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1 18:22:41玉山薄雪草
【小暑】觀霧.夜行、曉行 107-7-7、7-8
7/7 下午的那場雨,讓步道組在雨中匆忙收工,夥伴們穿上雨衣、撐起雨傘,趕緊循著雲霧步道上行回到管理站。雨水綿延了整個黃昏,直至入夜後。雨是慢慢地停了。空氣中飽含的水氣,形成了夜霧,手電筒的光照去,是一片白茫的霧雨。
兩三年前,觀霧山莊改建時換了路燈,卻因使用執照問題遲遲未開始營業。應該至少有兩年以上的時間,小咕嚕上觀霧的夜間和清晨仍去山莊燈下巡蟲,但總是感到很失望。今年上半年幾次來觀霧也沒有太多的發現。
不過,這個雨後潮濕的夜晚,小咕嚕和把拔仔細巡視了山莊附近的每一盞路燈,發現蟲況變好了。雖然無法跟改建之前的經典盛況相比,但是,總算是找到他期待已久、終於相遇的一對刀鍬形蟲。
大約晚間十點多,父子倆才回來管理站,我覺得說到甲蟲的時候,小咕嚕好像又變回了國小中年級時對昆蟲充滿熱情的小咕嚕了。
IMG_7730.JPG
IMG_7738.JPG
IMG_7739.JPG
IMG_7740.JPG
IMG_7741.JPG
IMG_7742.JPG
IMG_7744.JPG
IMG_7746.JPG
IMG_7748.JPG
IMG_7749.JPG
IMG_7751.JPG枯球螺紋蛾
IMG_7752.JPG
IMG_7754.JPG
IMG_7758.JPG
IMG_7759刀鍬形蟲(雄).JPG
IMG_7768.JPG
IMG_7769刀鍬形蟲(雌).JPG
「曉霧忽無還忽有,春山如近復如遙。」宋.葛長庚《曉行》
7/8 上觀霧服勤的日子,我向來偏好清晨的時光。
原就習慣早起的我,喜愛獨自、或和阿德、小咕嚕小瑀魚一起去走上一大圈。
通常是往山莊方向,再走蜜月小徑和樂山林道回來;如果時間不夠,也一定去雲霧步道,或者山莊附近巡巡蛾或其他昆蟲。
我喜愛看著清晨橘色的雲朵慢慢變白,喜愛穿過曉霧,感受夜間停棲的水氣慢慢地從樹梢、土壤、路面被陽光蒸騰而起,喜愛看著翻過稜線的陽光,將樹梢照成帶點暖調的金黃的綠,而後隨著陽光的角度變化轉為綠色。
當然,清晨時分出門也懷抱著一分與野生動物相遇的期待,只是需要一點運氣。
不過,我走上樂山林道之後不久,就知道今天與野生動物相遇的機會不會太大。
因為,我聽見一位熱心的志工大哥中氣十足解說的聲音,他比我早了幾分鐘,帶著一小群民眾走在前方約五十至一百公尺處。因此,當我聽見他們的聲音出現在右前方施工封閉狀態的巨木步道時,我繼續往林道前方步行超越了他們。我想,如果動物都已被嚇得躲藏起來,我至少還可以享受著行走間、薄霧漸散的寧靜與美好。
清晨時分適合享受寧靜,適合獨行,獨行才會讓我們打開所有感官,更用心地去感受與聆聽四下的一切。
於是,我看見甚麼是「曉霧忽無還忽有」,甚麼是「春山如近復如遙」。
P7080310.JPG
P7080311.JPG
P7080312清晨的樂山.JPG
P7080313.JPG
P7080318清晨的樂山林道.JPG
P7080319清晨的大小霸.JPG
P7080321.JPG
P7080326.JPG
P7080331.JPG
P7080337.JPG
P7080339.JPG
P7080341.JPG
