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9 07:35:54玉山薄雪草

十年一刻 - 環境資訊協會 生態工作假期十年 103-12-14

環境資訊協會將生態工作假期帶進台灣滿十年了!
從英國與日本吸取經驗,自2004年開始推動至今,已舉辦了超過130場結合生態旅遊與志工服務的生態工作假期。

雖然這十年適逢我們家第一個、第二個孩子出生,再加上各類工作假期中,能夠開放給小小朋友參與的場次非常少,我們家實際能夠參與的活動並不多;然而,我們也透過環境資訊電子報的報導以及網站的公開訊息,多少了解了生態工作假期推動的歷程。

在這十年當中,我觀察到環境資訊協會推動的生態工作假期,以結合關懷地方的行動、深度旅行,感動了許多人,也在台灣各地形成社會學習;各式各樣的工作假期,在NGO、政府單位、社區,大量被採用、在地化、遍地開花,也形成一種集結社會大眾的力量,參與解決問題的模式。

生態工作假期十年分享會,首先是由秘書長陳瑞賓分享「入境隨俗,工作假期行不行?
他提到,與德商企業合辦工作假期的經驗,花最多時間在事前的磨合,然而所有的磨合與要求,也都化為工作人員的自我要求。志工的迴響與感動,是因為深化了人與地方的連結,也印證實作體驗的重要。
環資辦生態工作假期注重的自我要求原則是
1.避免非必要的、假性的工作,讓志工真正有所貢獻
2.參與者及志工自費原則,減少被在地社區服務
3.優先付費原則、公平交易,避免剝削在地,將資源留在地方
4.尊重在地經驗

第二部分是由環境信託中心的主任孫秀如學姊分享「國際交流,拓展視野與觸角
她在日本以及英國參與過各不同地方、型態各異的工作假期。
其中日本的國民信託志工,進行長期棲息地或物業管理維護,以生態旅遊形式包裝。
英國的保育志工以保育為主,由資深志工帶領。

IMG_3724.JPG 從十年前 環資將生態工作假期引進國內 在這十年之中 工作假期已經被各個公司部門大量運用 遍地開花

第三部分是由環境信託中心的專案執行許惠婷分享「在地合作,深耕友善環境種子
環資的生態工作假期可以分為兩大類:資源導向 以及 議題導向。
花蓮南華的特色是菸樓文化的保存;澎湖東嶼坪致力於推動永續島;比西里岸復耕傳統作物、傳承原住民生態智慧;杉原推動生態旅遊、帶來對發展無煙囪經濟的不同想像;七股目前已由北門社大完全獨立操作工作假期與監測;自然谷結合環境信託與工作假期以打造生態農村為目標。
工作假期需要搭配環境監測,了解行動的效果。
IMG_3730.JPG 環境資訊協會的工作假期遍布台灣各地及離島

小咕嚕和小瑀魚覺得叔叔阿姨報告的他們都聽不懂,就留在外面報到處幫忙畫畫裝飾海報。也是另類的志工喔。另外一位主辦明年環資家庭日的阿姨,甚至已經跟小瑀魚約定好,明年3月14日,小瑀魚要帶全家來幫忙畫海報喔。


IMG_3732.JPG 小咕嚕和小瑀魚幫環境資訊協會的看板加上手繪插畫



IMG_3736.JPG 兄妹倆幫忙畫畫中,以手繪圖裝飾看板。

第四部份是由環境信託中心的專案執行周昭蕊分享「檢討再修改,邁向友善環境終極目標
昭蕊以食衣住行育樂,檢討工作假期當中更友善環境的可能性。
食:在地食材、減少垃圾與汙水、從便當改為自助輕食、垃圾可完全自然分解的粽子。部落以民俗植物做的包裝與容器。
衣:避免使用輕便雨衣、防曬乳使用友善珊瑚礁的防曬乳、工作手套清洗重複使用、破損後製作手套小熊
住:支持在地產業經濟、了解在地生活特色、尊重在地學習機會
行:善用大眾運輸、減少碳足跡、人力搬運取代貨車
育:每一場解說導覽都是知識傳承、志工行動分享、讓旁觀者了解和加入
樂:不一樣的旅遊經驗、深入了解地方、透過服務留下深刻回憶、與在地一起探索地方特色、學習傳統生活智慧

IMG_3737.JPG 昭蕊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提出對於工作假期更友善環境的檢討。

