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3 12:21:40玉山薄雪草

[山椒魚交響詩] 第5.5樂章 環教組主奏:細節.桃山國小環教活動 100-11-2

我們無可避免地佚失許多生活的細節,卻不能對於日子的流逝麻木不仁,對於所處的環境變化渾無所覺。

 

 

一年當中最鍾愛的季節大概非秋季莫屬了。

雖然我對春季的喜愛也算難分軒輊,然而秋日的來到,往往隨著幾場秋颱捎來雨水之後,天候慢慢從炎炎夏日,漸次蛻變為金風送爽的怡人、與目不暇給的粉彩秋妝。或許,我愛上的只是這份漸至佳境的感覺呢?

秋日的繽紛,從九月份矗立在城市裡的台灣欒樹開始;先是從樹梢灑落地面的黃金雨,而後是結果時胭脂似的粉橘至淡紅漸層。

 

今年秋天我剛好遇上一段最繁忙的時候。有兩三週忙到覺得自己簡直像一台不停運轉的多工機器;就連每天提早去上班,傍晚若能夠準時離開辦公室,都帶著一絲僥倖的意味。只在週末的時候,會感覺自己慢吞吞地醒轉。

而後,我才覺察台灣欒樹已過了最艷麗的時刻…。它們一週一週地將熟果拋落,好像正以逐漸褪去的華麗,對我啟示時間的川流。

 

在九月至十月的這段日子裡,心中也醞釀著一個期待,一個預約在十一月初的環境教育活動。

去年春末夏初參與了兩次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週邊部落的環境教育活動,給予我許多啟發,也或許是我實在太喜歡跟小朋友們對話了,九月份知道今年將有一場環教在五峰鄉的桃山國小,我很快就回應願意去支援。

 

去年參與環教活動的經驗,由彭大哥與兩位比我更資深的解說員邱大與徐大哥、以及兩位原住民解說員設計與規劃活動,我參與協助執行。

而彭大哥在規劃今年的活動時,先將可以上山協助的解說員分為中年級與高年級兩組。高年級由環教經驗豐富的滿英設計,宏哲大哥、棟臣大哥協助操作帶領;莉莉和我另負責中年級組,彭大哥希望中年級的兩堂課時間能加入手偶與說故事的演示元素。

雖然我暫時無法仔細思想活動內容,但是我為它而努力儲存節約著假期。

 

十月中旬,先後接到滿英、彭大哥寄來高年級組的教案資料及一起負責三四年級活動的莉莉來信,提醒我環教的時間接近了。討論內容經過幾次信件與電話的往返溝通後,逐步確認了活動的主要流程、撰寫成教案初稿,並且麻煩彭大哥幫我們準備了大部分的器材工具。

 

再碰面,就是活動當天了。

莉莉和我在竹東一見面就好像小學生要出去郊遊一樣興奮,開始嘰嘰喳喳地熱烈討論起我們的活動,做最後的細節確認與預演。

下車以後,還繼續討論到視聽教室。一面張貼海報、試映簡報與影片,並且嘗試摺紙製做成山椒魚幼體的外鰓。

 

十點半,小朋友們跳完健康操,魚貫進入視聽教室。由彭大哥開場介紹之後,莉莉和我就開始主持整整的兩節課時間。

 

當山椒魚手偶套在手上,和原來就很有戲劇感、唱作俱佳的莉莉站在一塊,與小朋友對話問答,即刻成為全場小朋友們關注的焦點。我們倆也全心全意地化身為公山椒魚「小星星」和牠心愛的母山椒魚「小Q」,演出一段有趣的生活史。

母山椒魚產出卵莢的神奇過程、以及跑出另一隻公山椒魚成為「第三者」的那一段,也讓小朋友看到都站了起來。

後來負責攝影記錄的鳳嬌告訴我們,雖然莉莉和我說話的音量都不大,但是山椒魚手偶「說話」的時候,所有小朋友都能夠完全安靜下來、專注地聆聽。

 

簡單解說與示範山椒魚的避敵方式後,播放明堂提供的一段牛蛙吃了山椒魚、「七步掛」的短片。影片又短又精采,在小朋友們異口同聲的要求之下,又重新播放一次。

而後是公山椒魚「小星星」以十二題與觀霧山椒魚有關的問答題考考小朋友,三四年級的小朋友一看到題目都十分踴躍地舉手發言,搶著答題。藉由問答過程加深印象,並提醒小朋友們關心山椒魚的生存環境,思考牠們面臨的危機。

