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泮嶺先生與武術情緣扮關公附體耍青龍偃月刀
永懷武術宗師陳泮嶺(前中央國術館副館長) 陳泮嶺,字峻峰,生於1891年年,河南西平縣盆堯鄉陳莊人。其父陳錫睿,字子鑑,母康氏。陳錫睿跟前四子五女,陳泮嶺是其三子(錫睿長子泮池,後名風池,字翰吾,北京大學數理系畢業,一生從事教育及慈善事業; 次子泮珍,字獻魯,高中畢業後主持家務; 四子泮郎,字靜軒,北洋大學畢業,從事教育與工業)。陳錫睿因自己以上三代單傳,人丁單薄,為壯家聲,故在耕讀之餘,延請武師在家習武。錫睿好客,凡江湖賣藝者經過陳莊,必加挽留,其還規定,凡陳莊子女皆須習武。西平鄉間傳說,陳錫睿年輕時同人推小車到周口做生意,在周口街頭遇到抬著關公神像祈雨的群眾,見神像旁邊豎著一把青龍偃月刀,即裝做關公神靈附體,把那把大刀扛回了家。
陳泮嶺七歲時進私塾讀書,隨父習武,最擅長春秋大刀及七節鞭,時人譽為「文武兼備三先生」。泮嶺做事不循常規,村裡人送他綽號「陳三瘋子」。
民國三年,陳泮嶺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學土木工程,民國六年轉入北洋大學,民國八年轉回北京大學,民國九年完成學業。
陳泮嶺在北京大學第二年,約集愛好武術的同學,建議校方聘請武術教師成立武術團且被推為團長,這是北大有武術科目的開始,此後其他學校皆紛紛相繼仿效。陳泮嶺在北京大學師從佟聯吉程海亭諸先生,學習八卦、形意; 又從吳鑒泉、楊少侯兩先生學太極。民國六年,轉入天津北洋大學時,經李子揚先生介紹拜李存義先生為師專攻形意。五四運動時,陳泮嶺被推為天津學生會會長,指揮全天津市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上街遊行示威,前後數十次,高呼愛國口號,與軍警搏鬥,曾數次負傷被逮而不屈,轟動一時。後因北洋政府飭令軍警緝拿,被迫離開天津重回北京大學。在北大期間,陳泮嶺又隨紀子修、許禹生習形意八卦太極。
陳泮嶺在校一面讀書,一面練武,一面也作新式運動,當時有「運動健將」之譽,為天津區田徑賽之選手,在天津舉行的全河北省武術表演大會獲第六名,以春秋大刀、七節鞭博得觀眾讚譽。
民國十年,陳泮嶺北京大學畢業,回河南開封,即創辦水利工程測繪學校,自任校長兼任河南省政府實業廳技士。民國十八年創辦黃河水利工程專利學校,培養水利青年人才。曾對全省的水利和黃河的水道系統作了詳細的調查與規劃測量,由開封開鑿長十餘公里之水渠通黃河,清除開封的汙水,增進衛生。以後一段時間,陳泮嶺曾任淇縣縣長、河南省立一中校長、國民黨省黨部委員及豫省西路特務總隊長、河南水利局長等職。
1925年年,陳泮嶺發起創辦「河南武術會」,各縣市相繼成立分會及武術處,此為河南省的武術進入有組織階段之始。陳泮嶺在社會上極力宣傳教授武術,據開封北倉女中創辦人張嘉謀(中孚)在民國十六年的《北倉日錄》中記載,陳泮嶺經常同盧問渠到北倉女中教拳:
二月廿三日:蔣恢吾(杞縣人,河南通志館纂修)臨時請假,與同學商定請陳峻峰教授柔術。
三月初九......下午三時,陳峻峰與盧先生(盧問渠)臨校講演柔術、太極及形意兩種拳法,並試刀劍、七節鞭,學生精神振奮......
三月十二日......峻峰教授柔術。往聞可亭(姓王,南陽人)謂體操外內動作當應,嘗請人教拳術,教者不能道其所以然,峻峰大學畢業,各科多通,故言之成理,教法亦善,師生皆從習焉。
三月廿七日,陳峻峰授柔術,第一班練習漸有進步。太極拳法舉步輕靈,於女生頗相宜。峻峰善教,以科學解析,如重力之理,發前人所未發。
四月十六日,峻峰教授飛龍劍、太極拳畢,晚照相留念,峻峰講演體育之重要,家事科應特別注意,並介紹盧問渠先生繼續教柔術,每星期一、三、五下午四時,為教授時間......
