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2 17:55:32玉山薄雪草

【食物地景】Kungadavane 古納達望.多納 (之三) 106-2-4~6

先閱讀前二篇 【食物地景】Kungadavane 古納達望.多納 (之一) 106-2-4~6
先閱讀前一篇 【食物地景】Kungadavane 古納達望.多納 (之二) 106-2-4~6


清晨甦醒於部落的雞啼聲中,顯得份外寧謐。

我們沿著小巷子徒步,繞行部落最後面的幾排住家,想仔細端詳尚未被陽光喚醒的石板屋群,卻又小心謹慎地避免對於實際居住其間的部落居民造成了打擾。

近三年前,曾拜訪屏東老七佳保存完整的的排灣族石板屋聚落,放眼櫛比鱗次的傳統石板屋群,倚著山勢而建,極為壯觀。然終因地處偏遠而人口外移,近年實際居住者,僅餘寥寥數戶。碩果僅存的兩三縷裊裊炊煙,靜靜地襯托出整個黑色聚落的寂寥。

將近六年前,我們也曾拜訪屬西魯凱群(Rukai本群)的霧台部落,投宿於一間由部落貴族(頭目級)經營的民宿。從改良式石板屋的建築規模、屋內外木石雕刻的圖騰、生活器物與陳設,甚至言語談吐與衣著配戴...,凡此種種,一點一滴匯聚為對魯凱族社會階級嚴明的感受(註二)。

多納此行,走在聚落的巷道間,隨視線焦點停落於屬魯凱族下三社群的石板屋群,感受到最大的不同,並不僅是族群文化或是時間因素造成的差異,反倒是持續使用著、真實生活於家屋空間的人氣與氛圍。也因為持續使用和生活,而有各種具體可見的改變與增建,甚至運用了現代建材與設計加諸部分石板屋,使得它們不見得那麼傳統。

然而,即便改建與增建使用了現代建築形式與建材(鐵窗、鐵皮屋頂、水泥、紅磚等),或融入漢文化、東西洋文化,卻又仍將原屬傳統石板屋的某些元素保留在房屋結構或生活空間的某些部份:像是以層層黏板岩石板疊砌而成的側牆,以豎立的大塊石板為家屋正面,種植各種用於編織、串成莽噶艾的花草的前庭空間...。

這讓我想到文化,也是一個會隨著時間和人持續成長、或萎縮形變,持續呼吸的有機體;它既承襲著傳統,也容許著改變與創新。

另一個不那麼顯而易見的不同是,穿梭於古納達望的石板屋群,要指認出哪一間是頭目或貴族的家相對不易。從中隱約感受到貴族與平民階級界線的消融,似乎是一個朝向去中心化、較為平權的社會。下山之後,我也在重讀『串起莽噶艾』時,得以印證我的觀察。

 
IMG_1287屋頂整修中的石板屋.JPG                 IMG_1288傳統的石板屋窗戶為木窗.JPG
 
IMG_1289改良式石板屋.JPG                          IMG_1290.JPG
 
IMG_1291.JPG                                         IMG_1292以柴薪為主要能源的戶外炊事空間.JPG
 
IMG_1293只保留屋子正面以大片石板立面的房子.JPG IMG_1294仍使用木頭窗戶的傳統石板屋.JPG
 
IMG_1296走在古納達望的巷道.JPG                   IMG_1297.JPG
 
IMG_1298運用許多不同建材整修過的石板屋.JPG             IMG_1299.JPG
 
IMG_1300.JPG                                           IMG_1301.JPG
 
IMG_1302只餘庭院圍牆為石板疊砌.JPG           IMG_1303屋與屋之間的空隙開闢為簡單的菜園與果園.JPG

IMG_1304僅在房子正面使用大塊為立面的家屋.JPG

 
IMG_1306這一間是部落裡提供解說與展示的傳統石板屋.JPG    IMG_1307.JPG
 

IMG_1314百步蛇與祖靈木雕.JPG                    IMG_1308這一間是部落裡提供解說與展示的傳統石板屋.JPG
 
IMG_1311家屋是內陳設.JPG                          IMG_1312.JPG
 
IMG_1313.JPG                                                          
 
IMG_1315.JPG      IMG_1316提供解說與展示的傳統石板屋 側間外頭種了許多植物 掛有許多山豬頭骨.JPG
 

IMG_1319.JPG                                            IMG_1320.JPG

 
IMG_1317這間屋子正面牆上有一面祖靈石雕.JPG  IMG_1318.JPG
 
IMG_1321清晨 一位老人家坐在屋前跟他的兒子談話.JPG IMG_1323多納國小.JPG
 
IMG_1326.JPG                                            IMG_1327.JPG

我們循著「勇士步道」的指標往部落後方上行,抵達一處至高點,得以俯瞰多納部落。
一間間以黑色黏板岩蓋頂的石板屋,間雜在各式各樣新式建築和覆蓋了鐵皮的屋頂之間,顯得格外低調不顯眼。
前行經過勇士呼喊台與祭人頭場,是部落獵人進入山林的入口。之後我們折返往步道另一端盡頭的觀景平台。

IMG_1328從勇士步道最高處俯瞰多納部落.JPG
 
IMG_1330打獵回來的勇士呼喊台.JPG                            IMG_1334從另一端盡頭的觀景台回望勇士步道.JPG

我們先回到部落,穿梭在讓翻越山稜線的陽光鏤刻出截然分明的亮與暗影的巷弄之間。
許多戶人家都在屋簷下懸掛著大把大把的小米穗,看似為了風乾,又似為裝飾。
在家屋前庭與部落道路上攤開一塊塑膠雨布,就開始晾曬起採收回來的紅藜與小米,桃紅色、艷橘色、鮮黃色...,不期然豐富了石板屋巷道樸拙暗沉的印象,亦形成另番景致。

IMG_1335許多人家在屋簷下曬小米.JPG
 
IMG_1336家屋前庭鋪一塊塑膠雨布曬起紅藜穗.JPG           IMG_1337.JPG
 
IMG_1338上方有一團已曬得較乾的紅藜.JPG                    IMG_1340.JPG

IMG_1339在家門前曬紅藜.JPG
 
IMG_1357.JPG                                                          IMG_1358曬小米和紅藜.JPG

註二:依我們在霧台所見,世襲的貴族才能夠建造和居住豪華的大房子,使用百步蛇圖騰,也有較多的時間製作木雕、琉璃珠。此外,配戴的百合花是依照狩獵能力形成的階級。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7-03-03 12:39:13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圖片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熱門圖片,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熱門圖片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圖片,加油!

版主回應
感謝您喔!很高興能夠入選。 2017-03-03 16: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