 

最後壓軸的是一題表演題;分別由三年級和四年級小朋友自願出來一組三人,表演觀霧山椒魚和莫氏樹蛙躲避斜鱗蛇獵食的片段。小朋友們的演出非常生動精采,肢體動作十分靈活,在桌子與牆壁之間不斷鑽爬,也很能放得開。表演題充分激發了部落孩子們的天份!也讓第一堂課在緊張刺激與歡笑聲中結束。(感謝表演題原來的設計人:彭大哥。)

 

第二堂課是「山椒魚與我」活動。

小朋友分成五個小組,學習當研究團隊中的小小科學家,練習觀察、測量與記錄山椒魚。小朋友的參與很熱烈,在完成記錄後分組上台發表時,由莉莉引導闡釋。經由山椒魚與人類的對照比較,了解五種山椒魚與人類的異同。

每位小朋友都很踴躍想要上台,也讓我們在活動之後討論,往後的分組以及資料準備,改為兩三人為一小組的方式進行,讓每位小朋友都有參與和必須操作的任務,並且分為兩邊進行發表,使人人都有上台的機會。(感謝昭龍提供了這個教案。)

 

兩堂環境教育的內容,就在手偶對話、小劇場、問答競賽、調查記錄與發表中「玩」成。少了教學的嚴肅,多了一些遊戲的趣味。也很感謝彭大哥給了我們很大的發揮空間,放手讓我們嘗試這種演出的方式

 

結束後,兩個班級都與山椒魚手偶合影,也讓小朋友玩一玩、抱一抱可愛的山椒魚。

 

回家整理相片回顧時,我看見每次活動中擔任攝影的鳳嬌、以及為我們進行全場錄影的中華,他們認真記錄的身影;也讓我回想起幫我們搬桌子、佈置場地的老師、彭大哥、阿康大哥、巡山員詹福民大哥(狗熊),隨時為我們接手影片的放映、現場協助小朋友參與活動、作答與資料的填寫…,以及兩班導師全程的陪同。

 

一個活動的完成與成功,不僅是站在台前展演的人,其實還得仰賴許多好伙伴事前的準備、現場的協助,為我們填補了許多細節的空缺。

感謝你們,從行前繁瑣零碎的採買準備工作、現場的佈置,以及隨時的機動支援,讓莉莉和我能夠心無旁鶩地演示。只要瞥見你們認真的身影,都會感到一股踏實與安心,讓我們能夠暢所欲言。

 

活動結束後,我們站在校園矗立著傳統竹屋的一角,一株大櫸木的蔭影之下,環視著坐落於上坪溪河階地上,四面環山的桃山國小校園。在燦爛的秋陽中,每一株樹木的葉片栩栩而鮮麗,這是秋季的山林。

 

回神時,高年級組的環教活動也已完成了,滿英邀我們一同欣賞高年級的集體創作,並談論起校園的那株大櫸木。

 

若在平地的學校裡,這樣壯碩的老樹是很珍貴的。再過不久,它的葉片就會被一陣強過一陣的東北季風,催促得又橙又黃,為地面鋪撒上一層沙沙作響的斑斕葉毯,直到葉子搖落盡淨,遁入一種寒冬休眠的狀態。

這是屬於櫸木的生命細節。

 

只因地球的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偏斜23.5度的微妙事實,使得地球上的大部分區域有了明顯的四季更迭,也造就所有生物依循時季,微妙的生命週期。就像隨著時令出現在餐桌上的蔬果,落在窗檯的陽光逐日的偏移,晝與夜交替時間的提早延遲,以及衣著的替換…,都與自然的週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我想,這也是我們的生活不應因為任何忙碌的理由而失去的立體與細節。我似乎在桃山國小的環教活動中,又重新拾回了它。

 

午後,一位剛從學校放學回家的三年級小女生,笑容盈盈地在我面前停駐,對我輕聲喚著「小星星」。正是我扮演的那隻山椒魚的名字,我會意地笑了。我們短暫問候、互道再見。

 

「小朋友,謝謝你記得我喔!」望著她輕快離去的背影,我心裡那隻害羞的山椒魚也咧開了嘴,輕輕地、靜默地說。

 


