為是阿彌陀佛。《悲華經》記載,將來阿彌陀佛入涅槃以後,觀世音菩薩將遞補佛位,名為「一切光明功德王如來」,其所化之土名為「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比現在的極樂世界,更加殊妙莊嚴。
昔唐朝玄奘大師,橫度大沙漠至印度取經時,一次,飲水用盡,歷經多日滴水未沾,口乾舌燥,舉身如焚,人馬皆奄奄一息地倒臥沙漠之中。此時,大師乃一心繫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心中默禱:弟子,此行不為個人名利,但為求無上大法,加惠眾生。素仰菩薩慈悲,尋聲救苦,弟子現在的危難,期望菩薩能慈悲救拔。
在沙漠中,大師不斷地祈禱著,到了晚上,忽然吹起一陣涼風,身心無比舒暢,疲憊的身軀在不知不覺中,就矇矓入睡了。此時,忽見一身高數丈的護法神,手執戟,身著盔甲,大聲喝道:「為什麼不提起精神趕路,還臥倒在沙土中?」大師被突來的聲音驚醒,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南柯一夢。大師於是急忙起身,繼續趕路,大約走了十里路左右,馬兒突然不受控制,向前狂奔數里路,眼前出現方圓數畝的青草地及一池清水,仔細端詳茂密如茵的青草,葉嫩如洗,像似新生。大師心想,應是自己至誠的祈禱,感得觀世音菩薩慈悲救護,特為化現。
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的悲願,誠不可思議。
馬郎婦觀音
觀世音菩薩千百億化身,如《普門品》所載: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其形象千變萬化,訴說不盡。例如中國隋唐時代及日本的觀音相,就多蓄鬍鬚,現男子身相。而今流傳民間的觀世音菩薩塑像,則都現女相,以其柔和愛語的母性特質,代表菩薩憫念眾生的慈悲心腸。
《佛祖統紀》記載,唐朝憲宗時,陝西一帶人民,善於騎射,未曾聽聞三寶之名,觀世音菩薩即化現為馬郎之婦,以度化當地之居民,故稱「馬郎婦」。
相傳,有一天,純樸寧靜的漁村,出現了一位賣魚姑娘。手裏挽著一個魚籃,籃裏放著幾條活魚,沿街叫賣。「賣魚啊!賣魚啊!」輕柔的叫賣聲,及秀麗端莊的容貌,吸引著一大群圍觀的人,紛紛一擁而上,爭相買魚。可是,姑娘卻說:「魚是賣給人放生用的,不是買來吃的。」大家聽了,都哄然大笑。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漁村,都知道這個特別的賣魚姑娘。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漁村裏一些單身的年輕人,對姑娘起了愛慕之情,每個人都向她提親。姑娘說:「我只有一個人,如何能嫁給你們這麼多人呢?不如這樣吧,我教你們誦《普門品》,有誰能一夜之間把它背熟,我就答應嫁給他。」於是,大家興高采烈的,一字一句的跟著念。到了天亮,能背誦的,居然有二十餘人。 姑娘說:「一女只能配一夫,所以,今天我改教大家誦《金剛經》,同樣地,有誰能在一夜間背熟的,我就嫁給他。」結果能背誦的,仍然有十數人;於是,姑娘又教眾人誦《法華經》七卷,約定三日之內,若有人能背熟的,一定嫁給他為妻。三日期限到了,只有一位年輕人,大家都叫他「馬郎」能背誦。於是,馬郎滿心歡喜,張燈結綵的把姑娘迎娶入門。
正在欣喜之際,不料剛娶進門的嬌妻,突然死了,身體很快就腐爛了,傷心的馬郎只好捨不得的把愛妻埋葬了。
過了數日,一位身著紫色袈裟的老和尚,來到馬郎的家,告訴傷心的馬郎說:「你不要悲傷了,那位賣魚的姑娘,其實是觀世音菩薩,特別化現來此度化你們的。若不相信,何不撬開墳墓看看。」說完,人就凌空而去。馬郎聽完,心中半信半疑,馬上找人撬開棺一看,心中大驚,愛妻的屍體早也不知去向,只留下一副閃亮的金鎖,當下才恍然大悟。
由於以上的典故,陝西一帶的人民都非常虔信佛法,而且自宋代以後,供奉馬郎觀音尤為盛行。因其,手提魚籃,故世人又稱之「魚籃觀音」。
蛤蜊觀音
觀世音菩薩廣大靈感,常隨眾生的因緣而示現,其中蛤蜊觀音,亦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菩薩感應事蹟,因其端坐在蛤蜊中,所以名蛤蜊觀音。
根據《佛祖統紀》記載,唐朝文宗皇帝,非常喜歡吃蛤蜊。一日,皇宮中的御廚,取來一顆又肥又大的蛤蜊,準備為皇帝烹煮時,任御廚怎麼用力敲打,就是無法打開蛤蜊的殼,御廚見此異相,急忙稟報皇帝。文帝即設香案,焚香至誠祈禱,就在此時,蛤蜊的殼自動打開,裡面赫然端坐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文帝當場即恭敬禮拜,並立即召請當時的惟政禪師入宮請疑。惟政禪師告訴文帝:「經上記載,眾生應以何身得度時,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此瑞相,即是菩薩為令陛下對佛法生信,慈悲所示現。」文帝聽完,心生歡喜,並告詔天下的寺院立觀音聖像供奉禮拜。
不肯去觀音院
《華嚴經》中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其中所參訪的補陀洛山(今南印度海島)即是觀世音菩薩行化的道場。
在中國,浙江省的普陀山,即相傳是觀世音菩薩化現之處。相傳,五代後梁時,有一日本僧人法名慧鍔。一日,到五臺山參禮,見一尊觀音菩薩妙相莊嚴,心想:若日本的同胞也能一睹菩薩聖像,進而禮拜供養,該是多麼殊勝!於是便私自攜走菩薩像,直奔下山。
回日本的途中,船經普陀山時,突然浪濤洶湧,海中生出一朵朵的鐵蓮花,阻隔了去路。慧鍔見狀,即在聖像前禮拜懺悔,頓時風平浪靜,船駛近普陀山觀音洞時,安然靠岸,不再前進。慧鍔即上岸,在島上建了一座寺院供奉觀世音菩薩,島上居民稱此寺院為「不肯去觀音院」,此即普陀山成為我國著名的觀世音菩薩道場之由來。
娑婆三聖、西方三聖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故知,觀世音菩薩與此方世界眾生特別有緣,也因如此,殿堂之中常見與地藏王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之左右脅侍,合稱娑婆三聖。
又,觀世音菩薩亦與大勢至菩薩並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輔佐阿彌陀佛教化眾生,合稱為「西方三聖」。為了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觀世音菩薩現手持金剛蓮華的形象,其頭頂所立的化佛,一般則認為是阿彌陀佛。《悲華經》記載,將來阿彌陀佛入涅槃以後,觀世音菩薩將遞補佛位,名為「一切光明功德王如來」,其所化之土名為「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比現在的極樂世界,更加殊妙莊嚴。
http://www.ctworld.org.tw/index.htm
本文乃中台世界 轉貼文
本文乃中台世界 轉貼文
下一篇:世界性-南山海上觀音聖像示現人間
阿文
2007-07-26 08:22:17
是「轉貼自:中台世界」才對吧!
自,從也!至,到也!
借引用!
報告所需,
會附上期網址與網站並說明轉貼於此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