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5 06:32:54玉山薄雪草

觀霧工作假期 學習小語 106-4-8~9

在觀霧工作的這兩日,週六的生態池修補與週日的大鹿林道東線手作維護,我想分享自己在這過程中的觀察與兩個思索。

第一是:從二十餘年前爬山開始,我意識到自己愈來愈不能夠忍受與環境明顯不協調的、突兀的工程,以及掛羊頭賣狗肉的假生態工法。不能夠忍受的原因,是出於工程與自然之間的界面,是如何粗糙地被處理,以致於幾乎無法彌合。
從這兩日、兩種看似大相逕庭卻又存在某種共通精神的手工實作,我覺得,工程與自然較佳的一種可能介面,或許是有人願意更用心的思考、更誠懇無欺瞞的實作。那必須是不那麼人類中心主義的、朝向生態中心的思考,是用心觀察環境特性、並願意體貼其他生物的設計。

第二是:有時候,人們明明知道要徹底解決一個問題,必須這麼做才能夠真正做得好。但那途徑往往是如此耗時又費力,於是,許多人就開始就議論紛紛,寧願選擇便宜行事,選擇比較不麻煩、比較省事的方法。
但總要有人不怕麻煩,願意堅持那條能夠徹底解決問題,又耗時費事的方式,努力將它實踐出來、並且完成。讓這過程,成為所有人的學習。


1 修補生態池.jpg
希望能完全不使用水泥,填補生態池的裂隙,怎麼做呢?
漏水的裂縫都發生在池壁較陡之處,既不容易留住土,又不友善生物。
吳老師和志工們堆疊石塊,將生態池池壁改為較緩的階梯狀,並覆上具有黏性的紅土,一面加水,一面靠人力踩踏(志工們扮演水牛、土牛、犀牛...)。
工程與自然較佳的一種介面或許是,有人願意更用心的思考、更誠懇無欺瞞的實作。那必然是不那麼人類中心主義的、朝向生態中心的思考,是用心觀察環境特性、並願意體貼其他生物的設計。
這或許會是彌合工程與自然之間的一種可能。


2 運用簡單的手工具、雙手,現地素材及留在現地的工程材料,解決大鹿林道東線3.3K排水與逕流問題。

志工們從爛泥和砂石中,將鋪在排水溝底部的花崗岩塊一塊一塊地撬起、挖起。將阻塞的溝底掘平、掘寬、掘深。
找出經過林道底下、向外側邊坡排水的涵管阻塞的出口,挖掘、將它疏通。
再將花崗岩塊重新排佈為傾斜的排水溝側邊溝壁(因考慮現地的花崗岩塊大小不一、但希望溝壁的高度一致)。將外側堆疊土石牆,並加以夯實,最後在表面種上地被植物,使之與週遭的自然環境較為和諧。

明明知道要徹底解決一個問題,是如此耗時又費力。但總要有人不怕麻煩,願意堅持那條能夠徹底解決問題,又耗時費事的方式,努力將它實踐出來、並且完成。讓這過程,成為所有人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