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7 12:51:09玉山薄雪草

松羅湖雨中去來106-10-7~8

松羅湖雨中去來。

漸強的東北季風掃光了稜線上的樹葉,
整夜聆聽風扯著外帳嘶吼、雨彈的咆哮,
感覺雨水慢慢淹至帳角,
就連夢境都浸泡在水裡。
清晨發覺湖水早已漫過來時的小徑,
一夜之間,松羅湖竟成雲夢大澤。
趁著風雨暫歇,深吸一口氣出帳,
視野裡只見水煙浩渺,
湖畔草地已成水中草澤。

當我蹲下身,將雙手浸入湖水的某個片刻,彷彿置身神隱少女的某個場景。
這是夢境嗎?還是真實?


10月7日
進入大同鄉後,順著從玉蘭村後山往茶園的產業道路,抵達登山口。趁著大雨的間隙趕緊套上登山鞋、披上雨衣,將背包下


PA071114從登山口進去有一段路都是侏儸紀森林般高大的筆筒樹.JPG


PA071116行走於雨中的森林 小瑀魚說 好像置身仙境.JPG


PA071121約莫中午時,雨漸漸停了,只剩間歇的風掃落樹上的雨。森林間漾著薄霧.JPG


PA071123漸強的東北季風,將稜線樹木的樹葉都掃光了.JPG


PA071124莫氏樹蛙媽媽是機會主義者、不太負責任的母親,許多山徑上積雨的小水窪裡,時常發現牠們產下卵泡.JPG


PA071129最早知曉秋冬降臨的,想必是宜蘭山間稜線上迎著東北季風的樹木.JPG


PA071132山徑旁殘留的巨大檜木樹頭,標記著曾經伐木丁丁的年代.JPG


PA071135順著樹林中的小徑上行.JPG


PA071138通過大岩壁.JPG

上到稜頂一塊較平坦之地稍事歇息後,翻過稜線順著茂密森林中的山徑陡下,在逐漸轉大的雨勢中,抵達松羅湖畔,突然一片明亮開闊,幾頂中原大學登山社的帳篷紮在湖邊。


PA071140剛抵達松羅湖.JPG

然而來到湖畔後便毫無遮蔽,開始直接面對著風雨的吹襲。
我們循著湖畔小徑繼續前行一段,尋覓另一僻靜處紮營。
選定的紮營地點是一片較平緩的斜坡,此時強風疾雨陣陣襲來,不得不先穿上雨衣,趕緊在雨中搭起帳篷


10月8日

五點多醒來,阿德、小瑀魚和我應該從感覺睡袋被水浸濕時,就開始睡得很不安穩。阿德的那一側的角落,是帳篷最快進水的一邊,半夜還起來不只一次,出去帳外把導水溝裡的水,以及內帳和地布之間的積水排除。但雨水來得太多太急,整個平緩的斜坡草地都成為排水的通道。
只有小咕嚕稅得最安穩了,他從晚上八、九點開始睡,鑽進睡袋時,他說,他要充分享受睡袋浸水的樂趣(他的樂觀,讓我感到好訝異!),睡到將近七點才從睡袋中起床。而我,鑽進睡袋後,一開始是漸漸感覺到睡袋從腳邊開始浸溼,半夜裡醒來,感覺背部的睡袋也都浸濕了,從帳篷縫線接縫絡下的雨水,大滴大滴地打在臉上。
帳外轉亮之後,我們都坐起來,聽著風雨的咆哮聲,待風勢雨勢稍歇,才趕緊出帳去看看。

PA081142清晨六時.JPG

PA081146
清晨趁著風雨暫歇,深吸一口氣出帳,視野裡只見水煙浩渺,光著腳浸泡在冰涼的湖水中,昨日的草地已成一片草澤,蝌蚪玩躲貓貓的遊戲場。夜裡帳外傳來腹斑蛙的叫聲,也有其他的叫聲。不過,風聲和雨聲遠遠凌駕於所有聲音之上。.JPG