中場休息輪播的影片中,是過去所有生態工作假期參與者工作的身影。小瑀魚本來在外面幫忙畫畫裝飾海報,進來的時候,突然發現大螢幕上面播放的是她四歲半參加二子坪濕地移除外來種的照片,她很驚喜地說,「媽媽,我發現大螢幕上的影片有我呢。」(四歲半、中班的小瑀魚)

IMG_3740.JPG


午餐前最後一場是我分享「參與到實際執行 我的親子工作假期
我的簡報講題是『從關心、理想到行動的社會學習』,是以經驗的連續性為主要觀點,覺得所有的經驗都是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而發展的。
參與式學習;仰賴經驗中的知識、實作的知識;都不是大筆一畫就知道怎麼做、就能立刻收到成效;需要反覆觀察與思索,思考改善方式、嘗試解決。
做事要看見大方向、要做能夠長期累積的事。
我對於推動親子工作假期的反思是:
有沒有確實解決問題?
有沒有造成正向的改變?
能不能讓人看見自己造成正向改變的可能?
有沒有感動人、有沒有引起更大的迴響?
破除「遠來和尚會唸經」迷思,透過反覆觀察思考,找出在地解決方案。


IMG_3741.JPG 分享如何從參與工作假期中,得到靈感,在自己的地方,開啟關懷與確實能解決問題的工作假期。


DSCF4382.JPG 在場聽眾傳來的回饋單。謝謝您的鼓勵!

相關報導請見
工作假期延續感動 給孩子友善環境的童年』 (by 環境資訊協會 洪郁婷)

謝謝昭蕊的邀約,讓我在生態工作假期十年分享,站在臺前向許多不認識的前輩敘述實踐經驗;謝謝分享之後傳了一張寫了滿滿回饋紙條給我的不知名的「你」、謝謝總是扮演開創者的王俊秀老師的肯定;雖然還有許多事值得做、需要做、仍待努力,你們給予的豐厚鼓勵,是我們得到的最大最大的驚喜。也期待王老師的輔大綠市集以及帶領大學生的工作假期,能夠順利開枝散葉。
就像秘書長瑞賓一針見血的直言,我們是把這些公領域的事情,都當成了自己的事情在做。
不知不覺走了多遠,再回首時,會發現得到最多學習的是我們自己。

我覺得自己從環資學習到兩件事情,一是生態工作假期透過志工參與,能夠連結人與地方的情感,一是資訊公開與時常更新的重要性。
謝謝昭蕊、于璇、秀如學姊以及北門社大的佳琪,透過七股護沙與二子坪移除外來種,我們看到一些在自己的地方實踐的可能性,也看到無論是整個社會環境,或是孩子們的學習歷程,都需要更多「好的故事」。

下午的活動是用已經破損或鬆弛、必須淘汰的工作手套,製作手套小熊。
有許多工作手套已經無法透過清洗讓它回到原來潔白的顏色,做出不是純白的小熊,剛好可以說一個因為全球暖化以及環境的汙染而受難的北極熊故事。
IMG_3748.JPG



IMG_3753.JPG



IMG_3755.JPG



IMG_3759.JPG




IMG_3762.JPG




IMG_3763.JPG 
左邊是我和小咕嚕縫製的手套小熊,右邊則是阿德縫製的。



IMG_3935.JPG 小瑀魚花了許多時間縫好的小熊 有戴項鍊、穿裙子、襪子




IMG_3940.JPG 
小瑀魚的手套小熊 沒穿衣服比較可愛耶


完成的小熊並不是給個人帶回家,而是要做為下回義賣的禮物,我覺得真的十分有意義!
我甚至覺得手套小熊,好像是『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本小咕嚕和小瑀魚都非常喜愛的繪本的「手套版」。不但讓用舊了、壞了的工作手套得到另外一個新生的機會,也讓製作小熊的我們以及小熊的新主人,深刻體認、再學習了「惜物」這件事。

事實上,我們在科園國小的親子工作假期也有大量的工作手套,有些是我們準備的、有些是志工家庭自己帶來的。
然而在工作完畢,大家都很少會去想沾了泥土的工作手套都去了哪裡?每次工作前領手套,大家也都想領取潔白的手套。
阿德每次將大量的髒手套帶回家浸泡、清洗、晾曬,讓這些工作手套可以重複使用。
只有一次,一位志工媽媽注意到手套,表示她想帶回家清洗。
很高興透過手套小熊的製作,我們對於手套未來的「終老」,有了新的可能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