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18:56:44玉山薄雪草

【主婦聯盟關新站廣場綠化與食物地景 食農教育計畫】第三次工作 食農教育實踐者的反思 106-3-8

今天進行著這週末【主婦聯盟關新站廣場綠化與食物地景 食農教育計畫】第二次親子工作假期之前的準備工作。
還好有地區營運的夥伴們一同進行挖掘、收集泥土、辛苦的搬運,今天進展得十分順利。
原來一直擔心著早上的雨不會停,沒想到天公作美,竟給了我們至少四小時不必淋著雨工作、享受雨後河邊清新空氣的時間。

今天讓我特別有感觸的是對於泥土珍貴的體認。
雖然以前就知道泥土是很寶貴的,但這次真的特別特別有感觸。尤其是能夠「種得出作物」的泥土。
曾幾何時,要尋找到品質好、量足夠的、可以種得出好的糧食的泥土,已經變成要花那麼多力氣和時間的事情?
尤其現在,不管是都市或鄉間,水泥化越來越嚴重,已有太多土地因為市地重劃和都市更新而逐漸「失守」,被新建案封存在水泥建物底下,或者被挖掘起來變賣、流通。
要像小時候那樣,理所當然地容易找到肥沃的、沒有汙染、適合種植物的泥土,竟然變得越來越困難。
我不知道這兩次四處找土、為收集不到足夠的土壤而煩惱的經驗,是否讓一同參與的大家都有此同感?
至少,泥土對於我(自認與土地的接觸還算頻繁、關係還算親密的我)而言,似乎已產生了不同於以往、更形深刻的意義。這也是一次十分深刻、會讓我深深銘刻在心頭的記憶。
我想,這將會是我發起【主婦聯盟關新站 廣場綠化與食物地景 食農教育計畫】最重要的學習之一。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欲引用連結我們的創意、構想、設計、實踐、成果相關的圖片、影像、文字...等智慧財產,務必先徵詢取得同意。)


DSCF8827先將泥土挖鬆.JPG

DSCF8829鏟土收集進肥料袋中.JPG


DSCF8841填土將近一半的菜園花圃,以及今天收集到的十幾包泥土.JPG


DSCF8844用關新站淑琴姊捐的大土鏟在附近建築工地收集泥土.JPG

何謂「食物地景」?此構想的意義略不同於部分讀者熟知的「可食地景」或「食物森林」,而是來自荷蘭人類學者Frederik的一場食物地景」的演講,以及他的著作「With Our Own Hands」。

「主婦聯盟關新站廣場綠化與食物地景 食農教育計畫」從構想、化想法為實踐、開墾和照顧作物、後續採收、運用於料理菜餚的過程,都是集中人之心與力,用我們的雙手(With Our Own Hands),共同創作著屬於關新站的、有關食物的地景(Landscape),因此稱為「食物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