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1 15:30:36玉山薄雪草

大山習飛:【大暑】南湖大山行 (寫在前面) 108-7-24~27

今年暑假的大山之行,是我們一家人親子山行的第八年。
(需要揹大背包、自行準備所有食物與山行裝備、在山屋或帳篷過夜...。孩子們更小時,行走能夠單日往返的合歡群峰、步道與山徑,則未計入)。

這八年間,阿德和我就像循循善誘著羽翼漸豐的幼鳥習飛的親鳥:從大眾化的路線開始,慢慢帶著小咕嚕小瑀魚兄妹以雙腳實地走訪、認識著台灣高山的環境。這個過程,也彷彿是二十餘年前自己猶是登山新手時光的慢速重播和回想。然而,相隔十餘年甚至二十年再訪,我感覺得到自己帶著不同於以往的視野與關注,未嘗不是新的體驗。

阿德和我分別從學生時代與還是社會新鮮人的時候,曾各自和山社同學、同事、爬山的朋友...,在不同年份、季節,安排不同路線造訪南湖大山。最近的一次是2002年十月份。然而,南湖大山始終是我心目中夢幻的高山路線之一。
於是,去年暑假從大霸尖山回程時,我和阿德討論著帶小咕嚕和小瑀魚走過一些三天的高山路線,今年也許可嘗試安排四日的南湖大山或武陵四秀。

最近這一年間,小咕嚕的身高漸漸超過了阿德,小瑀魚也幾乎要追上我。喜愛運動的咕瑀兄妹在這兩三年的大山之行中,也都展現著遠超過我的體能。
今年初,阿德幫小咕嚕添購了新的大背包,並在寒假期間走訪霞喀羅古道時試用。有一個好揹的登山大背包,小咕嚕能夠幫忙分擔更多山行的公用裝備。

雖然出發前往南湖大山的時間是週三,但從好幾天前,阿德就密切注意著氣象預報,並把握零碎時間著手準備:翻出舊地圖、對照近期的南湖大山記錄,確認燃料、糧食、爐具與鍋具,趁著週六採買食物,在夏日熱烘烘的廚房裡汗如雨下地滷肉,每天上班前整理一點個人的裝備,安排屋我尾山行前訓練...。小咕嚕檢查與測試了所有的頭燈、手電筒與電池,我負責計算、採買山行的午餐,和咕瑀兄妹一同閱讀記錄、地圖,清點和準備個人的衣物與用品。週二晚餐後至睡前,每個人分配了部分公用裝備與食物,計算帶上山的飲用水,剩餘的週三清晨再從冰箱取出塞進背包。

在物質豐裕的今日,生活中的許多環節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商品或服務,也容易讓人忽略所有生活所需都是仰賴環境提供的有限資源。一趟自行規劃、全家人一同準備的山行,有時就像是一種適時的提醒,讓我們檢視生活中所有的需求,思索孰為必要、孰為想要,重新看見生活完整的面貌,衡量自己的能力與需要,評估該帶多少東西上山。從行前的準備到行後的收拾與歸位,整個過程都是豐富的生活教育。


前往南湖大山路途,有幾段路程會穿過美麗的臺灣雲杉原始林

回顧上山的路途,有浸潤在雲霧中、神秘又迷人的台灣雲杉原始森林(小瑀魚說,好像置身仙境啊!),也有寒原地形繽紛盛放的高山野花;
山上的時光既有曬傷人的夏日烈陽,也有午後來得又急又猛的對流雨;
就像進圈谷之前的五岩峰,有東北面蘭陽溪向源侵蝕造成的山崩地裂、窮山惡水的險峻景象,也有幾乎全為南湖杜鵑盤據、看似柔美的西南面...。
就像有陽光,就會有暗影,而它們本為一體。

進出圈谷都必須通過的五岩峰,東北面是蘭陽溪向源侵蝕劇烈的斷崖,西南面是由玉山圓柏、南湖杜鵑、玉山箭竹組成的美麗拼貼畫


南湖北峰進入圈谷前

山行路途,孩子們也展現著他們對於高山植物和野鳥的敏銳與好奇,不時跟我們討論、辨認著天空中雲的形態,對於動物排遺的發現,在南湖北山與五岩峰見證河流的向源侵蝕,在南湖大山圈谷花許多時間觀察、尋找岩石,在審馬陣山屋指認夜空星辰...。   
我感受到他們對於真實世界的感知,並透過山行的實地經驗,印證與活用在課室中學到的地理、生物與地球科學知識;或者說,課室內和閱讀中學習到的科學知識,是他們理解真實自然世界的框架。


過完五岩峰,只見從北邊與東邊從蘭陽溪谷湧上來的雲持續聚攏,緩緩翻騰著,漫過稜線上的小徑。有一種漫步雲端之感。

此行我們竟然巧遇七年前(小瑀魚中班、小咕嚕二年級時)在雪山三六九山莊認識、六年前在玉山排雲山莊再遇見的小胖阿伯。
但是這一次,小胖阿伯沒有認出小咕嚕小瑀魚兄妹喔,因為相隔六、七年,兄妹倆已經長高得太多,長成小帥哥和小美女了。

這一路上遇到許多隊伍的叔叔伯伯阿姨都有些驚訝的說,不常見青少年年紀的孩子們還願意跟爸爸媽媽一起爬山的。還有一位大學老師說,她一直默默地觀察著我們的親子互動。


我真的非常感謝和珍惜孩子們願意跟我們一起爬山、一同寫下共同回憶的日子。在大山之行前後一同完成準備,在山上生活中一同分擔與分享,一起收拾整理、清洗與歸位。
或許,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係更需要認真學習與用心經營,不見得全都理所當然?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之間有著相信與約定,我們珍惜著彼此、用心陪伴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