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1 10:21:20xiaweiyy

解決「繪本後遺症」?唯一辦法是陪伴孩子細細品味繪本!

在某一個演講場合裡,有一名幼教老師提問,她說,園中小孩因為讀了《我不想長大》(遠流出版)而開始「立志」不要長大,於是,小孩拒絕吃飯,把媽媽急壞了。她問我,孩子讀完繪本,有了類似的「後遺症」,大人該如何是好呢?
對於這樣的提問,我感到些微的驚訝。沒想到,一本歌頌童稚世界的繪本,竟會成為孩子「抗拒」成長的依據,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麥皚淇醫生
《我不想長大》是美國著名繪本作家夏洛特?佐羅托的作品。她以一貫的詩意,代稚齡孩童寫出他們對童稚歲月的喜愛。小女孩自信而自在的說她喜歡自己小小的(此乃較接近原文的說法:I like to be little),是因為小孩高興時可以蹦蹦跳跳、平常可以躲在桌子底下玩家家酒、夏天可以光著腳丫、冬天可以吃飄下來的雪花……,而這些,都是大人不會做、或不想做的事。媽媽傾聽小女孩的心聲,既不妄下評斷,也不加以反駁,開放的問語,充分展現了這位大人對孩子的寬待皰疹
也因此,一般的讀後狀況是,小讀者因小女孩的天真話語、和母親的善體人意,而對自己的「小孩身份」,有了一份自在與安定,他們會肯定童年,但也會像書中的母女那樣,分享彼此在不同處境中的喜悅。
所以說,這樣的一本繪本,會變成孩子的「負面教材」,實在是很不可思議。而就算有,想必也是極特殊的例子吧!由於對幼教老師口中的小孩和母親,我全然不瞭解,所以,我對於這樁具體的事例,著實感到無言以對。我只能「旁敲側擊」的想:會不會是這名小孩身邊的大人都太索然無味了,才會讓他強烈到要仗「書」示威呢?還是大人反應過度,把孩子的隨意發聲,看得太嚴重了?或是大人平日太把「吃飯」與「長大」畫成等號,而讓孩子有機可乘,將「不想吃飯」與「拒絕長大」又畫成等號了呢?而當孩子在興頭上說他「不想長大、不要吃飯」時,大人的焦慮反應,是否又助長了孩子的行為凹凸洞醫生
依我對孩子的瞭解,孩子的生理需求總是勝過他們的心理意志,他們不太可能因為抗拒長大,而「絕食成功」。更何況,孩子們固然嘴裡會說他們「不想長大」,但在他們的心裡,卻有一股向上成長的強烈欲望在驅動他們。所以說,大人何妨放鬆心情,以平常心看待身邊的小孩與繪本。畢竟,繪本不是「特效藥」,也不是「毒藥」,大人如能陪伴孩子細細品味、慢慢抒解,「繪本後遺症」自能不藥而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