莉莉與我以及超吸睛的山椒魚手偶  小Q「小星星」於清泉桃山國小三四年級環境教育開始前手偶的設計與製作人是莉莉和她姐姐。攝影者: 郭鳳嬌



山椒魚小星星和小Q 於桃山國小粉墨登場 上台亮相 桃山國小(郭鳳嬌攝)


天氣越來越冷了 小Q與小星星在秋冬談戀愛 攝影者:郭鳳嬌


母山椒魚和生出的卵莢 桃山國小(郭鳳嬌攝)


哎呀! 另一隻公山椒魚來搶老婆了! 桃山國小(郭鳳嬌攝)


好吧! 我們兩隻公山椒魚一起護卵 讓辛苦的母山椒魚去覓食 (郭鳳嬌攝)


小朋友伸手讓山椒魚咬咬看痛不痛 桃山國小 (郭鳳嬌攝)

桃山國小的小朋友們表演起觀霧山椒魚和莫氏樹蛙躲避斜鱗蛇的片段非常生動精采在桌子之間鑽爬很靈活而且很能放得開表演也許是孩子們的天份也感謝表演題原來的設計人文禮大哥


四年級組_視力不佳的斜鱗蛇_靠嗅覺找獵物


四年級組 莫氏樹蛙被斜鱗蛇吃了


四年級組 斜鱗蛇追累了 倒地休息


三年級組 斜鱗蛇發現裝死的山椒魚 正要聞聞牠


三年級組 斜鱗蛇在尋找莫氏樹蛙

山椒魚與我的活動也進行得很熱烈而且每個小朋友都好想上台去發表所以下次可能會再改回兩三人一組的方式進行並且分兩邊發表這樣每位小朋友都有操作和發表機會感謝昭龍貢獻這個教案


莉莉開始說明山椒魚與我的活動


分五組各自進行研究與測量記錄


各組發表調查研究結果


與三年級全班合影 後方站立的大人由左至右依序是 莉莉 彭文禮大哥 桃山國小主任及三年級導師 攝影者: 郭鳳嬌


與四年級全班合影 後方站立的大人由左至右依序是 彭文禮大哥 莉莉 巡山員詹福民先生 桃山國小主任 四年級導師 (攝影者: 郭鳳嬌)



桃山國小坐落於群山環繞的上坪溪河階地


校園的自然環境極佳


校園內的傳統竹屋與穀倉


這是滿英 宏哲大哥 棟臣大哥帶領的高年級組作品

滿英設計給高年級組的第二個活動〈山椒魚拼圖〉看似操作簡單,然事前的畫紙印製、裁切等準備工作,卻很繁複。並且,操作時考驗的是每個小組如何經由細微的觀察,以及團隊討論與合作的過程,完成一幅完整的畫。

 

這個活動結束後的檢討,也引起許多有趣的討論和迴響。

比如說,小朋友拿到小圖,如何在心中建構出一張大圖?有的小組會自行嘗試,先用小圖試著拼出完整的山椒魚,就知道大圖要如何下筆。這是很寶貴的自發解決問題的過程。

滿英、棟臣大哥、宏哲大哥交互地拋出好幾個問題:小圖由設計者事先剪開,是必要的嗎?每張小圖與大圖的背面,需要寫上英文字母代碼來提示孩子們,以盡快找到答案嗎?大圖的交接處先點上邊線,方便孩子正確拼出相鄰的圖塊,是必要的嗎?快的目的是什麼?幫助孩子快速找到正確解答是必要的嗎?設計的大人是否太擔心孩子畫錯、畫得不完美?孩子在試誤的過程,是否也可以學到些什麼?如果真的畫得不盡完美,要怎麼引導孩子們欣賞這幅畫的優點?

 

這些在活動結束之後,由原設計者與執行者討論操作細節的過程,都讓在旁聆聽的我,覺得學習到環境教育活動設計的精神與寶貴經驗。

 

站在這棵櫸木的大樹下 好像許多關閉的感官都被喚醒

 

延伸閱讀:

雪霸國家公園的報導 (由彭文禮大哥撰寫)

紮根地方,共同守護觀霧山椒魚棲地-五峰桃山國小環教活動

阿端 2011-11-03 21:01:27

桃山國小我去過
你去做教學了,足感心ㄟ~

繼續加油,努力~

版主回應
阿端姐
謝謝你!
我很喜歡小朋友 可愛又真摯! 他們真的很吸引我!
我們這次比較像是"演"和"玩" 很活潑的
^_^
2011-11-04 13: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