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7 16:57:35玉山薄雪草

走進風車之鄉 - 立全社區 103-7-31

七月底的時候,主婦聯盟新竹分社綠繪本小組成員與合作社理事和社員代表們,一同參訪了位在台中市大肚區蔗部村的立全社區。

立全社區矗立在大肚山台地上,所在位置最早是種植製糖白甘蔗的甘蔗園。在民國68年興建了七棟四層樓280戶的公寓。但因地處高處,每年九月到隔年三月之間迎著強勁海風吹襲,加上房子格局不佳,預售情況不如預期,建設公司中途倒閉,股東又將土地出售。
當時公共設施尚未完成,並未鋪設柏油路,居民沒有產權,也無法申請自來水及電力供應,尚未完工的房子逐漸淹沒在長到二至三樓高的芒草中,形同廢墟

居民都是來到大台中地區工作討生活,經濟能力不佳的外地人,購買預售屋幾乎用盡畢生積蓄,買到的房子卻不能住,怎麼辦?

社區有一口建商當初挖掘的七百呎深的地下水井,是無水無電的社區居民們的希望,也是寶貴的公共資源;這口井在後來九二一地震時,也成為面臨斷水的鄰近社區及國小的希望泉源

最初搬進來的32戶不甘心看著理想中的家園成為無法居住的廢墟,他們開始發動社區居民一同參與社區的再造,動手整理家園,清除芒草、鋪設馬路。並成立社區管理委員會及環保義工隊,善用各種廢棄的生活素材及再生資源美化社區,從家家戶戶的雨撲滿、安全帽花盆、堤牆門面的改造、社區圖書館、公共空間、示範農場....逐步實現著低碳社區的理想。漫步在社區巷弄,俯仰之間,時見深具環保巧思的生活美學。

社區居民更從大肚山強勁的東北季風得到靈感,結合電扇軸心與腳踏車輪,逐步發展出風力發電,朝向能源自主。社區到處可見以廢棄物再生製成的風車,因而得到風車之鄉的美名。(風車發電的機組目前因颱風損壞,住戶也無力檢修,非常可惜。) 研究腳踏車發電如何蓄積電力,則又給了社區居民更多創意,社區因此有了腳踏車供電照明的涼亭,以及腳踏車廚餘堆肥攪拌機。

從網路上搜尋,可以找到更詳細的立全社區的故事與影片,從社區的故事,你是否和我一樣發現了幾個關鍵?

1.社區天生的體質不良,沒有產權,無法申請任何政府的經費補助,看似限制,卻成為居民向心力和動能的來源。

雖然沒有專業團隊的進駐,也沒有任何一位是社區規劃或營造專家,但是靠著居民的努力與堅持,共同發想,形成一個團結緊密的地方社群。每個人貢獻自己的雙手、時間、創意、勞力,解決了許多環境與生活上的問題。整個社區營造的過程,也展現了很令人激賞的換工精神。

其中一個關鍵是成立管委會,社區遇到問題時(水井曾經一度枯竭)可以向政府和民代爭取權益。熱心的會長與環保志工隊長帶領著大家一面做、一面從經驗中學習,也培養深厚的情感與信心。

最感人的是社區居民能夠將大肚山上長達半年的強勁海風,由負面的環境因素轉化為社區特色,甚至成為自力發電的靈感與資源,讓社區整個活絡了起來。

2.社區營造初期只有二三十戶時,人的熱情往往足以超越物質資源貧乏的限制,凝聚向心力與勞力付出是相對容易的。近年來社區的正向發展逐漸吸引了更多外地來的弱勢族群、原住民與新住民先後遷入,社區總人數已增加至將近兩百戶,組成人口與成員發生改變,共同努力的動力減弱,也使社區的團結及向心力面臨新的考驗。如何讓住戶持續凝聚共識,或調整社區經營方向,使社區陷入長考。

3.參訪社區豐盛的蔬食午餐由社區媽媽們共同準備及合作烹調,使用社區示範農場的在地食材、在地勞力,完全符合地產地銷的低碳旅遊精神。也讓我們見識了享有盛名的台中特色食物(也是民俗植物)---麻芛。(有一本繪本就叫做「甘甘苦苦的麻芛」)。


許多學校的戶外教學都喜歡安排孩子們去遊樂園,花了昂貴的樂園門票,吃著沒有地方特色的西化食物。對於帶隊的老師來說,這樣也許省事許多,然而是否想過這趟戶外教學的「教學」意義究竟在哪裡?

與其像那樣去一趟樂園「燒錢」,我倒寧願是帶著孩子們走進像立全社區這樣的小地方,看見人如何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之下,學習與環境共善與共存,我期待孩子們從他人的生活經驗中,看見人的機會與潛能,也累積更多創化友善環境生活的能力和智慧。

xbox360遊戲 2014-08-12 09:38:10

說得太好了,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