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8 21:55:52忽悠

某家的花生

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花生。

 

真要說有甚麼心得的話上面那句應該就足以代表一切了。但是為了增加可信度以示交代,我還是需要多做些敘述跟說明。

 

打從黑金剛(黑皮花生)出現在市面上之後我們家就很少買傳統花生(灰褐色皮花生)了,雖然黑金剛外殼較尖銳而且堅硬,打開的時候比較費手勁,但它特有的甜香跟紮實脆彈的口感卻遠遠不是傳統花生能及的。當然,加鹽重新炒過或是蒸熟之後的傳統花生亦是各擅其場,不過這裡只是單就具備自己剝殼樂趣、與嗑瓜子有類似樂趣的傳統吃法而論。

 

而在帶殼花生的戰場上,我很開心的認識到了這一款足以擊敗傷手指頭黑金剛的傳統花生。當然他的特點仍然與黑金剛不同,黑金剛特有的乾乾木頭香味跟口感在它身上仍然看不到,所以如果是一心追求黑金剛口感的人可以把剩下的時間空下來去看你其他朋友的動態。但如果你沒有黑金剛本位主義,那請給他一個機會成為你吃過最好吃的花生。

 

傳統花生的特色在它身上表露無疑,好剝的殼,圓潤微軟的口感跟感覺起來較高的含油量。但相較於其他我吃過的傳統花生來說,它有更多令它鶴立雞群的質感。在說明味道上的質感之前我想先說一個外部的質感,那就是它的失誤率相當小,我這裡指的失誤是說因為不當存放或是烘烤造成的破損跟黑灰化或乾化,相信大家都有吃到噁心的花生的經驗,它可能沙沙的、苦苦的、完全乾癟掉成鼻屎狀.....。這方面此款花生並非完美,外殼破損或是大小不一的情況難免發生,但即便如此,那些外殼破損的大小花生的味道並沒有因此而有太大的差異。當然說沒有差異那絕對是騙人的,它們通常會比較乾一些些,香氣也會比較不明顯,但在我買的這包裡面沒有出現味道受到嚴重影響的成品。以一包花生來說,更何況是外殼本來就比較脆弱的傳統花生,在這一層品質的控管上我覺得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

 

在味道上,我不太清楚大家對花生的喜好判準如何,但我眼中(口中)的花生有幾項基本素質,分別是「皮」、「脆」、「香」、「甜」、「順口」這幾點。以下我就分項做些說明分析。

 

「皮」:我知道許多人會把花生的皮剝掉,可能抓了一大把於手心,合起雙漲搓揉之後在一口氣吹掉在翻滾間像是元宵抖掉多餘的麵粉篩出的碎皮,既暢快又舒壓,為一個缺點是很容易弄得滿地都是。當然你也可以一顆一顆不厭其煩的帶著薛西佛斯的毅力用兩指(甚至更多指,全看個人喜好)將它的表皮或捏或撕的取下來,再優雅的將剝下來的皮放到桌上、盤中、或是垃圾桶;不過我也看過有人喜歡將取下來的皮送入口中,但那大概是強調純粹的老饕級人物或單純腦袋有問題了。而我在能夠不剝皮的時候就不會剝皮,純粹因為我懶惰,而不是品味高。至於非剝皮不可的時候,那想必是我媽或是我外婆兩眼正直盯盯的看著我的時候,為了避免兩老以「上火」、「對身體不好」的網路謠言一般的理由嘮叨,我也就只好從善如流乖乖剝皮。

