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6 16:20:11木麻黄

蛋煎成了

與臺灣朋友電郵聯絡上,他說剛去了一個特別的影院,還肯定我也會愛上。可是,卻要等我到臺北時才當面告訴我。光點臺北電影主題館引起了了我極大的興趣,它就在當代藝術館附近。時逢當晚要出席賴聲川所導的的舞臺劇,錯過了臺灣知名影評人李幼新主持的「女性影像」交流會。對照同步上映的南歐文學改編的電影係列,臺灣文學改編的「女性影像」透過經典國片來了解當今臺灣女性與過去的差異。

文化與商業應該保持怎樣的關係,也許是個頗為復雜的問題,但多數人應該都同意,文化不能衹有商業考量,文化有其不可化約的獨立價值。電影也是如此。「國民戲院」計劃初期率先推出叁個放映地點,除了光點臺北電影主題館外,還有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等,讓好電影也能走出臺北市。單就“光點”,我覺得這聚集咖啡館、售賣錄象影集的誠品分行、播映室及交流平臺于一體的影院,實在是個搞文化
沙龍的好去處。

疾步感到臺灣國家劇院,喘氣如牛,朋友怪我在“光點”逗留太久了。我就比較奇怪,毫無特色的臺灣地鐵路程可以多趕就趕,但碰上能讓自己陶醉的地方,就算是街頭,我情願能呆多久就多久。不然,我不會背包旅行。賴聲川的劇場史詩《如夢之夢》表演工作坊是臺灣現代劇場之龍頭劇團,華人世界中最著名的劇團之一。藝術總監賴聲川被《亞洲周刊》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而《遠東經濟評論》
也稱贊。表演工作坊的演出為“華文世界中最精彩的劇場”。

認識賴聲川的作品,是從電影《暗戀桃花源》的開始,喜歡他那拼貼古裝與時裝、喜劇與悲劇、真實與扮演,交錯又同時地發生在同一個舞臺上的措置手法。他經常以集體即興與創作的方式來探討不同的演出形式。後來在吉隆坡中華大會堂的交流會上才有幸瀏覽他過去的作品。從1995年《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震撼問世,到《我和我和他和他》,我可以說這些意義深遠的現代舞臺劇,可以使大馬觀眾再度
涌進劇場。

其實在同一時間,一出解構戀愛的多媒體詠歡劇《戀人絮語》在“新舞臺”演出。它是由香港音樂教父黃耀明、唱將許如蕓以及林弈華的撼人劇本組成的重頭戲。可惜時間及金錢的關係,斟酌一番後,才割愛選擇了《如夢之夢》。它共有12幕95場,是一出川流不息長達7小時的戲。這賴聲川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前世與今生,現實與虛幻一一輪轉。“浮生如夢,若夢非夢,浮生如何,如夢之夢”,它讓我正視生與死都是一場不斷重復的豐饒旅程。

據說,這是賴聲川的裏程碑作品,臺灣國家劇院也有史以來第一次打破原來的觀眾座位形式,演出舞臺為環繞觀眾席設計。摘錄自《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一書:“《如夢之夢》像各種故事類型的集大成,有醫院裏的生死悲歡、有忠誠與背叛的婚姻場景、有六四出亡的留學生生涯、還有二零年代的上海妓院、叁零年代的巴黎藝文沙龍、甚至哥特式的古堡神秘傳奇。我們就像坐在電視機前不停轉臺,卻
發現每一臺上演的不管是電視劇、紀錄片、談話節目、或新聞報導,竟然全都連得起來!”

故事發聲于《西藏生死書》第169頁,敘述一位剛從醫學院畢業的醫生,面對死亡時惶然失措。經人建議,她用“自他交換”的方法或是傾聽病人的故事來幫助頻臨死亡的病人。于是醫生開始傾聽最後的五號病人敘述他的故事,劇情即由此展開。五號病人在得知生命有限後,決定到處旅行看看世界,並期望為他謎樣的生命尋找一些啟示。

坐在一旁的臺大博士生說他也不是每場戲都來,“因為這公演在臺灣是最後一場了,之前是在上海及香港。其實就算今晚的觀眾席坐滿了,劇院也是虧的。總覺得臺灣的每一角隅都是藝術,在文化保存方面也做得很好。是不是龍應臺留下的功績?慶幸自己雖然沒有創造細胞,卻懂得看藝術是件賞心悅目的事。如果住在臺北的話,天天安排時間出席文化藝術活動,日子可以過得很充裕。

第二晚散場後,深夜搭德士回林口車程中,朋友說:“我對第四幕〈看湖〉那一場印象非常深刻。整場舞臺空空的,僅有兩個演員,卻利用燈光和音樂,創造了一個非常具有內涵和幻覺的景象。第五幕女主角江紅煎蛋那一段很有技巧,似乎也富含哲學的深意。”我認同他的說法,問他有沒試過在夢中夢見自己一直醒不過來。他答:“那是很恐怖的情境。”。那夜德士窗外下著細雨。

後來翻閱PAR藝術表演雜誌,有一段賴聲川的訪談。筆者寫到:“這看起來是個怪異的工作方式。很多時間必須花在“聆聽”團體之間如何互動,接著而來的是一段順暢的即興和調整過程,來賦予血肉給那份大綱所代表的一切潛能。”導演的回答是:“如同我們已經知道一場戲要如何結束,何必再去踏上這趟旅程?我們必須一同來發現我們為什麽在做這件事。”一種由個人考量的意識,到群體考量塑造而成的演出作品,背後的工作哲學值得我叁思。

請妳想象這個夢:妳不斷地煎蛋,不斷重復煎不成蛋的夢後醒來又醒來。然後第七個蛋煎成了,所以妳才活到今天。“我們必須一同來發現我們為什麽在做這件事”賴聲川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