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7 01:30:06黃連順會長

榮獲台灣精武體育會武術高段位級數者名單

《榮獲精武武術高段位級數者名單》(截至2006年9月)
柒段 : 陳定遠 
陸段 : 楊式如 吳亦淇 李筱娟 沈家均
伍段 : 蔣親賢 盧佳鈴 劉俞辰 黃傢裕
肆段 : 陳奕安 蔡明錡 黃俊嘉
參段 : 游念道 溫曉美 溫琦皓
貳段 : 李建緯 李宜庭 洪啟超 郭之群 張登智
初段 : 陳潤智 唐欣瑜 陳潤逵 林祐生

武術級數者名單(截至2006年9月)
壹級 : 王敬恆 黃安利 黃友亮 郭家豪 陳毅鴻 郭姝榆
壹級 : 溫曉莉 林禹菲 潘昱丞 潘昱宣 陳柏維 蘇宣銘
貳級 : 廖奕嘉 施柏安 王敬宜 李爾捷 唐欣樂 梁孟巧 曾聿帛 郭臻 郭達
參級 : 魏豪宏 謝昊軒 廖子婷 鄭道筠 何宇祐 何宇峰 劉科佑 張晉宇 林昀蓁 林韋丞 陳永和 朱殷
肆級 : 陳思諭 陳思瑋 陳玟錚 吳晉安陳俞婷 陳泓均 李夢穎 周筠欣 洪資喻 何睿哲 富田淳志
伍級 : 黃柏瑋 楊博勻 陳彥廷 藍暄翔 藍暄涵 丁怡
陸級 : 張婷瑩 黃奕凱 陳欣吾 賴冠勳 曾湧翔 洪韶謙 陳演同 鄭京元 廖俊智 張士鴻 陳璽予 陸級 : 羅海峰 李舒恬 李豪忱 廖翌如 周厚恩 朱珈葭 張孟辰 林威立 張竣閔 曾子豪 梁泰軒 張玄
陸級 : 宋昀臻 梁詠婷 黃柏淵 陳信杰 林欣諭 黃賢澤 魏子翔 張源培 吳秉澄 林莉婷 李佳晟 李姿穎
陸級 : 林志良 王渝萊 李淑君 廖春菊 金亞莉 陳季霞 謝富淵 高振富 范阿蘭妹 陳怡勳
柒級 : 胡家綺 余梓揚 廖翊勳 榮偉佛 鐘錡霆 吳典儒 張育嘉 王詩詠 黃亮鈞 吳典澤 陳佑寧 羅立婷
柒級 : 徐尚鼎 施卜元 高偉軒 陽立宇 魏亦萱 吳軒毅 賴品豪 林柏均 許庭瑋 許庭瑜
柒級 : 葉鴻頡 宋以安 曾嵩竣 高傳興 蔡意維 蔡博旭 黃常瑞 蔡博丞 廖經仁 丘欣宜
柒級 : 譚博文 劉哲愷 林潔 李昀軒 陳盈臻 張耕綸 詹雯琳 黃亮欽 吳慶文 高偉翔
柒級 : 陳培瑜 高語澤 吳承蓓 郭錫璜 葛桐 常心美 常迦美 陳寶蓮 侯英俄 萬叡興
柒級 : 汪幼萍 林承霏 陳昱豪 黃柏豪 廖大為 楊皓翔 顏伯陞 王凱傑 詹永丞台灣精武體育會 <會址> 台北市北投區明德路203號3樓之1 電話: 2828 5058 行動電話: 0910 088 147 E-mail:huanglienshun@yahoo.com
中興拳一路拳譜介詔 圖=捋蹬撲腿採;黃俊嘉與黃傢裕

中興拳一路
第一段 第二段 1 頂膝進步拳 1 鑽擊退步拳 2 進步左格打 2 左退右劈掌 3 進步右格打 3 右退左劈掌 4 右刺右砍掌 4 右托左掛掌 5 虛步左掛掌 5 弓步右砍掌 6 抱肘迎面踢 6 左退右砍掌 7 雙貫雙砸拳 7 雙掛雙劈掌 8 左踹右棚手肘 8 右擊左撐掌 9 弓步左立拳 9 虛步左掛掌 10 摟格勾踢腳 10 閃步右劈掌 11 纏肘鑽擊拳 11 捋蹬撲腿採 12 併步右立拳 12 右撥右肘 /圖=捋蹬撲腿採;黃俊嘉與黃傢裕\圖片黃連順提供
北派少林拳>>連五掌詳述及套路 圖馬步拐肘蔡明錡與李建緯

連五掌,亦稱練五掌或練武掌,傳拳者為古代武狀元,以一掌打天下亦有稱狀元拳,連五掌為連環五掌之組合,即練五種掌式,其演武起來具羅漢之氣勢,其架式為北拳基本功架,掌勁剛猛.身法夭矯,故亦有練武掌之名,可能歷史久遠傳述時音義之差. 中國文化有易之思想哲學,因此其拳術之基礎有很多以五行來區分,如形意拳的五行拳,鶴拳的五行手,為此一拳法之組成基本要素.本拳套路中亦應是如此,五掌為各式掌法,將之組合連環即成套路.

