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2 22:28:25 cloud1

法賢上師法(偈)語上 (摘錄)


法賢上師法(偈)語上 (摘錄) 無明 無明者,闇純之心,無照了諸法事理之明,即痴之異名也。闡發無明意義之理論甚多,有所謂根本、枝末二無明;相應、獨頭二無明及四無明、五無明、十五無明等等之論釋。《圓覺經》曰:「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業性皆是無明。」 綜上所說,無明與佛性乃是俱生的,故顯教主消除煩惱,所以成佛要三大阿僧祗劫。而無明消盡,即證無餘湼槃。〈無上瑜珈〉以果當法修,貪西紅妙彌陀佛於未了達起悲心;嗔東藍大不動佛以自明智摧妄念;痴中白法毗盧佛了達諸法圓平等;慢南黃平寶生佛了達諸法高無上;嫉北綠成不空佛平廣不容有二執。即身即佛,成佛利生,不證無餘湼槃,亦無湼槃可取。 眾生不度盡,我不成佛,大乘學人無不具此宏願。然而過去成佛者已無量數,而現在眾生尚無量何故?曰:煩惱盡,自己即 不被輪迴轉,有緣眾生度盡,即取無餘湼槃。尚有無量眾生,尚有無量佛來度。法身遍虛空,應化無量數。佛住平等捨,必應由有求。吾子但發心,毋慮無佛度,毋 慮不成佛,吾去也自在。 法賢金剛上師遺集 法(偈)語 吾輩學佛專習何法?即說何法是最高、最上,自無不可,然不必說餘法盡是權宜、方便。蓋《六祖壇經》亦不過權宜、方便法門耳。六祖告惠明曰:「與汝說者即非密也。」可見凡所有法皆是戲論。凡人固不必有為法師之心,但不可無度生之願,故所有法皆應學。 辛上師所示:「須先習六加行,再修母本尊圓滿之後,方可修拙火……〈大圓滿〉。」自是依法之言,但 貢噶師佛曾言:「如能相應亦可超越。」 世法之逆境,為入佛之途程。三身供養,即身成佛。凡夫俗子獵取功名貪病,自是不行。若言佛道不尋常顯戀,即是自利與 諸佛一體,方能利他。無上密法後後勝於前前,應不越前聞,亦不執前聞,但觀心、調氣,堅住大印,將一切一切會歸於道,澄心住定後,並此亦空之,則窮盡法性 顯現矣! 觀心、調氣、堅住〈大印三門〉寂然佛性自現。 慧由定生,非信、願、行、戒、增上不能有,此惟必身、口、意三寂方為真定,不然恐是昏沉之沉境耳。 境耳 若能一心皈依三寶,誓願自利利他,則自無世法之累矣!功課未斷甚好,惟心不皈依,雖任何修持,總是有漏功德,望能頓超。 劫火燒海底,真空般若見;十方皆淨土,千里如對面。 一悟即證,非無上機至。但言悟證,不講氣功,大都係不懂禪理。《六祖壇經》:「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湼槃相如是。」試問若無氣功,如何燒法呢?又何能得樂呢?《阿彌陀經》七日一心不亂,亦修氣功所致也。 《心經》以不著五蘊為空,以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為究竟。故其功德是大神咒等真實不虛。咒語譯意「揭諦」謂快走,「波羅」謂彼岸,「僧」謂眾,「菩提」名諸佛道,「薩婆訶」謂快成就。合言之即:「快走,快走,快走到彼岸去,大家快到彼岸去,佛道速成就。」 修寶瓶氣以氣入中脉為要,硬忍並無好處,亦非法意,〈大手印導引〉亦是。 貢師說的與〈恆河大手印〉同其旨趣。儀軌係 貢師親譯,應依教奉行,未可另編簡本。觀空咒後,一切皆空,一切皆係光之境相。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密宗以果當法修。明乎此,則一切事相皆無質碍矣! 人人皆可成佛,人人不肯懺悔,亦無可如何。既知懺悔,應即懺悔,不要不已,徒淚染襟。無明無性,佛亦無性,剎那因,亦無性。《宗鏡錄》襍集論亦然,總以無住生心為要。來函屢以不文為言,即是執著。〈大圓滿〉是成佛最高無上法門,能澈底懺悔修習,即於此可知成佛之道。抄集古人語錄,著文字相,焉能出纒。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幸得聞〈無上密法〉乃是善根已熟,宿願力故,有此因緣,望發勇猛心,於如是法勿再疑惑、猶豫,精勤修學並發誓自利利他,願一切有情亦永斷疑惑、猶豫同登彼岸。 雜染、清淨二法俱非有相,勿有所著。 菩薩度生,不問難易如何?何時能度?總不放手,願共勉之。 聞、思、修為學佛要道。聞從問來仁,勇於發問甚好。靜坐祗要放下一切,不限一刻或二十分鐘時間,於能無住生心時,任安靜境修皈依境,自不至有不能集中之感,然亦不要有集中之想。佛說法都是跏跌坐,「跏跌為七支坐之一支」必須修至自在為要,如酸痛則撫摩之,或下座徐步再坐。 靜坐每日應早、中、晚三次行之,不能早晚各一次。餓與食飽,均不相宜。二目以適宜瞻視為要,不宜垂閉,防昏沉也。舌抵上顎,然勿用力。