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1 18:43:47黃連順會長

打通任督二脈

任脈:為諸陰之海,為陰脈之總會。起自臀部的會陰穴(陰部與肛門中間有一個小小,但很柔軟的肌肉),沿著人體正面中心線,經肚臍,沿胸骨,止於唇下承漿穴,為全身血氣之所聚其中會陰、氣海、中脘、壇中等穴是任脈中較為重要的穴道。

督脈:為諸陽之海,即全身主要內臟,六條屬陽的經脈,均匯入督脈,奇經八脈之一,起自臀部的會陰穴,由後上方沿著人體背面中心線,沿脊髓骨,經頭骨,止於舌內齦交穴,其中會陰、長強、命門、靈台、大椎、百會等穴是督脈中較為重要的穴道。從生理醫術上來看,脊髓骨包含頭骨、頸椎、胸椎、腰椎、尾椎,經過人體主要的傳導神經系統。
打通任、督二脈,即所謂的小周天功,也可以稱為先天功(即是如我們在母體子宮般呼吸、生理循環),是由會陰起始,將氣勁由督脈循環至任脈,最後再回到督脈,稱為一個小天。   任督兩脈原屬於奇經八脈,因具有明確穴位,醫家將其與十二正經脈合稱十四正經脈。任脈主血,為陰脈之海;督脈主氣,為陽脈之海。也就是說,任督兩脈分別對十二正經脈中的手足六陰經與六陽經脈起著主導作用,當十二正經脈氣血充盈,就會流溢於任督兩脈;相反的,若任督兩脈氣機旺盛,同樣也會循環作用於十二正經脈,故曰:「任督通則百脈皆通」。 
至於「打通任督二脈」,可從中醫與道家導引養生的角度分別探討。中醫的觀點可從《靈樞.營氣篇》的敘述,了解十二經脈與任督兩脈的循環次第。經脈的流注從肺經開始,依次循環到肝經;再由肝經入胸,上行經前額到頭頂,再沿督脈下行至尾閭,經陰器而通任脈上行,然後再回流注入肺經。《營氣篇》說:「此營氣之所行,逆順之常也。」這是醫經所述,任督之氣在人體運行的自然規律。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兩脈本來就是通的,何須打通任督二脈? 
 以道家導引養生的觀點,所謂「通任督」也就是通三關(尾閭、夾脊、玉枕)、行「周天」運轉之意。道書《太平經》認為,人的壽命極限為上壽一百二十歲,只要以導引內丹的訓練,從「逆」的方向上奪天地之造化,凝練精、氣、神,提高生命品質,就可挑戰年壽極限。所謂「逆」,是指督脈由會陰起經背脊三關而達頭頂百會,再由身前任脈而下丹田,此稱為周天,正好與上述醫家所提的經脈循行途徑相反。
道家藉由小周天的行氣鍛鍊,將先天之精與後天之氣(水榖精微)結合凝練成「」,而稱為「藥」,此即練精化,又為「初關」;爾後再進入大周天練氣化神階段,謂之「中關」;最後再進入大定階段,達「上關」之練神還虛,而入道體。其中周天的運行以任督兩脈為主,這種後升前降的機制,稱為升陽火而降陰符,即為打通任督二脈。初關為九月關、中關為十月關、上關為九年關,可見修練之不易。不過,這個修練脈絡,卻清楚標示從身體到心靈、從有形到無形、從物質到靈性的質變過程,是具體可循的。 
醫家與道家對任督兩脈行徑的說法,其差異可從順腹式呼吸與逆腹式呼吸的鍛鍊區隔。經書說「順成人,逆成仙」,即督脈上行而任脈下行。只要練法得要,行功者斡旋人體原氣,女子以練任脈為主,盈其血,男子以練督脈為主,盈其氣;並從「調心」、「入靜」著手,河車倒轉,而使身形固養,任督兩脈氣機通暢,所謂性命雙修,即此是也。                                                    打通任督古的練法:
先安神祖竅收心求靜, 心靜之後凝神入下丹田,等到陽物自行勃起時 (古人稱為活子時), 吸氣, 同時提會陰穴(陰部與肛門中間有一個小小,柔軟的肌肉),意想真氣從下面循著督脈往上衝, 到達頭頂,然後吐氣, 吐氣時放鬆, 想像氣從頭頂由任脈降下來.做到陽物收回為止.這方法稱做採小藥, 古人隱喻為抽鉛(精)添汞(神), 也就是還精補腦,
叫作煉精化氣, 原本是仙家秘不外傳的下手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