1.壓肘插掌 2.上跳下劈 3.靠肘蹬撲 4.捋手鉤踢 5.轉身擊掌 6.下摟劈掌 7.右括面腳 8.劈掌舖腿 9.插步纏掌 10.轉身擊掌 11.進步摟打 12.鉤踢躥跳 13.左右括面腿 14.劈掌舖腿 15.插步纏掌 16.轉身擊掌 17.截肘反砸 18.左旋飛腳 19.左蹬撲式 20.掃腿跪膝 21.躐跳分掌 22.上步掃腿 23.左蹬撲式 24.鉤踢蹬撲 25.上步鉤踢 26.轉身擊打  

連五掌對練下段拳譜

1.順步架打 2.迎面踢打 3.左步衝拳 4.右翻身壓 5.轉身架打 6.順勢截打 7.舖腿鉤擋 8.進步衝拳 9.馬步拐肘 10.轉身架打 11.收步摟打 12.踢打躥跳 13.左右順步掌 14.進步衝拳 15.馬步拐肘 16.轉身架打 17.右掃膛腿 18.上步擊襠 19.右翻身砸 20.縱踢擊打 21.躥跳衝拳 22.跤踢右拳 23.躥跳衝拳 24.壓肘連打 25.右翻身砸 26.轉身擊打 /圖馬步拐肘﹔蔡明錡與李建緯\
圖片黃連順提供
二十四短棍(打狗棒法)介紹 圖打狗棒法背步纏打:黃俊嘉

二十四短棍(打狗棒法):
1.右架打 2.左架打 3.進步掛劈 4.翻身掛劈 5.右掛劈 6.左掛劈
7.左後撩轉劈 8.右撩劈 9.上步掛打 10.護身纏打 11.背步撩打 12.順手劈打
13.左後轉滾打 14.右滾打 15.盤步攔打 16.上步架掃 17.上步右掛劈 18.原步左掛劈
19.左後轉搖打 20.右後轉搖打 21.左下掃打 22.右上掃打 23.背步纏打 24.側步反劈 /圖打狗棒法背步纏打:黃俊嘉/圖片黃連順提供
小虎燕拳譜介紹 圖:金雞捏鎖(斜步掌)陳奕安,張登智

小虎燕拳譜

1.立正抱肘 2.出左步登山雙叉掌 3.縮步虛式天分 4.彈腿上步天分 5.採手橫出左步單撞掌
6.刁採勾肘 7.採手進步登山通捶 8.上架撩陰捶 9.反身上架窩肚捶 10.回身掛耳捶 11.刁採截膝 12.搖手護檔 13.摸膝登山通捶 14.摸膝登山通捶 15.刁採騎馬截膝 16.旋風腿 17.騎馬通捶
18.刁採上步三捶 19.回身崩捶 20.刁採騎馬腰捶 21.上步騎馬通捶 22.金雞捏鎖 23.斜步掌
24.騎馬撩陰掌25.提肘鎖喉捶 26.上步劈捶 27.崩捶 28.取寶 29.回身掛耳捶 30.十字彈腿
31.摔膝托天掌 32.穿袖二起腳 33.餓虎撲食 34.後掃蹚 35.刁採頂心肘36.開膝挑盔穿肘掌
37.搌掌竄跳 38.刁採上步劈砸 39.崩捶 40.取寶 41.回身掛耳捶 42.騎馬十字捶 43.圈捶
44.霸王請客 45.送客
圖片黃連順提供
連(練)步拳拳譜介紹 圖片:馬步架打 :胡家綺