兩手定印,右上左下,向上置臍下四指處。坐位穩軟為要,沙發床椅均不宜,臀部墊高與否?以適意為準。 臨死光明,無雲晴空,人人共有,人人可以認持,惟業重隨轉,祗見黃昏耳。 笑樂可愈百病,修至虹身。 修〈金剛誦〉斷不至發生任何障難,惟應以無有性為自性,以無得為方便,繫心於所緣,與不繫心於境,隨宜自在,心一境性,則日進有功。 今日所說的法: 一即身成佛法─┐ ┌魚躍深淵 二中陰成佛法─┤均即身成佛──┤ 認持光明 三與佛同壽法─┘ └一心不亂 佛說三大阿僧祗劫成佛,何以能即身成佛呢?佛法亦有時間性的,三大阿僧祗劫雖長,豈無最後一剎那?般若會上無量無數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復有無邊諸有情類皆發無上正等覺心。《阿彌陀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 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釋迦牟尼佛是即身成佛的,這都是他所說即身成佛之法門。 中陰身何以能成佛呢?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即是中陰身成佛。何以能與佛同壽呢?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即是與佛同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況即身成佛呢! 故應念死無常,速求依怙。 凡生無不死,且無有定期。若於未死時,貪求安樂住,不作了脫計,是為大愚痴。勿欲隨業轉,速歸命三寶。 先須除三種過,依六種想。 若器口覆下,或口雖仰而不潔淨,或下有漏罅,此為三過。 六想者:於已,須如病者想;於說法, 須如 醫師想;於教法,生起藥物想;於修行,生起療病想;於如來,須作正士想;於正法眼,生起久住想。聞思修、戒定慧、、信解行證均須精進,以至般若波羅密多。 般若為餘度之導。 夫布施者,若無般若波羅密多,但得施名,非到彼岸。要由般若波羅密多,乃得名為施到彼岸,餘度亦然。《大般若經》〈證勸品〉、修〈金剛亥母儀軌〉、〈大手印加行〉所攝〈上師相應法〉、 〈大手印導引〉均須發心修學。 〈顯明大密妙義深道六法〉者 一釋道根本 忿怒口授 二釋道所依 幻化身口授 三釋道煖量 修夢口授 四釋道心要 光明口授 五釋於道迎接 中有口授 六釋於道中 心得決定 生西口授 均須發心修學。 修西方淨土者 〈彌陀長壽合修法〉 是〈最密生西彌陀大法〉 均須發心修學念佛功德 善男子善女人 欲入一行三昧 應處空閑 捨諸亂意 不取相貌 繫心一佛 專稱名字 隨佛方所 端身正向 能於一佛 念念相續 即是念中 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何以故? 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 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 不思議佛法 等無差別 皆乘一如 成最正覺 悉具無量功德 無量辯才 如是入一行三昧者 盡知恒河沙諸佛法界 無差別相 《文殊所說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懈怠菩薩 《大般若經》 精進波羅密多分 佛告滿慈子言 若菩薩摩訶薩觀經 半年 一年 半劫 一劫 若生久長想 均名為懈怠菩薩 故一心念佛 功德雖大 然不可以少得為足 說到這裡 我還要替自己說幾句話 我以居士身 承趙夷午、韓叔龢、鍾槐村、李子寬諸大德 迎請下山 來到善導去說法 今者聽眾滿堂 連虛雲老和尚嫡傳 前廣東南華寺方丈 現基隆十方大覺禪寺住持 靈源法師都來受法 或以為居士如何可以到寺院裡說法? 和尚又怎麼向居士受法? 是的這是應該謹慎的 所以我四十年學佛 七十歲以前未曾註過經 說過法 今雖已論釋《心經》、《金剛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四部 而到寺廟說法亦已第二次 然仍以學人自居 時時以求法為樂 無時不在尋師訪道 不過要說個明白 誰可說法? 誰為善智識! 三寶者 一切之佛陀 佛寶也 佛陀所說之教法 法寶也 隨其教法而修業者 僧寶也 二種僧者 一聲聞僧 修小乘三學 剃頭染衣 出家沙門之形相也 二菩薩僧 修大乘三學 有髮、俗衣、在家之形相也 善智識者 聞名為知 見形為識 是人益我菩提之道 名善知識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善財詣文殊師利所 發心 從此漸次南行 參五十三知識 而證入法界 內男女居士為多 且有童男童女 故應問誰為善知識 不應說誰可傳法 誰不可傳法 〈事師五十頌〉云 彼師及弟子 當互審其器 若不先觀察 同得越法罪 這是大家所應知解的 弟奉師訓,任修何法,均須以〈大手印〉印之,般若無所得,亦無所得,即無修瑜伽也,如是行持,修頗瓦亦然。 