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8 22:10:36玉山薄雪草

教育與學習札記 數則 107-10-8

107-10-8

這學期的時間穿插交錯著觀看別人教學與課後的檢討、課程方向的討論(實際收獲等同自己教學);批閱回應學生作業(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學習上的問題);翻閱研讀上學期課程資料與觀課記錄(很珍惜上學期小量留下的種種記錄與軌跡);戶外教育第一線教師的訪談與分析(實際收獲大於等於自己教學);自己的教學與反思(我的觀察和體驗 與去年的教師訪談有互相呼應的地方-情意面的引發是最重要的);以及透過畫與寫沉澱紛雜、去蕪存菁(雖然這部分的時間經常被壓縮或稀釋)。
我清楚指認出每一件事情的意義,並理解彼此之間相得益彰的地方。雖然每一件事情上,都必須投入許多時間(尤其是閱讀和回應學生作業),但背後的價值真的無可比擬。


107-9-20 高一生物課筆記

這兩週其實有許多感想,但事情有點太密集了。課程、研習、閱讀、需要時間的轉化,還有希望能夠保持準時交的畫畫。

每週三、五我出現的時候,同事和學生們最想知道我帶去辦公室的大、小紙箱、紙袋裡頭,到底裝的是些甚麼東西。
回想我也算是填鴨制度下成長的小孩,因此我希望盡可能嘗試將不一樣的方式帶進課堂。有聽說幾個同事教過補習班、幾個同事是退休的學校老師,但他們漸漸知道我教的很不一樣。

昨天的課,我先分享台灣欒樹與甜根子的照片,討論了這兩種植物的盛開與節氣的關係(只有一位學生注意到台灣欒樹盛開)、節氣與日照的關係,以及台灣的農民曆其實是陰陽合曆。(我有點訝異他們知道中秋節,卻不知道中秋節通常在哪個節氣前後。)
然後我說了交大原生植物區水管年久失修漏水、開闢成小生態池,開始有各種生命來進駐的故事。因為風和鳥和其他動物(包括人)攜來種子,讓這塊原來沒有水生植物的土地飽含著各種植物等待萌芽的生機。剛開始是水黽和蛙,而後也有龍蝨;幾個月之後,水池中開始抽出細細長長的、差點被誤認為茭白筍的水生植物,而最近,它結了神似臘腸的果實,我們才確認它是水蠟燭。
棕色的水蠟燭果實其實是由數不清帶著冠毛的細小種子緊密比肩構成,棕色的小種子向著外邊,白色冠毛藏在裡頭,當果實成熟的時候,就像原來圓滾滾的玩偶突然破了一個洞,變軟,開始散播種子。班上的女孩喜歡用手揉揉成熟的果實,讓帶著冠毛的種子散開,她們說很療癒。

前兩個星期其實花了一些時間建立規範,其實還是希望學生們能夠體認,學習的責任必須回歸到自己。
準時交作業的習慣建立之後,收到第一次實驗記錄本時,我真的很失望,我帶了那麼豐富多樣有趣的花朵(都花了不少時間尋找和採集)進入課堂,同學們寫的畫的觀察記錄卻是那麼貧乏、幾乎是不假思索照課本畫的記錄。或許以前的實驗記錄都是這樣交的吧?我也表達了我對於這種應付方式的繳交感到失望。

於是,這次我又帶了各式各樣的果實和種子去,還自己設計了不同的記錄單,讓他們回歸到真實的觀察經驗。
果然這次的就真實許多,每個人不管是否擅於畫畫,只要能夠回歸到專注的觀察,都可以完成比之前的實驗記錄本好上幾倍的結果。

我發現,這就是我十幾年來不管懂不懂環境教育的理論、不管對象是幼兒、小學生、還是中學生、成人,仍一直重複在做、覺得最珍貴、重要的事。好像也呼應了上週六研討會小龜老師的分享所強調的重點。

E的作業就像她從第一週至今上課的情況一樣,交上來的習作,都先寫完,然後自己用紅筆批改,更正錯誤的地方。這樣踏實的學習態度,我相信所有老師都會給她滿分。
她這次的觀察記錄又更精采了,每一種陌生的果實,都有正面、背面、側面的速寫,真是一分有價值的觀察記錄。



關於第一次作業 107-9-17
經過長長的暑假,開學後的前兩週,同學們可能還在適應學校豐富有趣的新生活,或者沉浸在升上高中的喜悅中。
於是第一次的作業,有的同學沒有注意到複選題、有同學忘記帶、有的同學忘記寫...,所以可能會發現,這次得到的「評分」並不理想,
但是,這其實無損我對於你們每個人的肯定,老師已分別私訊給每位同學,表達對你們肯定的地方,以及分享可以試著改變方法、讓作業完成得更好的可能,希望這對大家是有幫助的。
就一整個學期來看,老師覺得最重要的其實是每個人上課時的學習態度、跟自己相比是否有進步,以及是否享受學習。
作業對於老師的意義,是教學的參考;老師會從你們的作業,思考是不是甚麼環節沒交代清楚?或者用甚麼方式對你們比較有幫助?
作業對你們而言,應該是一種學習效果的檢視,了解自己學了之後有沒有能力應用。
有句老話是說,學習其實是一個長期持續累積的過程。
任何學科、甚至非學科的學習都是一樣的,探究問題、了解問題,並持續改進與自我修正,它們才會真正內化成我們的素養與能力。
老師讀的第一個研究所和第二個研究所,相隔了二十年,因為中間工作了將近二十年,所以當時我真的非常珍惜能夠再當學生的機會,
這樣珍惜的心情,其實一直持續到畢業好幾年後的現在,不管是參加研討會和研習活動、還是我的指導教授找我參與教育研究計畫及擔任協同教學助教、或者是在家裡以教育人類學的眼光觀察和了解小孩的學習是如何自發啟動與持續進行...,我都樂在其中。
蔡穎卿女士曾在【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中寫道: 
「再喜歡的工作,也會有一些不喜歡的項目,...我用『做』來改變不喜歡的感覺。...我用專心來解決自己的害怕,用行動來克服討厭的心情。...,如果我不喜歡的事越少,我的自由與快樂就會更多。」
跟同學們分享,也希望我們一同享受學習。



