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1 13:09:39欣然接受

實並不會因爲

發展,這樣的趨勢也更形顯著。消除重複性也是讓資訊時代冷酷無人性的原因之一, 數字的確是比較有效率的辨識個人法,但是卻無法讓我們產生認同感。
量化度量法「熵」的定義,在澄清資訊傳輸論述中一直存在的模糊性,向前跨出 了一大步。根據十九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凱文(Lord Kewin)的說法,當科學對某種現 象定義了度量方法後,才會開始了解,並且精通,但是這樣的發展也有美中不足之 處o
雖說我們現在已經有了 一種不受限於資訊表現方式的資訊度量方法,它卻還是會 受到資訊接收的情境而變。「You are reading 一〕POQ㊀UION3-7crccr」(你目前正在閱讀 本書的第五十六頁),這個訊息包含了八熵位元資訊的事實,但這個事實並不會因爲 你用的是英語、德語,或是十進位數字傳達而有所改變,然而它卻與你目前讀的書是 多少頁有關,同時也與詢問者擁有的任何相關知識有關。更準確的說,它與你正在閱 讀哪一頁書的前不確定性有關,也就是對於即將接收到資訊的不確定性。如果詢問者 能以任何方法縮減他的前不確定性,例如,他也許會用眼角瞄到你已經閱讀完的前半 部,那麼初始不確定的程度就由三百頁當中的一頁變爲一百五十頁中的一頁。因此詢 問者接收到正確答案時所含的資訊量也就比八位元還少,因爲他已經事先獲得整體資
向您推薦:屏風隔間  隔熱紙  攪拌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