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2 17:18:48玉山薄雪草

戶外教育+議題工作坊 vs 實作評量 108-7-18

今日工作坊中,最大的收穫就是下午的實作評量了。

這半年多,並不算深入地接觸了翻轉教室和實驗教育之後,開始思考評量的問題。甚麼是具真實性的評量呢?或者說,甚麼是能夠反映學習歷程、能夠測驗學生能力的評量呢?

直到今天下午聽了科教所楊芳瑩老師對於實作評量言簡意賅的介紹,我也嘗試從網路上尋找答案。發現讀環教所時期修的環境解說這門課,整個學期的各種形式的小報告,以及期末以小組進行的解說專題實務、互評模式、書面報告,便是實作評量。

以下段落摘錄於
http://zh.wikiteamwork.wikia.com/wiki/%E5%AF%A6%E4%BD%9C%E8%A9%95%E9%87%8F%E7%9A%84%E8%A8%AD%E8%A8%88%E5%8E%9F%E5%89%87%E8%88%87%E6%87%89%E7%94%A8


影響實作評量發展的因素,大致來自對標準化測驗的批判、對學習與思考的認知研究、對專家與生手的研究以及認知科學與電腦科技的發展等。

實作評量是介於評量認知能力和在真實情境中應用能力兩者之間,在模擬各種不同真實程度的測驗情境之下,提供教師一種有系統的評量學生實作表現的方法。
在專門評量知識與理解的客觀式紙筆測驗之外,實作評量提供另一種有用的輔助評量方式。

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下進行的評量,評量將知識和理解轉換成行動的能力,提供實作技能充分的證據,強調在相關的問題背景情境下,使用現成技能和知識。

實際操作只是學生學習的表現形式之ㄧ,也並非動手操作就是實作評量的形式。
實作強調個人「表現」(performance)的意義,實作的精熟通常可表現在完成一篇散文、一項設計工作或社會大眾有興趣的方案上。實際操作以及各種形式的表現方式,如學生筆記、電腦虛擬形式、自由申論題與新形式的選擇題,若能測得學生應用知識來表現精熟的能力,不論是評量知識的組織、解題時的策略或監控表現的能力,都可以稱之為實作評量或表現本位評量。

「實作評量」,就是在自然或已建構好的情境中,具有評量專業的教師,要求學生執行或處理一項指定的工作(task),讓學生表現所知、所能的學習結果,並由教師觀察與評鑑學生的建構性反應過程與結果,看他們是否適當、精確和完美地達成教學目標。

實作評量就是一種直接判斷表現的評量。
實作評量不是在測量基本的、機械的心理動作能力,而是在測量結合知識與複雜動作協調的技能領域。
「實作」可以用口語表達方式進行,例如演講、戲劇、角色扮演等;或者以紙筆完成建構式作業,例如編擬計畫、建造模型、繪製圖表等;也可以是操作工具或設備(電腦、樂器、打字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