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7 12:00:00玉山薄雪草

大雨滂沱 100-5-12

窗外, 大雨滂沱. 雷聲震震; 夜空裡, 閃電不斷.
引我從專心唸著的一本故事扉頁間, 移開目光. 抬起頭, 張望. 視線穿出窗外, 飄向黑夜... 穿梭在雨水墜落牽引出的線狀帷幕.

"打春雷了, 終於." 心裡想著, 推算著它延宕的時日, 也喃喃自語地說給自己聽.
"什麼?" 聽故事被插播打斷的小瑀魚 察覺鋪陳分歧了 將我的注意力拉回

然而 燈光卻呼應著閃電起舞似地 倏地陷落一陣漆黑.
數分鐘之後, 燈光回來. 於是, 唸故事的聲音, 又唱片般繼續了.
還未及讀到翻頁 又是一陣沒有預警的黑 對面一戶人家 好奇的手電筒 對著窗外掃射
小咕嚕小瑀魚也爬上窗台 望向窗外 失去燈光的雨夜 天空仍維持著某種並不全然墨黑的奇異色調

電力先後斷續好幾次後 我們決定擱置手電筒下吃力的閱讀 闔上書 去床上躺平
原來翻來翻去佔著彼此的位置 也不斷調整睡眠姿勢的小咕和小瑀魚 隨著黑暗中的時間流逝 漸漸靜止在某個姿勢 先後傳來勻稱的呼息

我隨著窗外飄進來 雨水的氣味 深深地呼吸

下雨的日子 很容易讓人回想起去年五月 在觀霧蜜月小徑的原始森林中 雨中攀樹的一段經驗

而更容易聯想起兩週前 在雨水紛飛的觀霧 國銘老師放映的一段關於北美洲雲霧帶的紅杉森林的影片
以及終其一生都生活在紅杉離地三百呎高的樹冠上面 不下樹的一種蠑螈 攀螈

以一種讓觀眾感覺自己的鼻尖 就要貼上樹幹 碰著潮濕的苔蘚與蕨叢的拍攝角度

紅杉林長久存活於秋冬多雨 夏季幾乎無雨的氣候形態之中 在不降雨的季節 整個森林仰賴的是雲霧帶來的水平降水
樹冠層也因此不必全然倚靠三百呎下的根部輸送水分

樹冠層充滿著由腐爛紅杉樹葉 蕨類根部 構成三呎厚 稱為"樹冠土壤"的厚土墊 使樹冠上成為另一個迥異於地面的生態系
甚至有科學家認為 霧林帶樹冠所涵養的生態系 甚至比目前所發現的任何熱帶雨林的物種 還要豐富

攝影機隨著攀樹的研究者 穿梭著紅杉的森林 跟台灣的霧林帶 實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似曾相識...
北美洲的紅杉與台灣的檜木 都是存活於霧林帶中 種子極微小 生長緩慢 但非常長壽的巨靈
台灣霧林帶的大樹 也由貯滿水分的苔蘚 地衣 蕨類 攀附植物... 厚厚地裹覆著樹幹與枝條 攔截著空氣中浮游的水滴

只能靠皮膚呼吸的攀螈 可以在遠離地面水源的潮濕霧林中 生活 繁衍 台灣的山椒魚也有可能嗎?
這是國銘老師在影片放映最後 丟出的問題

雨水不歇的日子 我冥想著自己 化身為一株誕生於霧林帶 沐著滂沱大雨 向天空仰望的植物 在森林深處 深深地吐納.呼吸. 而某一個遠古的前世, 就是一隻以潮溼的皮膚 攔截吞吐著霧雨潮氣的小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