1 太極式2 左平心掌3 轉身斷肘4 順步衝拳5 左平心掌 6 上步平拳

7 退步趕肘8 上步平拳9 上步搶掌10 左橫鞭拳 11 左攔右擊12 鴛鴦掌

13 上步穿掌 14 馬步架打15 轉身撩掌 16 退步趕肘17 左攔右擊18 提腿穿掌

19 馬步架打 20 轉身撲掌 21 左攔右擊22 左搶掌 23 轉身撲肘 24 轉身搗肘

25 上抖雙推 26 右雙推掌 27 撩掌28 虛步趕肘 29 左攔右擊30 右攔左擊

31 勾踢摟手32 右退步砸33 左退步砸34 右雙推掌35 左雙推掌 36 太極式


圖片黃連順提供
 

第一段 1.起勢 2.右攬雀尾 3.左單鞭 4.提手 5.白鶴亮翅 6.摟膝拗步二 7. 撇身錘 8.捋擠勢二 9.進步搬攔錘 10.如封似閉
 
第二段 11.開合手 12.右單鞭 13. 肘底錘 14.轉身推掌二 15.玉女穿梭二 16.左右蹬腳 17.掩手肱錘 18.野馬分鬃二
 
第三段 19.雲手三 20. 獨立打虎 21.右分腳 22.雙峰灌耳 23.左分腳 24.轉身拍腳 25.進步栽錘 26.斜飛勢 27.單鞭下勢 28.金雞獨立二 29.退步穿掌
 
第四段 30.虛步壓掌 31.獨立托掌 32.馬步靠 33.轉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勢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虛 38.轉身擺蓮 39.彎弓射虎 40.左攬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勢
 
 
1.起勢 2.並步點劍 3.弓步削劍 4.提膝劈劍 5.左弓步攔 6.左虛步撩
 
7.右弓步撩 8.提膝捧劍 9.蹬腳前刺 10.跳步平刺 11.轉身下刺 12.弓步平斬
 
13.弓步崩劍 14.歇步壓劍 15.進步絞劍 16.提膝上刺 17.歇步下截 18.右左平帶
 
19.弓步劈劍 20.丁步托劍 21.分腳後點 22.仆步穿劍 23.蹬腳架劍 24.提膝點劍
 
25.仆步橫掃 26.弓步下截 27.弓步下刺 28.右左雲抹 29.右弓步劈 30.後舉腿架劍
 
31.丁步點劍 32.馬步推劍 33.獨立上托 34.推劍前點 35.歇步崩劍 36.弓步反刺
 
37.轉身下刺 38.提膝提劍 39.行步穿劍 40.擺腿架劍 41.弓步直刺 42.
 
四十二式太極拳是第十一屆亞運會比賽的項目之一,它由一種手型、八種步型、十一種步法、五種腿法和十八種劍法組成。
 
一、手型 太極劍的手型主要指的是劍指:中指與食指伸直併攏,其餘三指屈於手心,母指壓在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節上。
 
二、步型 (一)弓步 前腳全腳著地,腳尖朝前,屈膝前弓,膝部不得超過腳尖;後腿自然伸直,腳尖斜向前方,全腳著地;兩腳橫向距離約10-20釐米
 
(二)馬步 兩腳左右開立,約腳長的三倍;腳尖正對前方,屈膝半蹲。
 
(三)歇步 一腿屈膝下蹲,全腳著地,腳尖斜向前方45度;另一腿微屈,以腳前掌或腳跟點於身前。
 
(四)仆步 一腿屈膝全蹲,膝與腳尖稍外展;另一腿自然伸直,平鋪接近地面,接近內扣,兩腳全腳掌著地。
 
(五)丁步 一腿屈膝半蹲,全腳著地;另一腿屈膝,以前腳掌或腳尖點於支撐腳內側。
 
(六)歇步 兩腳交叉屈膝半蹲。前腳尖外展,全腳著地;後腳尖朝前,膝部附於前腳外側,腳跟離地,臀部接近腳跟。
 
(七)獨立步 一腿自然伸直,支撐站穩;另一腿在體前或體側屈膝提起,高於腰部,小腿自然下垂。
 
(八)平行步 兩腳分開,腳尖朝前,屈膝下蹲,兩腳外沿同肩寬。
 
三、步法
 
(一)上步 後腳向前一步或前腳向前半步
(二)退步 前腳退後一步
(三)撤步 前腳貨後腳退半步
(四)蓋步 一腳經支撐腳前橫落
(五)插步 一腳經支撐腳後橫落
(六)跳步 前腳蹬地跳起,後腳前擺落地
(七)行步 腿微屈,兩腳連續上步,步幅均勻,重心平穩
(八)擺步 上步落地時腳尖外擺,與後腳成八字
(九)扣步 上步落地時腳尖內扣,與後腳成八字
(十)跟步 後腳向前跟進半步
(十一)碾步 以腳跟為軸,腳尖外展或內扣,或以前腳掌為軸,腳跟外展

