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8 15:08:07吳綉真

新制羅浮童軍考驗營的一點想法

新制羅浮童軍考驗營的一點想法

吳綉真

一、前言

  羅浮考驗營,是一名羅浮想要晉級授銜、服務時所要參加的營隊,傳統的考驗營是五天四夜,寫完作業參加完活動,守靜、獻身或做完相關的服務工作後,就可以成為授銜、服務羅浮,不過這方面的模式已行之有年,且近年來社會變遷大,傳統的考驗方式似乎已不符合社會現況與羅浮群的組成訓練方式,因此一直有改革羅浮考驗與進程的相關意見出現,總會在目前推出〈羅浮童軍訓練進程(修訂試辦版)(http://scouting.edu.tw/Content.aspx?SeqNo=756&TabSeqNo=1),內容與傳統考驗營與進程有很大的不同,筆者在稍微流覽後,參考自己的羅浮參與過程,與羅浮考驗營的服務經驗,寫下一點自己的想法,也期待國內的童軍夥伴,能因此有更多批判思考的能力,不只為自己,為童軍,也為台灣。

二、傳統羅浮群的訓練

  一般羅浮群的訓練,主要在大學團裡,也有一些在社區團的羅浮群,或是國小、國中、高中的複式團,筆者只參加過大學團的羅浮群,其他類型的羅浮群,筆者也只有在活動中接觸過,並沒有實際參與,所以這邊的認知,主要還是以大學團為主,所以說不定見解也很不全面。而大學團做為一個專門的童軍團,有時人數會擴充得很大,因此幹部分責就會很細,同樣的這樣的團組織,也會訓練得很紮實,使沒接觸過童軍的大一新鮮人,也會藉著團活動、訓練營、考驗營、反哺、校慶工程,而逐漸了解童軍的精髓,進而成為一位優秀的見習羅浮──有見習羅浮的童軍技能、童軍認知,在這方面,他可以和一位行義直升見習羅浮的夥伴相比肩,進而一起去參加考驗營、一起去大露營服務當工作人員、一起出國參加國際活動……等等的,可是如果大學團人數一減少,這樣的訓練就不一定能堅持下去,有的時候為了要維持住人數的成長,不得不放寬標準,或甚至沒有完成訓練的夥伴,就推出來參與服務,因而對於觀念就很容易扭曲……其實這都是不太恰當的,而不管是複式團的羅浮群,還是大學團的羅浮群,只要有相當紮實的訓練,其實水準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有時候訓練的紮實度,也跟團群的人數有關係,人數如果多,有時候為了篩選,會舉辦甄選,這樣就多少能拿捏住團群成員的水平,可是若人數銳減後,組織沒跟著精簡,常常就為了維繫團群的運作,而不得不放寬水平,甚至可能人數一減少,無以為繼,還有倒團的可能。

三、新制羅浮訓練內容

  羅浮童軍可以說是所有童軍裡,最自主,也最有魅力的一個階段,其特色就在於成員已經18歲以上,在大專院校裡學習專業知識,又有許多時間可以去圖書館找尋資料,所以思想上、行動上皆多元而且彈性,而新版的羅浮進程,將見習階段簡單化,讓新進的成員先認識童軍,並以童軍活動的參與度,來當做入團的標準,事實上是一種引起動機的作法,也可以促進現階段的羅浮群發展多元的社團活動,而不一定是以高級童軍技能為主。只是,羅浮群在大專院校裡面對其他同質性社團的競爭,如登山社、生態保育社、服務社等,若沒有自己獨特的性質,與強烈的特色,很容易遇到招生的困難的,所以這邊可能也需要就童軍的內容的發展創新多傷神,要不然若無法達成最低社團人數,羅浮群的傳承可能就會中斷,這又不是相當理想的狀況。

  至於授銜羅浮的階段,是成為見習羅浮後四個月就可以申請,而認證的內容,比見習羅浮還要多一些,有童軍知能、社區服務、戶外活動、生活體驗、價值理念、個人興趣、人際關係、認識世界,且要有書面報告。其實這些對一位大學生並不是難事,有很多內容大學的課程也在做,只是,在大學的課堂外,這方面的報告,有多一些人替你認證,與你分享,那就是你的羅浮群,所以,羅浮群也可以是小型一點的學校、系所,並藉由同儕的分享與督促,而有新的人生體悟出現,在這裡,授銜羅浮改成團群裡群長初審與推薦、團長頒授,也增加了群裡對授銜羅浮取得的積極度,比起原本的羅浮考驗營,羅浮們出來參加營隊,有時後往往缺乏同伴而裹足不前的情況來得積極一點喔,且這樣讓群長、團長對授銜羅浮有主導性,也增加了群裡面對授銜羅浮的重視程度,也較不會出現,「夥伴自己出去參加授銜考驗,回來後與大家有隔閡」的情況。