禪宗《六祖壇經》隱語:「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湼槃相如是。」所謂風鼓山相擊者,即忿怒口授,謂臍下四指,三脉會合處,如藏文中有忿怒火,亦稱拙火。氣由左右脉至臍下四指處,以修持之力會入中脉;風鼓火燃即所謂山相擊,若能由此,守戒精進,氣入中脉,拙火上燃,如香煙飄渺,升到臍、過心至喉,煖遍全身,以至證虹光雙融之身,則真常寂滅樂,湼槃相如是矣! 諾佛乃光根本上師一人親授大法。 入佛須先得定慧,然以戒為先。第三座就要傳修身語意前行,若不守三昧耶誓句,非但不能相應,且必墮金剛地獄。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無上密法〉尤為難中之難,因即身成佛故。 悟不增不減,佛性常明之理,欣佩無似,然必有修法,方能證知。今引釋尊示修止調氣兩則,以為助道之緣。 阿難弟子祖引居修止,久不得定,阿難引之見佛,佛知其宿世為琴師,問曰:「汝善琴乎?」對曰:「能!」佛曰:「奏宜張乎?宜弛乎?對曰:「應張弛適宜!」佛曰:「修止亦復如是!」退習之,當即得定,證阿羅滿果。 菩薩常觀出入息,息長亦知長,息短亦知短。譬如旋輪,調其緩急,若菩薩自知,意與息俱,俱出俱入是為菩薩觀內身行,若行若寂,常念世間癡苦憂樂。 《六祖壇經》:「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湼槃相如是。」欲得真樂,須修止、調氣,風鼓山相擊也。 參禪以參至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心佛眾生一體為要。故口訣須簡單明了,不令紛乘。《華嚴經》云:「諸佛一似大圓鏡,我身猶若摩尼珠,諸佛法身入我體,我身常入諸佛軀。」真透澈也!望斷然攝受,同體大悲,同利眾生。 行菩薩道,須以平等心度一切眾生,而自應先與眾生平等。 學佛不是單單朝夕虔修,而在晝夜六時念念不忘觀自在,空五蘊。在家、出家;忙人、閒人並無分別也。 學佛要即身成佛,利生。第一要澈底放下一切,毫無依戀。第二要有出離心,然非如二乘之欣上厭下。第三要明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第四要證悟世出世法皆無自性,如明空然,隨明住定,一悟一切悟。如是則與諸佛一體,亦與眾生一體,平等平等無住生心。 鬆字須恒久行之。 佛法高深,而非玄妙,且極科學。惟科學現所發明者尚微然,隨所發明皆在佛法中也。 往生法要,是修成生死可以自由。六法總偈法、報、化三身會合,故必生時有三身會合之修持,生死自由,而死時能如願而往。 閉關守寂,圓滿應化,應一切眾生之機,而各現所喜見之身,說應機之法。 耶穌勸人為善,自亦行菩薩道,惟以天堂為歸路,仍受輪迴之苦。非可與往生極樂世界不退轉者相提並論。 學佛以敬師、敬法為要,師所傳之法,為其歷代祖師脈脈相傳,依教奉行,方能相應。尚無修證自立程序,易致乖違,離經一字,即同魔說,慎之! 魔怨亦是眾生,望修法普度之。 用功要精進,初每日早晚兩課,時間由短漸漸加長,均先皈依,再發誓願,再持咒、觀想,後迴向,漸至畫夜六時均在皈依、迴向中,與佛同願,與眾生同體。 修〈中陰救度密法〉之要,先觀平時所修之本尊佛慢堅固,對亡人以極悲憫之懷,依法與說。與本尊同願,與亡人同體登極樂。 度人以自己能度為要,眾生皆有佛性,自己能度,眾生皆可度也。 中國密宗自西晉永嘉時印度人帛尸梨密多羅來華譯《大灌頂經》始,至數初祖以至歷祖傳承。禪宗以達摩傳二祖慧可,以至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為有系統。 西藏紅、黃教人,以其所穿法衣顏色稱之。亦稱為舊教、新教者,因紅教在前故,然皆無關教義至修法分別,以儀軌為準,紅、黃教皆如是。淨宗現人皆以為係修〈彌陀法〉,其實無宗無法而可不淨,十方諸佛皆有淨土也。《阿彌陀經》七日一心不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以及《觀無量壽經》十六觀見佛;《無量壽經》阿難說明語已,即時無量壽佛放大光明,皆係密乘法門。蓋以顯教成佛須歷三祗也。《華嚴經》云:「諸佛一似大圓鏡,我身猶若摩尼珠,諸佛法身入我體,我身常入諸佛軀。」

引用自王武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