由此可知,皮的味道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大重點,它的味道跟口感是獨立在花生之外的,並不是說我像那些瘋子一樣會特地剝皮來吃,而是當它們進入口中之後便會因為質感跟吸水度的不同而很自然的分家,而皮的味道會先於花生的味道出現在口腔中,而舌頭與牙齒也是先接觸到外皮這個客體才會深入花生的主體,做為第一印象的花生皮是如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而這款花生皮(我怎麼會廢話那麼久才進入正題……)的特點便是滑潤,在舌尖輕觸的時候便可以有很深刻的體會了,我最不喜歡的外皮就是乾到會吸住口腔的皮,那樣的皮一放進嘴裡就會有很深的感受了,嚴重一點的外皮比較粗糙,且會直接貼住舌頭、輕微一點的則是在嚼過之後才會出現強烈的乾燥感,這個乾燥感會嚴重影響到「順口」這一項的評分;嚴格來說,黑金剛的最常出現像這樣的問題,或許是因為需要烤得時間比較長,畢竟黑金鋼殼比較硬、肉質也比較堅實的關係。但即使是傳統花生,發生問題的比例仍然是高的,那樣的花生吃幾顆之後就讓你掙扎著想喝水了。但這款花生的皮沒有這樣的情況,它是光滑而圓潤的,經過咀嚼之後也不會出現乾燥吸水的狀況。在來是入口後的香氣,這是很常被忽略的部分,這個香氣通常要被咀嚼之後才會出現,它來自於烘焙的方式,用炒用蒸用烤的會有各自的味道,但大多不會太明顯,這款花生的皮的香味特色是淡淡的柴香,像是木頭新切開的表面一樣的香氣。雖然並不強烈,但仍然是構成整體感覺的一個重要味道。

 

「脆」:會影響到脆度的要素有水分跟油分,黑金剛這兩者都少(感覺上啦),所以較堅硬也較脆,而傳統花生在咬下去的那個瞬間大多數是直接被壓扁的,不像黑金剛一樣會有部分在口中四散彈開。但是如何在硬跟軟之間做調配就顯得非常重要,太硬了代表作為香氣主要來源的油分也破壞得差不多,這樣的花生香氣就會變差,而太軟了則是顯得生生的,味道也會偏澀(當然除非你是用蒸的啦,但此處不討論蒸花生;當然也不討論冷凍花生)。在不破壞香氣的情況下盡量保持爽脆,我覺得是這款花生一大成功的地方,要給它鼓鼓掌。

 

「香」:香味來自於油脂,也會來自於處理方式。比較常見的有蒜味、鹽味、茶葉這些處理方式,我通常比較常吃的是蒜味的,其優點是會有很強烈的蒜頭香味,而缺點也是會有很強烈的蒜頭香味。這個味道如果太強烈就會搶走花生本身的香味以及甜味,而且這種外加的味道會給味覺造成比較大的負擔,同樣的就會影響到順口度。這款花生是以茶葉處理的,茶葉處理的特色是它幾乎不會讓花生沾染上甚麼味道,只是像投籃的左手一樣做個簡單的輔助,把主要角色留給花生本人。茶葉烘焙的香氣在一入口以及剛咬碎的時候會短暫出現一陣子,然後就是花生自有的香氣。我認為這款花生的香氣是相當明顯且迷人的,由於是咬碎之後的香氣,所以幾乎可以斷言不是額外添加的東西,而是以本身品質就優良的花生做出來的。

 

「甜」:甜度跟回甘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甜度在咬碎之後就會隨著咀嚼在口腔裡出現,在磨碎到一定程度且與唾液充分混合之後就會達到高點,之後又會逐漸消失。而回甘則是在前述的甜味完全消失,甚至是已經吞嚥完成之後才出現的出現在兩頰、喉頭的混合香氣的甘甜。這款花生的甜味出現得相當迅速而且強烈,因為在嚼碎之前其它味道並沒有構成阻礙,所以甜味呈現得相當清楚明顯,花生能夠具備的甜味被表現得非常好。回甘的效果也準時的出現,留在口中的時間也非常長(同樣的,香氣的持續時間也很驚人)。我覺得甜味便是這款花生表現得最好的地方,我沒有吃過在簡單處理的情況之下具有如此甜度的花生,與其說是驚人不如說是驚為天人一樣的了不起。

 

「順口」:順口是個很主觀的評斷,但也會跟前面所說的各項評比有關聯。基本上它像是前面所有像的綜合體或是平均分數。我只能舉個實例來說明:

 

我昨天晚上將這包半公斤裝的花生帶回家,現在它已經快被我跟我媽吃完了,而且我媽要我看看能不能在新年前訂到兩包讓她帶回屏東老家。

 

就是這樣,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