  而服務羅浮的訓驗內容部分,則比授銜羅浮還要更深入一點,難度也更高,服務羅浮的考核,是在成為授銜羅浮之後六個月後的,除了(1)社會服務與學習(參與服務學習達112小時以上,並獲有簽證者。結合志同道合的伙伴或其他人士共同參與社會服務工作並有具體貢獻。)一定要完成外,(2)活動企劃與領導(取得國內「活動企劃與領導」之認證證書。策劃辦理一次五天以上的聯團之童軍活動者。)、(3)自然探索與保育(能夠了解台灣之自然生態及當今所面臨之問題,提出相關因應之道,並取得國內外相關「專業團體」之認證。能實踐Leave No Trace。)、(4)專業藝能與認証(取得國內外相關「專業團體」之認證證書。以專業藝能策劃辦理二次童軍活動者。)也要擇一參與,並提出具體計畫且完成它,可以說相當有難度,是一時之間無法完成的,也因此羅浮年限可以延展到26歲,所以一位授銜羅浮在大學畢業前若完成不了服務羅浮的工作,畢業之後還是可以繼續進行的,且服務羅浮的認證,是由團長、榮譽評判庭推薦,縣市羅浮組織及羅浮青年委員會覆核,由總會公開頒發,可以說是相當隆重,且能把服務羅浮的榮譽感提升,並拉近羅浮群與地區童軍組織、總會的關係的,使得羅浮活動不會有各辦各的、總會無法掌握各團、各童軍組織的現況產生,也能使服務羅浮的能力內涵大大提升,使它成為羅浮所追求的最高榮譽,或許以後服務羅浮的頒授,會變成童軍界的一大盛事,真正成為服務羅浮者,也名實俱符,甚者成為社會的中堅,國家的未來人才。

四、新制羅浮訓練內容的可能困境與突破

  但是,其實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改良訓練的內容與制度,而是整個環境使我們的童軍發展變得如此。新制的羅浮童軍訓練內容雖然立意良善,但是現階段的羅浮群運作,主要還是大學團,而社區團的羅浮群,卻也是遇到夥伴們不常在家鄉、常在外地就學就業,而形成無法有密集團集會的情況,而大學團的運作,又往往在夥伴畢業離校後,無法延續童軍生命,或延續原來大學團的羅浮活動,而形成大學團較封閉、較自成一體的「學校社團」的感覺,也和社區團的童軍團有差別,而更遑論說服務羅浮的訓練和考核,要延伸到大學畢業之後了。這都是目前現況不得不考慮的部分,而若把羅浮的訓練侷限於四年內,在22歲之前完成,也不符現況與童軍生命的延續,所以怎麼做才更好呢?

  其實,在見習、授銜部分,與傳統方式有差別的,就是「與團的結合」。以前的羅浮晉級,見習通常是團裡面舉辦考驗營,考驗夥伴的技能與露營能力,而授銜更不用說,是去到外面參加團外的考驗營活動,且行前作業也主要是個人來完成,也很少跟團裡有交集,所以不管是見習還是授銜,其實都跟團裡日常活動有差別,而且有時候這樣的獨立營隊的團考驗營,或縣市授銜服務考驗營,也多少阻礙了夥伴參加晉級的意願,因為「露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而是一個有目的性的,甚至有壓力的活動,當然對許多願意自我挑戰的人來說,這是很吸引人的,尤其台灣的山野也很多特色,不過對於野外活動不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樣就是一種不想嘗試的活動了,而往往也因為這樣,失去了更進一步接觸童軍的契機。所以新版的見習、授銜制度,是比較可以與團裡作結合,也相對比較可以提升整個團的成長。其實羅浮群的人數不必太多,但每年可以訂立大目標,如一起參加國際活動,或一起參與某項社會服務等等的,可以凝聚夥伴的向心力,可以為籌措參加費而一起去打工,也不至於因人數過於眾多,而必須舉辦大型營隊留住人員,或人數多而使團的運作有顧此失彼的感覺。

  至於服務羅浮考驗的部分,如果能從新制的見習、授銜繼續往上延伸的話,新版的服務羅浮進程是可以繼續銜接上去的,它變成一種更加深化的童軍參與,成為羅浮們的驕傲,而不至於形成傳統的,因參與服務羅浮考驗而與同團夥伴分道揚鑣的問題。因為團裡面的主流意見如果不是參與羅浮晉級,事實上這樣自己去外面考授銜、考服務,回團後反而會格格不入的,甚至會形成觀念與人力資源的分化,如成為服務羅浮後變得獨來獨往,或是自己的授銜章不被團裡認可的情況,這樣都不是好事,而這是曾經發生,且不是我們願意繼續樂見的。所以,真的要改變。

五、結語

  雖然講了那麼多,其實還只是算自己的一點想法罷了,因為筆者也沒實際參與過新制羅浮進程的考驗與服務,所以所說的算都是個人意見,不過,羅浮是一個很特殊的童軍階段,這是事實的,因為這個時期的夥伴,已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去獨力處理許多事情,包括對社會的關心,對環境的關懷,對學術的研究,對籌畫活動的領導能力。可是這個階段,我們的童軍運動給羅浮們的成長收穫,又是重要地決定著他們的內涵與未來,人都是可塑性很強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可以使一名18歲青年變得很積極、可以獨當一面,也有可能使他變得被動、懶散、不知所措。所以,我們羅浮的訓練考驗內容,或許也在引領著一個世代的羅浮童軍的氣質形塑,內容的好壞,真的影響很大,而這或許也是教育的一環,慎不慎,或許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不過,有時候環境的因素、經濟的因素,以及目前也蔚成風氣的出國打工旅遊,是不是也會給羅浮的活動帶來一些影響呢?或也未可知。不過,羅浮童軍的服務熱誠,也往往是讓人驚豔的,這同時也是台灣人的可貴之處。保有台灣精神,順勢之,推擴之,使之生生,使之不息,也可以是我們羅浮童軍的一個可以前進的未來願景吧!

上一篇:童軍與我

下一篇:羅浮童軍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