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1 23:04:32霧裡看花

媽媽不在的年夜

今天是臘月29日,台灣媒體稱此夜為小年夜.其實從前並沒有小年夜的習俗.我記得小時候過小年是臘月23日,這天是祭灶的日子,因為過了小年,臘月24就要送灶神回天庭了,家戶祭拜灶神希望他上天奏好事.秉告玉皇大帝,家裡今年表現如何,討玉帝歡心,請玉帝降福免災.送灶王爺是件大事,大家的祭禮是不能少的.到了年初四下午要迎灶神,因為他從天上帶了玉帝的旨意和祝福,關係到一年的好運,也不能輕忽.

這是我媽年輕的時候教我們的,她也是這麼做的.整個年味從臘月初八吃臘八粥開始,接著灌香腸,醃臘肉,清洗廚房,擦洗門窗,到過小年以後大家就不許亂講話,所有的話語動作都預兆著來年的富裕吉慶.說了不吉利的話,媽媽就要趕緊拿衛生紙給我們擦嘴,說一聲童言無忌,打破東西就要說歲歲平安.這樣的謹慎氣氛要一直持續到元宵才算過完.

 

通常在29這天是上市場買年貨的最後一天,媽媽總要跑市場好多次,要不就是要我們跟著去提菜籃子.她喜歡的年貨一定有一隻全雞,兩隻全魚,蹄膀肉,五花肉,牛腱肉.蔬菜就是好多顆的山東大白菜,清江菜,紅蘿蔔,白蘿蔔,寧波年糕,還有至少兩公斤的雞蛋,香菇.她還要去金香紙店買鞭炮,要大掛的一盒,小掛的若干盒,大掛的一定要超過去年的長度.另外還要有金紙摺元寶.年貨一定包括一幅春聯和許多個春字福字滿字.買對聯的時候一定要把我拖去,我是不到她三請四催不出門的,她要我幫她選春聯.春聯的內容既不可以太通俗,像天增歲月人增壽,也不可以太市噲,像財源茂盛通四海,她大概喜歡的是詩書傳家或子孝孫賢的.

年30(我媽都這樣稱這一天,不稱除夕)一大早,就是貼春聯,這是哥哥的工作,因為他個子高,貼的端正.媽媽每年都等固定的人做固定的事,每個兒女都有他們的任務.貼完春聯就是準備謝年的牲禮,通常是完整的雞和完整的魚和一塊豬肉燙熟就可以,在這三牲上面放一塊圓型的紅紙代表喜氣洋洋,然後把餐桌放在門口,擺上鮮花,水果,茶,酒,一落金元寶,點上蠟燭,就是我們謝年祭祖的時刻.媽媽叫兒女們魚貫排好,上香磕頭,感謝過去一年老天保佑,祖先庇祐,闔家平安.謝年的時候要放小盒的鞭炮,謝天謝地謝祖先.媽媽這個時候站在我們身後掉眼淚,說這時總會想起自己父母的養育之恩,忍不住就會掉淚.不過,媽媽一會兒就擦乾眼淚,又繼續去忙了.因為新年的序幕是謝了年之後才開啟的,她不是那種縱容自己沉溺在憂鬱感傷情緒中的人,總是能集中精力,專注當下,興致勃勃的又忙起來,把那些傷感,輕描淡寫的轉化為新年新希望.

年三十的午餐是很簡單的, 從一大早忙到這時候老媽有些累了,謝完年後隨便吃ㄧ點就去睡午覺了.大約到三點後就趕緊起來,準備年夜飯(我們家稱年夜飯不稱圍爐).年夜飯要作很多菜,要做很久,廚房裡就是父母兩人在張羅了.我們家年年會吃的年菜有白菜獅子頭,獅子頭好吃的竅門是絞肉要細,裡面加一點蛋白和一點點豆腐.第二道是紅燒蹄膀,這道菜要燒的好秘訣是加冰糖燉.第三道是滷牛腱肉,第四道大個頭蛋餃.其他還有香菇人參雞湯,滷五花肉豆乾滷蛋,兩條紅燒魚,一條三十晚上吃,ㄧ條年初二才能吃,叫做年年有餘,其他金色福氣南瓜炒米粉,步步高升炒年糕,吉祥如意素什錦等等.

年夜飯之後爸媽要給壓歲錢,媽媽的習慣是大孩子小孩子一率都有份,不論結婚沒結婚的.媽媽還規定:"三十晚上火,月半夜裡燈",意思是說除夕晚上家裡要燭火爐火燒的紅紅火火的,代表家裡事事興旺,元宵夜則要燈火通明,代表光明燦爛.除夕整晚大家圍爐吃喝不停,所以爐火是興旺的,元宵上元燈如永晝,家裡添燈添丁熱鬧又喜氣.不過因為大家用瓦斯爐,不會一直開著爐火,所以就是把全家燈火全部打開,象徵光明好運.

守歲的時候大家要一起折金元寶,準備大年初一開財門用的,還要煮二三十個個茶葉蛋,為的是大年初一每個人都得要端元寶(蛋喻意為元寶).事情忙完了,就是娛興歡樂時間到了,可以打麻將,擲骰子,玩么二三四六比大小,玩撲克牌二十一點,或梭哈.可是媽媽不准大家玩太大,祇是為了熱鬧,不是為了賭博.那熱鬧起來也會掀翻屋頂的.

時間快到午夜12點之前,要放一小串鞭炮,媽媽說這是封財門.年初一清晨五點吧要開財門,這時就要'放最大的一串鞭炮,放越多新年就會越發.大年初一要早起拜年,媽媽會再給大家一個紅包,這是為了讓孩子們覺得口袋滿滿的.

我今天晚上好想念媽媽,想到她謝年祭祖時的眼淚,我不禁也淚流滿面.父母總是認認真真竭盡所能的教導我們,像過年時的儀式禮節.他們也盡心盡力準備豐富好吃的食物和紅包,給孩子們幸福的感覺.如今媽媽不在了,我們卻因陋就簡什麼都沒了,真是上對不起父母,下對不起孩子,我深深覺得慚愧.  時代在改變,家庭習俗在改變,我們能給孩子什麼新傳統,新記憶,讓他們也能感覺父母的愛,家庭的溫暖呢?










 

 

 

上一篇:合爐之祭

下一篇:夢裡依稀仍有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