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坑溪地理實察 109-6-20
前言:
前幾週帶著剛考完段考孩子們前往惠蓀林場的路途,突然收到水彩班同學轉來一位社區大學工作人員的詢問,她偶然讀到我前幾年的自然書寫作品『走、讀,冷水坑』系列,
走、讀,冷水坑。 之四、聽見一條呼喚你的河 102-12-27
走、讀,冷水坑。之五、踏查「姊妹溪」 - 柯子湖溪 103-1-5
走、讀,冷水坑。之七、找回河流記憶與失落的名 103-1-17
冷水坑溪淨溪 103-4-12 科園社區發展協會與科園國小志工
希望我能幫忙規劃帶領冷水坑溪的走讀活動。
當時在車上與阿德簡短交換想法之後幾日,阿德又找到一份1921年的地圖,是2013年踏察當時未曾參考比對過的。於是,經過六年多之後,我們再次進入冷水坑溪踏察。
*本文之照片與文字,先前之所有創作及後續衍生之所有教學、課程、教材,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皆為作者與拍攝者本人所有。
冷水坑溪地理實察 109-6-20
因著那份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的發現,透過不同年代的地圖套疊,對於環境變遷今昔,生出了新的領悟。趁著補課補班日,阿德帶我重新走了一回前幾年走過的冷水坑溪。
溪上游多半已被現今的科學園區掩埋,在地底以涵管形式委屈地實存著長達五十年,殘存的兩處滯洪池,是曩昔流域內灌溉埤塘的遺跡。
我們騎著機車在園區內道路緩行,感受著浮凸的稜線、分水嶺,與凹陷的溪谷等自然地貌。其實大致都還看得出,只是需要多分用心體察。
我笑著說阿德不只是數學、理化、生物好,就連地理都是超級強項啊!是大學在登山社裡自學培養出來的吧?可能就只有國文和英文不及我了。
我們走了一遍五步哭山、上游的東支流、西支流,回到舊名冷水坑的這個區域。
還記得二十年前初搬到附近時,總覺得小巷曲曲折折的,像極了河流,直到認識水泥溝渠化的小溪原有真名為冷水坑溪,才恍然大悟曲折小巷是遷就著河道而開的。
前幾年小巷部分拓寬截彎取直,闢出人行步道,也順道將河岸整建成壁立的水泥堤岸,曾為自然滲流的湧泉出水口與下抵河床的階梯遂不復見。
流過兩座鎮安橋,冷水坑溪通過車水馬龍的光復路第六號橋下方,往北流去。隨即默默承受著繁忙的小吃店廚房後方的油煙與廢汙水,蜿蜒過春福聯合國背面的一段,是路面與河床最接近的一處,然而,除卻早已三面光的河床水泥化,也無可避免傳遞出溪流不太健康的氣息。那氣息是,你在一個呼吸吐納間,便能夠感知它是不屬於健全、有生命力的躍動的溪流。
我們在長春街的小巷間探看,於新舊樓房間,尋覓著溪的蹤影。雖然背後同以水泥堤岸與冷水坑溪相鄰接壤,舊社區背水的緩坡與新大樓背水的陡峭,隱透著人對於城市溪流不同的價值與想像,在幾年之間隨著植物自然繁衍,逐漸累積出更多差異。部分新社區取了非常響亮的建案名字,卻全然無法讓人從環境景觀感受到溪流的存在。新建案美侖美奐蓋好蓋滿,卻未能保留一些空間給溪流與動植物行水,生長與活動。
十餘年前市地重劃時兩處臨著河岸規劃的公園,在這幾年間長成了綠樹蔭濃的綠地,然而穿過人口稠密處的城市溪流的面貌,總帶著幾分身不由己的無奈。
流過埔頂路,冷水坑才從水泥流域驟然解放為草木葳蕤的野溪,彷彿方才通過了市與郊、文明與荒野交會的結界。臨著溪岸也出現菜園、果園等墾地。然而棄置溪床裡的廢棄物、河岸土石小徑混雜著拆遷改建的混凝土、紅磚與磁磚碎塊等工程廢土。這就是都市更新時,對於位居城市邊陲的野地、野溪,貧弱的想像嗎?
這一段河道的面貌突然變得柔和起來,並接連著出現幾個曲流與小小的環流丘。盛夏草木長,前幾年冬季來訪時通往峽谷的小徑如今已長草沒徑,而曾經存在過的一大塊水田,如今竟成為廢耕的荒地了。
我們從另外一條小路切近河岸,在這一段曲流的一側是攻擊坡,形成陡峭的山壁,另一側則是堆積坡,形成平緩的沙洲,兩隻綠頭鴨、一隻珠頸斑鳩先後在沙洲上覓食。接近正午的陽光下,水中竟有數不清的小魚!這段溪水承接了來自住宅區的生活汙水,富含有機物,反而成為溪流生物營養的來源。
從峽谷曲流折返的路途,為不同學習對象設計的課程雛形,也大致構思完畢了。
P6200386曲流兩側攻擊坡的峭壁與堆積坡的沙洲.JPG
P6200388方才兩隻綠頭鴨就在這裡棲息.JPG
P6200392一條城市溪流在脫開水泥河道的禁錮之後,終於得以展現屬於它自己的面貌了.JPG
*照片為冷水坑溪下游的峽谷與曲流段。
即使不是第一次來,我仍為它的美麗感到傾心。很難相信新竹市還有這樣的地方吧。
一條城市溪流在脫開水泥河道的禁錮之後,終於得以展現屬於它自己的面貌了。
*本文之照片與文字,先前之所有創作及後續衍生之所有教學、課程、教材,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皆為作者與拍攝者本人所有。
感謝分享
臺灣久購 https://www.tw9g.com
感謝分享!http://www.twyao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