比較特別的是,六時左右,當陽光照到這處樹梢的時候,我發現有目擊的蝴蝶(或蛾)成群飛起。不知為何,我想起的竟然是許多年前讀到一篇文章引述徐堉峰老師寫食草為山毛櫸的夸父綠小灰蝶於清晨時分羽化的景象。雖然沒有帶到望遠鏡,也沒有長鏡頭,只有一台無法望遠的傻瓜相機,但我將這不可思議的景象牢牢記憶於心頭。
P7080344清晨發現有大量的蝴蝶(或蛾)羽化.JPG
回程時在一棵大樹的枝條上逆光看見兩隻啄木鳥,不久便遇上剛出來晨間賞鳥的志工夥伴們。
其實就在我出門後不久,把拔和小咕嚕小瑀魚也都醒了。
他們循著雲霧步道下行至東線叉路口,再次前往山莊去巡路燈。
清晨的昆蟲種類及數量均略遜於夜間,但是,他們又發現另外一隻體型比較小的刀鍬形蟲。
IMG_7771清晨的榛山.JPG
IMG_7776清晨的聖稜線.JPG
IMG_7777.JPG
IMG_7778刀鍬形蟲(雄).JPG 清晨又發現一隻
IMG_7781.JPG
IMG_7783.JPG
IMG_7785.JPG
IMG_7787.JPG
IMG_7788.JPG
IMG_7789.JPG
IMG_7791.JPG
IMG_7792.JPG
IMG_7793.JPG
IMG_7794.JPG
IMG_7795.JPG
IMG_7796.JPG
IMG_7797.JPG
IMG_7798.JPG
IMG_7799.JPG
IMG_7800.JPG
兩三年前,觀霧山莊改建時換了路燈,卻因使用執照問題遲遲未開始營業。應該至少有兩年以上的時間,小咕嚕上觀霧的夜間和清晨仍去山莊燈下巡蟲,但總是感到很失望。今年上半年幾次來觀霧也沒有太多的發現。
不過,這個雨後潮濕的夜晚,小咕嚕和把拔仔細巡視了山莊附近的每一盞路燈,發現蟲況變好了。雖然無法跟改建之前的經典盛況相比,但是,總算是找到他期待已久、終於相遇的一對刀鍬形蟲。
大約晚間十點多,父子倆才回來管理站,我覺得說到甲蟲的時候,小咕嚕好像又變回了國小中年級時對昆蟲充滿熱情的小咕嚕了。
IMG_7730.JPG
IMG_7738.JPG
IMG_7739.JPG
IMG_7740.JPG
IMG_7741.JPG
IMG_7742.JPG
IMG_7744.JPG
IMG_7746.JPG
IMG_7748.JPG
IMG_7749.JPG
IMG_7751.JPG枯球螺紋蛾
IMG_7752.JPG
IMG_7754.JPG
IMG_7758.JPG
IMG_7759刀鍬形蟲(雄).JPG
IMG_7768.JPG
IMG_7769刀鍬形蟲(雌).JPG
「曉霧忽無還忽有,春山如近復如遙。」宋.葛長庚《曉行》
7/8 上觀霧服勤的日子,我向來偏好清晨的時光。
原就習慣早起的我,喜愛獨自、或和阿德、小咕嚕小瑀魚一起去走上一大圈。
通常是往山莊方向,再走蜜月小徑和樂山林道回來;如果時間不夠,也一定去雲霧步道,或者山莊附近巡巡蛾或其他昆蟲。
我喜愛看著清晨橘色的雲朵慢慢變白,喜愛穿過曉霧,感受夜間停棲的水氣慢慢地從樹梢、土壤、路面被陽光蒸騰而起,喜愛看著翻過稜線的陽光,將樹梢照成帶點暖調的金黃的綠,而後隨著陽光的角度變化轉為綠色。
當然,清晨時分出門也懷抱著一分與野生動物相遇的期待,只是需要一點運氣。
不過,我走上樂山林道之後不久,就知道今天與野生動物相遇的機會不會太大。