1928年年秋,武術社改為河南省國術館,陳泮嶺由省水利局長兼任館長,省政府主席任副館長,教練多是從全國各地請來的名家,先後有:焦潤田、郭洋明、鄭汝平、徐文炳、郭世銓、李承希、李義三、郭九享、時憲章、陳毅士等,其中教練鄭汝平得少林派真傳,精於單槍刺法。北伐時期,鄭汝平在豫北組織數千人,自稱司令響應北伐,以後隊伍解散,鄭帶徒弟郭洋明到開封比武,受到陳泮嶺賞識,才進省國術館。省國術館舉辦了五期訓練班,每次應考者人數都在千名左右,每期錄取100名,其中80名享受公費待遇,供給伙食、褲頭、背心等。當時,在陳泮嶺的領導下,曾舉辦了以實戰為主的五屆國術省考和全國運動會選拔賽,在16、17、18屆華北運動會,第一、二屆中央國術館考和第五、六屆全運會上,河南選手均取得了優異成績。1936年年,中國武術隊在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進行了表演,隊員一共9人,其中劉玉華、金石生、寇運興和張文廣四人是河南人,而劉玉華、金石生是省國術館的學員。
在陳泮嶺任國術館長期間,他不遺餘力地推廣河南本地流傳的地方拳種,資助出版了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為杜元化的《太極正宗》作序,為萇氏武技譔寫《萇家拳源流考》。
陳泮嶺是河南中統的首腦人物,深得二陳(陳立夫、陳果夫)的信任, 1930年年下半年至1932年年任河南省國民黨黨務指導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省國術館館長。1933年年,陳兼任國民黨特務機構的肅反專員,從事與河南復興社的爭鬥,期間也進行了一些反共反人民的活動。中原大戰期間,閻馮方面的省主席萬選才知道省黨部是南京方面的人,準備逮捕陳泮嶺,陳聽到風聲,讓鄭汝平帶徒弟郭詳明、姚傳興趁夜深人靜,從城東北角,用繩系著城垛,四人墜城而下,逃到南京,中原大戰後重返開封。
抗日戰爭爆發,國術館於1937年年停辦,陳泮嶺在漢口特派市黨部任特派員,後回河南督導抗戰。曾以戰區抗日宣傳督導的名義,深入鄢陵、扶溝、西華、淮陽、睢、杞諸縣,並在扶溝縣政府禮堂召開一次較大的武術界大會,一直講了三個多小時,詳盡地講述了抗日救國的道理和中國大刀隊在喜峰口戰役、在收復多倫各個戰場上所起的重大作用。
陳泮嶺先生在台中市模範農場傳授國術長達十八年。從學者,成立「九九健身會」於台中市農場 1939年年陳泮嶺任中央國術館副館長, 1941年年主持教育部及軍政部合立之國術教材編審委員會,任主任委員,聘請當時國術名家二十名人為委員,國術專家十多人為編輯,開始編輯整理工作,以期編出武術名詞統一,理論統一,動作方式標準化,教學方法科學化的武術教材,三年編成教材50多種,掛圖40餘幅, 1944年年送部付印推行。1946年年冬,河南省國術館恢復,陳泮嶺任館長,徐文炳任副館長,著力研究武術規則和教材,舊中國第七屆全運會武術比賽規則就是由河南省國術館提供的,期間還研究了太極拳推手規則。
1946年年,陳泮嶺任黃河水利工程總局局長,一方面防水,一方面防解放軍,整日提心吊膽,夜不成寐。開封解放前夕,陳泮嶺化名張德耀,化妝成難民西逃,逃至鄭州,後經重慶、成都,全家分批乘飛機到海南島,最後遷居臺灣。
陳泮嶺(前中央國術館副館長)~來台後,組織「中國太極拳俱樂部」太極拳總會前身~民國49年3.27在台北市成立 到臺灣後,陳泮嶺曾準備恢復「中央國術館」,據說房子都找好了,發起人仍有原國術館的發起人紐永健、吳稚暉、於祐任,李宗黃等人,但因種種原因未果。1950年年成立「中華國術進修會」,任第一屆理事長。陳泮嶺定居台中,發揚武術之心始終不泯,他在模範農場練功,相與從事者與日俱增,後至幾百人,有學後外出傳播者,也有外地來學者,老、中、青、婦皆各使其能遂所學,且不收任何費用。 【1957年九九健身紀念日留影前排中陳泮嶺宗師二排中王樹金】 【1969年九九健身會紀念日留影黃連順前排右四攝於台中市農場】 後從學者倡議成立「九九健身會」,一九五七年重陽節,凡從學者且在台中者,齊聚模範農場,攝影簽名以留念,以示崇敬。1951年年陳泮嶺發起舉辦中部國術比賽, 1955年年發起舉辦全國國術比賽大會, 1957年年發起舉辦台港澳地區國術比賽大會,並且親任裁判長。從1957年年起武術項目列入省運會中,歷屆比賽陳泮嶺都是任裁判長一職。且仍致力於武術的整理工作,並獨創峰拳幾路,兼有內外兩家之長,全部資料由其子女收存,其中一部分由真善美出版社出版,有《國術操》、《太極拳教材》、《擒拿術》、《摔跤術》、《大陸合刀》、《峰拳》、《八卦雙刀》、《形意拳》等。1969年年4月陳泮嶺在台中病逝,享年七十六歲,有孫科先生編著《陳泮嶺先生紀念冊》出版發行。陳泮嶺認為自己一生可以歸納為二分水利、二分教育、一分黨務、五分國術。
來台後,組織「中國太極拳俱樂部」~太極拳總會前身~民國49年在台北市成立 陳泮嶺在上個世紀的武術普及推廣及發展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因為他曾經的反共歷史特別是中統身份,致使熟悉和瞭解他的人對他都閉口不談,所以其身世及武術成就及赴台後的情況不為當今大陸武術界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