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18:41:15玉山薄雪草

給未來都有機會參與國民法官的我們 110-4-22

今天參加新竹高中圖書館人文關懷系列:《審判王信福》播映及映後座談。http://b005.hchs.hc.edu.tw/files/87-1005-915.php?Lang=zh-tw

 

《審判王信福》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紀實劇情片。讓觀影者有機會透過影片初窺刑事法庭中法官、檢察官、被告與辯護律師三方之間的互動,審理刑事案件的過程。其中,三位法官的審判長負責整個開庭審理的流程,受命法官負責撰寫判決書,陪席法官是參與判決的投票;檢察官代表國家起訴被告,律師則代表被告進行辯護。

 

影片中的演員安排也十分有趣,由三位曾為被告的張惠菁、鄭性澤、莊林勳飾演法官,曾經被判死而又獲得平反的徐自強飾演王信福,律師黃致豪飾演律師,廣播電視主持人馬世芳飾演檢察官。

 

映後座談由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秘書王顥翰,帶我們認識一個冤案的煉成:

1. 過度重視自白

a. 「案重初供」b. 「突破心防」

鄭性澤案、邱和順案、蘇建和案,都有相同的特性;而所謂的突破心防,往往是以不正當的威脅利誘刑求方式,影響嫌犯在後來的筆錄中說出對自己不利的自白。

顥翰播放了幾段警方遺漏未被銷毀的影音,記錄了當年警方刑求脅迫邱和順取得筆錄的過程。

2. 偵查階段草率

未完整保留犯案現場與物證,不重視科學證據

3. 未能落實無罪推定原則

主要是無罪推定原則與多數人習以為常的價值觀相悖。

 

影響王信福案審判的還有時代背景因素,當時仍屬戒嚴時期,『違警罰法』與『戒嚴時期台灣地區取締流氓辦法』的起訴對象是針對「人」,如此將使曾經犯錯或被認定為流氓而「變黑」的人,不容易回到社會,甚至只能變得更「黑」,對於這些「流氓」的處分也形同中國大陸的勞改營,而對照現今法律,起訴的對象是針對「行為」而非針對人。

 

此外,我們從法庭紀實影片能夠深刻體認法庭上對於證人的交互詰問的重要性,透過律師與檢察官的提問,很有可能使證人說出不同版本的故事。

 

王信福案的發生,讓原是地方角頭,正因為快要當爸爸而要走向較正面的人生的他,一夕間命運被逆轉,從此蒙上不白之冤二十餘年。

 

「冤枉一個壞人,也是剛好而已?」

影片最後,王信福的那段自白,應該撞擊著許多觀影者的價值觀,「壞人」與「好人」界線是甚麼?什麼是「正義」?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即使曾被貼上「壞人」的負面標籤的人,仍有他誠實、善良的一面,也有他對於更好的人生的盼望,與良善的動機,一個冤案的審判,剝奪了他們回到社會過正常生活的權利。

 

顥翰提到在兩年之後開始實施國民法官法,在座的我們都有可能被抽中擔任國民法官,參與法庭審判。《審判王信福》提供我們了解法庭審理的窗口,反思與價值澄清的機會。

 

*

教學資源

 

1. 《審判王信福》播映及映後座談申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如實呈現一個死刑定讞案件的審理過程,讓觀眾猶如置身法庭現場,旁觀檢辯雙方的攻防火花,也啟動自身的思索。」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VXZAOZ1REbkAOM0z3NXc9Q1X-_IJCbzRqYFes1IFlXHEzwg/viewform

 

2. 王信福模擬法庭申請:「透過實際演出法庭活動、觀看法庭活動的過程,使所有參與師生能深刻了解本案司法程序的瑕疵錯誤之處,並透過教學帶領者講授正當法律程序的概念,達到法治教育之目的。」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r0oMnKleISGtBhEpnUEhs85h8LuXbz9Zpm80NL_bWHNMQTQ/viewform

 

*

延伸閱讀

 

1. 關於《審判王信福》的所有資訊連結 

https://linktr.ee/Xinfu

2. 冤案是如何煉成的?紀實電影《審判王信福》

https://pnn.pts.org.tw/project/inpage/2606/2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