107-9-12

師培課程的第一堂,請學生們分享自己的科系與環境教育的關係,一位體育系的學生分享了瑞典的「淨街路跑」。趕快上網查一下,原來台灣也有「淨街路跑」喔!

https://www.facebook.com/…/%E6%B7%A8%E8%A…/1981603385208076/

(話說體育系學生有很多都是國手國腳,上完課他就說下週要去比賽必須請假...)

週二可以說是一整天的學習日。
從週一開始就努力瞭解王老師這三年的師培課程,週二一大早出門,陪學生上師培課程、觀課記錄。中午討論後,趕回新竹上水彩課。
晚上看學生學習單、準備週三早上的生物課。



【教室群像之一 「層析」107-9-7】

你相信嗎,我們每個人的際遇,可以說,都是「層析」;我們最後會走到哪裡去?會遺忘哪些東西?哪些事情會變得重要?哪些事情會後退成為暗淡的背景?在哪些時候會漂移、在哪些地方會停駐?那其中,都有不同的作用力存在。

M是班長,是個好惡分明的小男生,特別喜歡語文和動手操作。第一堂課他就告訴我說,他喜歡做實驗。只要是沒有操作的理論概念講述,他就表現出上課很無聊、沒有興趣的樣子。當我向全班推薦台博館的展覽時,他就問我可不可以帶他們去校外教學看展覽?第二堂課,他又問我會不會有實驗室?為什麼目前沒有?會不會帶他們去戶外教學?

J是個觀察型的孩子,第一堂課她幾乎面無表情,討論時也幾乎不開口說話。但第二堂課,我發現她專注的眼神,時常小聲回答我的問題,而且都答對。

E是每次上課幾乎都有反應的孩子,她總是面帶笑容享受著上課,從她的眼神,就知道她有沒有聽懂。她曾經在其他學校讀過半年休學,也因此我曾經擔心,她會覺得我們上的太簡單,因為她都會了。然而,當我從第一次的課後問卷見她寫道「謝謝老師的用心」時,是有一點點意外和感動的。我想,她明白我盡可能將不一樣的內容帶進課堂裡。

A是班上最高壯的男生,第一堂課顯得很靦腆,講話的時候眼睛不敢正視我。第二次上課前,(因為我這兩週都從家裡搬許多東西要給同學觀察和操作),我就請他幫忙跑腿,去辦公室借投影機、幫忙裝實驗用的水。我發現他個性很溫和並且勤快。
當他偶然發現我的電腦桌面是一幅水彩畫時,他顯得很有興趣地問說:「這是老師畫的水彩嗎?」我說:「是,我正在學。」他淡淡地說,他也很喜歡畫畫。
雖然實驗設備目前付之闕如,但我設法用生活中容易取得的物品替代,自己先試驗,為這堂課準備了過濾以及層析的實驗。我發現,即使我們是用洗手間的擦手紙和彩色筆做濾紙色層分析,A仍顯得很感興趣。有趣的是,實驗記錄簿上的格子,其他同學用寫的,他卻一格一格耐心用彩色筆上色。
當我講解著層析的結果與原理的時候,自己突然領悟到為何畫水彩時用青和朱調出的紫灰色時常在水分多的時候又在紙張上分離出青色與朱色;青色通常留在下筆處附近,而朱色通常會隨著水分擴散到較遠的地方。因為,這跟層析的原理根本是一模一樣的!當我分享著我從水彩中得到的一致體會時,A也非常認同地附和。
課堂後半,當我講到比較知識性的內容時,有時會需要多給幾分鐘等他,但我發現他的學習態度是好的。
很高興我們有了一點點交集(我也努力嘗試著與每一位同學有更多交集)。
希望往後不管是面對比較困難的或嚴肅的學習主題,還是像這次一樣有生活中的實例可以觀察和討論,我們都要記得,其中有可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部分。

你相信嗎,我們每個人的際遇,也可以說,都是「層析」;我們最後會走到哪裡去?會遺忘哪些東西?哪些事情會變得重要?哪些事情會後退成為暗淡的背景?在哪些時候會漂移、在哪些地方會停駐?那其中,都有不同的作用力存在。


107-9-4

今天回臺師大聽王老師說明這學期的師培環境教育課程

去某個地方上班的那段時間之後 再回來參與王老師的研究計畫和教學規劃 會很明顯地感受到這兩邊的差異

一個感覺是:王老師的計畫是條理分明 邏輯清楚 確實可執行的計畫;而不是堆砌了一堆冠冕堂皇的段落 或請工讀生東抄西抄來可以秤斤的文字 內容卻十分空泛
另一個感覺是:王老師的教學規畫 其實認真地思考過師培生真正需要的是甚麼 她的教學規畫 也就是一個研究 而且是會隨著時間成長和累積 可以持續修改和進步的

很開心 我回來了

當然 王老師也不只一次提到說 這其中因有小量的協同 保證課程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