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教育人類學筆記:冷水坑溪流域學習(三) 109-8-19
今天是科學城社區大學邀我幫忙帶領冷水坑溪流域學習-「冷水坑溪的哀愁與美麗-109年走踏導讀冷水坑溪」的第三梯次,學習者是關埔國小朋友、家長、師長和實習老師們。(註)
七月至八月這三個梯次走讀的兩套課程、十餘張中間版的大小地圖、教材教具的斟酌與編製、流程與提問內容的反覆檢討與推演...,都將隨著今天的告一段落,暫時封存與收藏,如同過往曾經發展和執行過的那些。
P_20200819_140850為冷水坑溪流域學習課程設計準備的教材教具.jpg
P_20200819_141020為冷水坑溪流域學習課程設計準備的教材教具.jpg
許多年來,我和阿德關於冷水坑溪的種種疑問、對議題的關切和心裡頭的小小心願,能夠有機會被攤開來、被討論和檢視、被拍成影像與錄音記錄下來,甚至,帶著更多人的不同期盼聲音和願景,一同前行。
謝謝關埔國小家長和老師們的肯定、認同與回饋。希望冷水坑溪的環境學習不只是個結束的句點,而是更多探索、發現、討論與問題探究的開啟。
也期待關埔國小的老師們能夠延續今天的探尋,發展出結合中高年級社會科與戶外實察的走讀課程。讓更多孩子、家長,甚至是社會大眾,對於自己生活周遭的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其間的互動關係和影響,有更多的敏感度和覺察。
P_20200819_115720課程最後的討論發表是以集體創作「家離冷水坑溪那麼近」呈現.jpg
戶外走讀實察之後,進行室內課程的討論。我先在黑板上寫下三個要請小朋友、家長和老師們思考的問題,分別代表客觀事實與直接經驗,主觀感受,以及期望。並以「家離冷水坑溪那麼近」的設問,請他們以文字與圖像進行期望的集體創作。
最後將參與的小朋友,家長,老師們的期望貼上海報,代表著各種不同的價值與發聲,也發現其中有相仿與共通性 :希望溪水更乾淨、河岸有更多植物和大樹、溪中有石頭、夏季可以下溪去玩水、有魚類兩棲爬蟲類...,(這不就是冷水坑溪在四十年以前,科學園區開發之前的樣貌嗎?) 也有家長和老師表達,希望透過藝文活動舉辦,有更多人一同來關心冷水坑溪。
其中一位老師畫了一條他心目中有許多植物、大樹的蔽蔭、有石頭和青蛙的理想中的冷水坑溪,最令我印象深刻。首先是他希望有的物種都畫得大大的來強調,而畫面中仍然有人,但人都畫得小小的,點綴性的,不至於破壞畫面的和諧。我笑著回應說,他畫的其實是他心中的環境觀,他期望的人與自然的關係。
註:由文化部與新竹市文化局指導、科學城社大承辦的「冷水坑溪的哀愁與美麗-109年走踏導讀冷水坑溪」計畫。https://www.s3c.com.tw/content.php?u=5f081a345557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