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4 00:07:54馬來魔
【殺戮元年】:政客才是殺人兇手
2013年的《國定殺戮日》(The Purge)以低成本的方式小兵立大功之後,發展成系列電影,製作規格也逐漸提高,2014年《國定殺戮日:無法無天》(The Purge: Anarchy),以及2016年的《國定殺戮日:大選之年》(The Purge: Election Year)之後,這個殘暴的系列電影這次要細說從頭,《殺戮元年》(The First Purge)不但是該系列的第四部作品,同時也以「前傳」的方式,告訴你這個「殺人合法化」的美國血腥慶典,到底是怎麼來的!
◎是殘殺動作片,也是政治驚悚片
這個系列的劇情,其實相當簡單,這個看似荒謬的故事,描述美國政府為了降低犯罪率,把每年的其中一天訂為「國定殺戮日」,在這一個晚上,所有犯罪行為,包括殺人在內,全部合法!理論上,如果在這一天的犯罪可以不必承擔法律風險,那想要犯罪的人只要在這一天去犯罪就好,其他日子去犯罪的風險太高,根本不划算,所以這樣的措施確實可以降低犯罪率,但政府真正的目的是降低貧窮人口,因為貧窮的人根本買不起武器裝備,無法保護自己,只有被殺的份,如此一來,就可以把中下階層的人口慢慢除掉,降低政府的負擔。
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之下,每一集都會看到不同的人在這個腥風血雨的晚上,如何殺人,如何被殺,如何生存,當然也會創造很多暴力場面,但平心而論,在動作戲的設計上,無論任何一集,都沒有太大的突破,所以過目即忘,始終缺乏記憶點,現在如果要我回憶幾年前的某一集,我可能一點也想不起來,但很奇怪的是,只要他推出下一集,我還是會去看,因為這個政治驚悚題材,本質上是有趣的,他呈現的是政府如何透過不合理制度來殘害民眾,只為了維護少數人的利益,在這個對政治環境感到悲哀的時代,難怪共鳴度這麼高!
◎研究報告可以為政治服務,劇情對學術界用力打臉
《殺戮元年》的故事,描述「國定殺戮日」的起源,是美國政府在一個貧民區的島上展開科學實驗,看看如果殺人可以合法,是不是真的會有人去殺人,如果實驗成功,那麼表示百姓有此需求,就可以正式把「國定殺戮日」的活動推廣到全美國,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個法案一定會通過,才會有之後的故事,但是從本集的內容裡面,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法案通過的過程,是政治人物為了順利推動這個法案,以達成政治目的,不惜暗中操作實驗結果,派遣一大堆「暗樁」到處大開殺戒,藉以宣稱民眾有殺人需求,才能讓法案順利通過。
從這樣的故事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為人民著想」、「為國家利益著想」的口號,其實都是天大的虛偽,「不擇手段的達成掌權者的政治目的」,才是所有事情的真正答案,而那些學院派人士盲目相信的科學實驗數據,其實都可以「加工製造」,作實驗的時候只要預設好立場,就可以把實驗樣本、數據分析等因素,全部用人為的方式,導向對自己有利的那一方,於是這種「看似客觀,其實充滿偏差」的實驗數據,就可以變成一種武器,用來幫助掌權者達成政治目的。
在現實生活當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比如說,很多人透過實驗數據,證明「電影、電視、漫畫對小孩有害」,於是就用這個理由當成擋箭牌,開始針對這些「他們看不順眼」的媒體,進行分級、控管、壓制的手段,造成整個文化界失去最基本的言論自由,這種「用實驗數據來為偏見背書,然後轉化成政治手段」的案例,隨便列舉就有一堆,所以千萬別以為電影的劇情完全是虛構的!
◎「反烏托邦電影」,透過荒謬的故事,戳破現實世界的虛偽
「這個故事極度荒謬」是很多人看完這個系列的感想,事實上,我們本來就生活在一個荒謬的世界,貧富差距懸殊,貧窮者不被政府重視,所有政策都偏向資方、偏向有錢人,還有一大堆的法律、制度、觀念,都是經過政府有計畫的置入,其實根本不合理,卻沒有人能夠吭聲,更沒有人有辦法抵抗,電影裡的荒謬,其實也反應出現實世界的荒謬!
其實這樣的「反烏托邦電影」,是當代的創作潮流之一,他們常常透過虛構的情節,以及暴力、極端的表現手法,來反諷的當前的政治問題,或者時代現況,同時本片也對那些烏托邦式的資本主義,以及長期存在的社會階級對立,提出一定程度的反思。
*如果殺人合法,你為麼要戴面具?這是一個關於人性的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