因為,我聽見一位熱心的志工大哥中氣十足解說的聲音,他比我早了幾分鐘,帶著一小群民眾走在前方約五十至一百公尺處。因此,當我聽見他們的聲音出現在右前方施工封閉狀態的巨木步道時,我繼續往林道前方步行超越了他們。我想,如果動物都已被嚇得躲藏起來,我至少還可以享受著行走間、薄霧漸散的寧靜與美好。
清晨時分適合享受寧靜,適合獨行,獨行才會讓我們打開所有感官,更用心地去感受與聆聽四下的一切。
於是,我看見甚麼是「曉霧忽無還忽有」,甚麼是「春山如近復如遙」。
P7080310.JPG
P7080311.JPG
P7080312清晨的樂山.JPG
P7080313.JPG
P7080318清晨的樂山林道.JPG
P7080319清晨的大小霸.JPG
P7080321.JPG
P7080326.JPG
P7080331.JPG
P7080337.JPG
P7080339.JPG
P7080341.JPG
比較特別的是,六時左右,當陽光照到這處樹梢的時候,我發現有目擊的蝴蝶(或蛾)成群飛起。不知為何,我想起的竟然是許多年前讀到一篇文章引述徐堉峰老師寫食草為山毛櫸的夸父綠小灰蝶於清晨時分羽化的景象。雖然沒有帶到望遠鏡,也沒有長鏡頭,只有一台無法望遠的傻瓜相機,但我將這不可思議的景象牢牢記憶於心頭。
P7080344清晨發現有大量的蝴蝶(或蛾)羽化.JPG
回程時在一棵大樹的枝條上逆光看見兩隻啄木鳥,不久便遇上剛出來晨間賞鳥的志工夥伴們。
其實就在我出門後不久,把拔和小咕嚕小瑀魚也都醒了。
他們循著雲霧步道下行至東線叉路口,再次前往山莊去巡路燈。
清晨的昆蟲種類及數量均略遜於夜間,但是,他們又發現另外一隻體型比較小的刀鍬形蟲。
IMG_7771清晨的榛山.JPG
IMG_7776清晨的聖稜線.JPG
IMG_7777.JPG
IMG_7778刀鍬形蟲(雄).JPG 清晨又發現一隻
IMG_7781.JPG
IMG_7783.JPG
IMG_7785.JPG
IMG_7787.JPG
IMG_7788.JPG
IMG_7789.JPG
IMG_7791.JPG
IMG_7792.JPG
IMG_7793.JPG
IMG_7794.JPG
IMG_7795.JPG
IMG_7796.JPG
IMG_7797.JPG
IMG_7798.JPG
IMG_7799.JPG
IMG_7800.JPG
關於刀鍬形蟲,分享一個小故事:
以前有一大一小的昆蟲迷,在這裡偶然地認識了。
兩人湊在一起時,喜歡相互吹噓自己去過哪些地方、看過哪些哪些昆蟲,小昆蟲迷也曾經因大昆蟲迷的引導而著迷於昆蟲的科學繪圖。
兩人曾一起見證過這裡夜晚昆蟲最多的極盛時期,有時觀察到很晚很晚還捨不得睡,清晨五時不到,又靜靜地出門去觀察和尋找。
他們一直很期待能遇見刀鍬形蟲,好像是兩人心目中的夢幻昆蟲。
後來燈光的條件改變了,兩三年間,昆蟲數量與種類都變得很少,兩人也各自進入不同階段的忙碌,不那麼常有機會見面。
這次小昆蟲迷來,在暗夜迷濛的霧雨中找了兩個小時,終於遇見了一對刀鍬形蟲,隔天清晨再遇見另外一隻。家裡那本沉寂多時的鍬形蟲圖鑑又重新被抽出來,被仔仔細細地翻閱過一遍。
相遇帶來的滿足,只是確信牠們仍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沒有消失、沒有離開。
也許明年夏季,還有機會再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