四、腿法

(一)蹬腳 支撐腿微屈站穩,另一腿屈膝提起,勾腳,以腳跟為力點慢慢蹬出,腿自然伸直,腳高於腰部。
(二)分腳 支撐腿微屈站穩,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後小腿上擺,腿自然伸直,腳面展平,腳高於腰部。
(三)擺腿 支撐腿微屈站穩,另一腿從異側擺起,經胸前外擺,腳面展平,不得低於肩。
(四)震腳 支撐腿微屈,另一腿屈膝提起,以前腳掌向地面踏震,勁力須松沉。
(五)後舉腿 支撐腿微屈站穩,另一腿在身後向異側方屈舉,腳面自然展平,腳掌朝上;上體稍側傾,並向舉腿方向擰腰。
以上各種腿法均要求支撐平穩,膝關節不可僵挺;上體維持中正,不可前俯後仰或左右歪斜。

五、身型

(一)頭 向上虛虛領起,下頜微內收,不可偏歪或搖擺。
(二)頸 自然伸直,肌肉不可緊張。
(三)肩 保持松沉,不可聳肩,也不可後張或前扣。
(四)肘 自然下垂,不可僵直、外翻或揚起。
(五)胸 舒松自然,不要外挺,也不要故意內縮。
(六)背 自然放鬆,舒展拔伸,不可弓背。
(七)腰 自然放鬆,不可後弓或前挺;運轉要靈活,以腰為軸帶動手足。
(八)脊 保持正直,不可左歪右斜、前挺後弓。
(九)臀、胯 臀要注意斂收,不可向後突起或搖擺;胯要松、縮、正,不可左、右突出外扭。
(十)膝 伸屈要柔和自然。

六、身法

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轉松活;不可僵滯浮軟、突起突落;動作要以腰為軸,帶動上下,完整貫串。

七、眼法

定勢時眼看前方或劍指或劍;換勢運轉時,要做到精神貫注,勢動神隨,神態自然。

八、劍法

(一)點劍 立劍,提腕,使劍尖由上向前下點出,臂自然伸直,力達劍鋒。
(二)崩劍 立劍,沉腕,使劍尖向上,發力於腕,力達劍鋒。
(三)撩劍 立劍,由下向前上方為撩,力達劍身前部為正撩劍,前臂外旋,手心向上,貼身弧形撩出;反撩劍前臂內旋,其餘同正撩劍。
(四)劈劍 立劍,自上向下為劈,力達劍身。掄劈劍則須將劍掄一逆圓,然後向前下劈。
(五)刺劍 立劍或平劍,向前直為刺,力達劍尖,臂與劍成一直線。平刺劍,高與肩平;上刺劍,劍尖高與頭平;下刺劍,劍尖高與膝平;探刺劍,臂內旋使手心朝外,經肩上惻向前上方或下方立劍刺出。
(六)攔劍 左攔劍:立劍,臂內旋,由左下方向右前方斜出,腕與頭平,劍尖朝左前下,力達劍刃。
右攔劍:立劍,臂外旋,由右下方向右前方斜出,劍尖朝右前下,力達劍刃。
(七)掛劍 立劍,劍尖由前向下、向同側或異側後方貼身掛出,力達劍身前部。
(八)托劍 立劍,劍身平置,由下向上為托。手心朝裏,腕與頭平,力達劍身中部。
(九)絞劍 平劍,自胸前逆時針向前劃弧一周,再收於胸前,手心朝上,劍尖朝前,力達劍身中部。
(十)削劍 平劍,自劍異側下方經胸前向同側前上方斜出為削,手心斜向上,劍尖略高於頭。
(十一)壓劍 平劍,手心朝下,向下為壓,劍尖朝前。
(十二)雲劍 平劍,在頭前方平圓繞環為雲。
(十三)抹劍 平劍,從一側經前弧形向另一側回抽為抹,腕與胸平,劍尖朝異側前方,力達劍身。
(十四)截劍 劍身斜向上或斜向下為截,力達劍身前部。上截劍斜向上;下截劍斜向下;後截劍斜向後下方。
(十五)帶劍 平劍,由前向左或右,屈臂回抽為帶,腕高不過胸,劍尖斜朝前,力達劍身。
(十六)斬劍 平劍,向右橫出,高度在頭與肩之間為斬,力達劍身。
(十七)架劍 立劍,橫向上為架,劍高過頭,力達劍身,手心朝外。
以上各種劍法都要做到:劍法清楚,勁力順達,力點準確,身劍協調,方法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