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5 11:32:13玉山薄雪草

座標轉換與陶成 102-7-4

這條小徑,帶我們通往世界之大。
然而在轉換到更寬廣的新座標之後,你總是找得到自己的定位。

於是,你有自信,也有自知之明。

暑假之前的這個學期開始進入環教所學習,彷彿是通過一條曲折小徑的連結,驟然見到另外一個世界之大。

我對於坐在課堂當學生有著無限的憧憬,也覺得和小咕嚕小瑀魚一起讀書,是一項新奇又有趣的體驗。在學期中間,不斷適應著上課與討論的模式、適應每週必交的作業、個人的或分組的報告。以及,適應時間的安排。剛開學的時候,時常為了完成一份作業,幾乎佔去所有在家的時間,有時甚至蔓延到假日。之後才明白,我已經很難像過去讀大學和研究所時那樣,全心專注在一項學習上面,而開始學會在有限的時間之內,進行取捨。

對我來說,白天咕嚕瑀魚上學的時間我較為自由,所以我都在白天整理筆記、書寫;晚上進行家務,假日盡可能配合家人活動。然而,我的同學通常白天有社團活動等外務,多半在晚間和假日寫作業,尤其是趕在要交作業的前夕。
這在進行小組作業,必須討論的時候,往往會面對一個困難,即使我們可以靠網路討論克服,但是其他同學可討論的時間,我卻多半在家中的廚房餐桌、或者生態區工作假期、或者一家人外出。幸而,我遇到了非常忙碌、但有效率又具包容性的同學,我們的小組就用半網路討論、半接力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接著一次的任務。

這學期的最後一天上課日是6/18,那天是環境解說與環境行為學的期末考。
我們的小組是在兩週前的6/4完成期末寶藏巖解說口試,並且因為我和同組的學長分別在新竹和台中,所以和學長姊們趕在6/16完成期末書面報告整合,6/17交出。
6/18的早晨七點半,同學們各自來到關渡宮前集合,分別聽取了關渡水筆仔與北投溫泉博物館兩組的解說。中午再趕回學校,進行環境行為學的上課以及期末考試。

一整天的課程結束之後,一同修行為學和倫理學課程的同學繹如告訴我說,她這星期就要搬出宿舍,往後都會在苑裡的裡山塾做論文,只有找老師討論時才會來學校。
這時我才意識到,這個學期真的要結束了,而許多已經修完課的同學,往後也許不那麼容易再見到面。

回到新竹的晚上,雖然週末前要交兩篇期末解說的心得評論,一週後還有行為學的期末報告,然而壓力已經卸下了大半。但那種結束的愉快之中,竟然帶著一點捨不得,一種泫然欲淚的感傷。到了很晚,已經很疲倦的我還捨不得去睡覺,捨不得這學期的最後一天即將過完。

尤其是有些同學,好像才剛開始熟悉起來,下學期就不太容易再見到面。
回想這個學期初,我進到一個人也不認識的陌生課堂,第一堂課就要在誰也不認識的情況之下,決定分組。
而後,許多事情的千迴轉折,都帶著點預料之外的驚奇。
回想這段靠著網路討論的日子,
還有寶藏巖解說時,那場狂放又澎湃的大雷雨,還真是特別的記憶。
我也喜歡特別一點的經驗,好像透過這樣,記憶也會延續得長久一點。

雖然每次為了解說課要交的心得和報告絞盡腦汁,卻也創造了一些機會、一些跟同學相互激盪的空間,比我預期會學到的還要多。

這個學期走到了盡頭,心中充滿了感謝。 
我終於了解為什麼有好的同學也很重要,會影響一門課的收穫。
也漸漸能夠理解豆花學長所說的,我們終究只是過客。

暑假的第一個星期,仍在書寫報告與文章中渡過,直到將期末的最後一份報告與綠芽教師的短文交出,我終於能夠從比較超然的視角,去看待這件新的學習。
明白與過去的不同(許多年前讀的工學院研究所、以及過去的工作模式),或許是自己置身的一個新的座標系統。描述的座標位置或許有了改變,然而不變的,是自己所站立的絕對位置。
而站在這個位置的自己,究竟將緩慢地往何處靠近,也許並不由座標決定,而是興趣、意志、加上緣份,凝聚為一個隱隱的方向。
而後,那將是一段「陶成」(formation)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