PA081147父子仨.JPG

PA081154被湖水漫過的草地,成為許多蝌蚪的遊戲場。我們一邊說湖水好冷,一邊又為此感到新奇有趣。

PA081155雨又來了,趕快鑽進帳棚.JPG

離開舒適圈!
雨中拔營最困難的是達成共識決定離開帳篷的那瞬間。即使它是一個太老舊的、進水的帳篷,仍不失為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我們先在帳篷內把每個人潮濕的睡袋、個人的、公用的物品,都收進揹包,趁著風雨轉小時,穿好濕濕的雨衣、雨褲,將雙腳穿進登山鞋,然後將套好背包套的背包拿出帳篷。
這時候,小咕嚕的名言又來了「讓我們充分享受登山鞋浸水的樂趣吧!」
背包出帳之後,收帳篷就不再是甚麼難事了。小咕嚕、小瑀魚很熟練地收著帳篷,我們一起折疊、捲好,讓阿德塞入背包。

離開了帳篷之後,不再有外帳和內帳的遮掩。我們反倒能夠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欣賞松羅湖。
阿德提議去繞湖,順道看看南勢溪上游。


PA081164有位佳人,在水一方.JPG


PA081168收完帳篷揹包,繞行松羅湖.JPG


PA081171山和樹林微露.JPG


PA081174走過飽含水分的柔軟草澤.JPG


PA081184視野裡只見水煙浩渺.JPG


PA081199由松羅湖畔露營的人堆出的生火之處,被漲起的湖水淹沒了.JPG


PA081222松羅湖
風吹開沉甸甸的霧帷瞬間.JPG


PA081223松羅湖.JPG

回到昨夜的營地,揹起大背包循著來時路走上回程,才發現一夜的雨又讓松羅湖水漲起,淹沒了昨日傍晚走過的小徑。

PA081232離開松羅湖之前.JPG


PA081239面向著松羅湖的這一片山坡極為潮濕,所有可能的空間,長滿了各種蕨類、苔蘚、


PA081243各種植物努力展現生命力的小角落.JPG

回程下山,雨勢轉大,來時的山徑,多處積雨成小河。

PA081246大雨中成為泥河的山徑的.JPG

PA081252山徑成為泥河、泥瀑.JPG

阿德跟小咕嚕分享說,與我們同路下山的中原大學登山社一行,分成小隊伍行進,並未使用登山杖。跟我們學生時代在登山社爬山的學習是同樣的。
阿德說,他覺得帶小咕嚕小瑀魚爬山這幾年,感覺到台灣爬山者的組成與爬山方式在改變,連帶地造成自然環境的改變,像是嘉明湖。只有這一次,好像又回大學時代素樸爬山的感覺:每一個上山的人都必須自己對自己負責任,將生活所需揹在身上,能不能走得到,能夠帶多少東西上山,各憑本事,而非仰賴挑夫。
(這幾年帶小朋友爬高山,幾乎都是會遇上登山公司請揹工的路線,讓人深刻地感受到台灣登山環境的改變。)

10月9日 玉蘭村的清晨


PA091257玉蘭村的清晨.JPG





PA091263早上打開車門時,一股潮濕撲面。出發之前,我們先將前一日濕透的裝備在車內車


10月10日

昨晚全家人合力將帶著湖畔潮濕氣息的裝備拿上頂樓,背包一一掏空、一件件清洗著雨衣褲,將報紙塞入登山鞋內吸收水分,搬了板凳、踩著置物櫃,將潮濕的睡袋、洗淨的衣服掛上竹竿,將濕漉漉內外帳撐開...。
在做著這些事的時候,我心裡真的充滿了驚嘆:我們四個人的帳篷、睡袋、揹包等裝備,究竟吸了幾公斤宜蘭的雨水啊?
而小咕嚕從大雨的夜晚就一直很樂觀、一點也不擔心、不苦惱似地說:「讓我們充分享受帳篷/睡袋/登山鞋浸水的樂趣吧!」

當我們循著北橫西返的路途,我明白感受著這條東段沿著蘭陽溪上游蜿蜒、穿越棲蘭山檜木林的公路,在翻過了明池之後,便進入大漢溪上游,我從樹葉往外翻捲,感受得到氣候已逐漸轉為乾燥、晴朗。
另一個驚嘆是宜蘭的濕與新竹的乾燥的對比:在玉蘭村晾不乾的衣服,回新竹後只經過一夜,已乾泰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