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電影--【飛奔去月球】:西方人對中國神話傳說的浪漫想像
馬來魔影評:《飛奔去月球》(Over the Moon)。評分:70分
◎【一言以蔽之】:歌舞場面華麗繽紛,重新詮釋中秋節經典傳奇
中美合製的Netflix動畫電影《飛奔去月球》,用現代角度重新詮釋中秋節古典故事《嫦娥奔月》,此故事最早出現在西漢文獻《淮南子》當中,但又有不同版本流傳,其中包括「嫦娥為了逃離殘暴的丈夫,偷偷吞下仙藥,逃到月亮上」的黑暗版本,但最經典的版本,是一個比較浪漫的故事,也是本片的取材之處。
相傳遠古時代,天空出現十個太陽,百姓無法生活,神箭手后羿運用神力射下九個太陽,被當成英雄,而后羿的妻子嫦娥,美麗善良,經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親,崑崙山上的神仙看到他們夫妻都是好人,於是送他們兩顆仙藥,吃了可以長生不老,升天成仙,沒想到后羿不在家的時候,有壞人想要搶奪仙藥,嫦娥為了避免仙藥落入惡人手中,只好自己吞下仙藥,之後突然越飛越高,一直朝著月亮飛去,后羿回家之後見狀,焦急的衝出門外,只見皓月當空,卻怎麼也追不上,此後鄉親們很想念好心的嫦娥,每年八月十五,都在院子裡擺上嫦娥愛吃的食品為她祝福,此後就成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飛奔去月球》的故事,可說是《嫦娥奔月》的延續,故事發生在數千年後,也就是現代的中國,一個聰明的小女孩因為母親死去而鬱鬱寡歡,想要證明母親生前對她說過的嫦娥傳說是真的,於是製作火箭飛向月球,沒想到真的看到月亮皇宮,也和她的偶像嫦娥碰面,嫦娥給她一個任務,是找尋失落的寶物,透過寶物的神力,可以見到早已死去的后羿,沒想到寶物的神力無法持久,生死兩隔本是人間定律,就連神仙也改變不了,於是嫦娥只能在這段千年的旅程當中學會放下執著,小女孩也從這次的月球冒險當中學會理解生死,並且更加珍惜眼前,整個故事用簡單的方式向西方人介紹中秋節的文化典故,以及中國式的生命哲學。
本片最好看的地方,是各種豪華的歌舞場面,已經可以媲美迪士尼的同類型動畫作品,不但音樂動聽,而且充滿想像力,像是嫦娥化身成為唱跳歌手,月亮皇宮的侍衛是一大堆彩色的月餅,也因為中國古玉常給人綠色的印象,所以嫦娥的好朋友「玉兔」也被設計成一隻綠色的兔子,各種溫馨奇趣的元素都讓整部電影相當具有童話感,可惜從嫦娥指派小女孩去尋找寶物開始,劇情就有點失焦,不但沒有清楚說明寶物的由來,而且嫦娥和小女孩從內心糾結到互相安慰,並且逐漸走出傷痛的過程,都交代得過於倉促,導致應該有的感情張力沒有顯現出來。
整體而言,本片成績雖然好壞參半,但是立意良善,把中國傳統節慶做出國際觀,但這部2020年的電影,已是中美合製電影的末班車,此後不出幾年時間,因為環境改變,這類合作模式已逐漸減少,中國因為主觀因素也開始禁止西方的萬聖節、聖誕節,可是西方人對中秋節或農曆年的典故,仍然樂於擁抱,兩者格局的差異昭然若揭。從西方電影的角度看中國,雖然對文化的理解未必精準,但是多了幾分浪漫,也證明只要有開闊的胸襟,不要自我封閉,不要盲目排外,都可以用更有趣的思維,去欣賞不同的文化,期待中秋節的「圓滿」、「圓融」精神,可以化解中國式的「戰狼脾氣」,讓「月圓人團圓」成為世界的共通語言。
◎附錄:其他中秋節電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