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9 00:48:21得得地

從貓狗看領導的盲點

.
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會認同可以吃豬吃牛,但卻否定吃貓吃狗呢??」

朋友甲答:「因為貓狗比較接近人,有靈性‧‧‧‧‧‧」
然而,是誰決定那種動物較有靈性﹖

朋友丙笞:「因為豬養來就給人吃的‧‧‧‧‧‧‧」
那麼,很多動物也可養來就給人吃。
.
百思不得其解,我卻想起很多類似的情況:

在一班子女中,很多時候父母的愛心會放重在(自覺)比較需要的一員,一般是年紀最弱小或是外表最易惹憐愛的。

在二摘其一的感情瓜葛中,立心不定但又可以選擇的一方,往往會犧牲(覺得)「堅強而且可承受衝擊」而保護柔弱的一方。

公司的電腦更換時間表中,有權而會出聲的,往往是排在頭位。

社會政策最遲惠及,是那些不站出來表達,沒有宣傳價值的社群。香港的社會中,充斥著很多關愛弱勢社群的組織,有保護婦女、兒童、老人、殘疾及少數族裔的,但卻沒有保護正常男性的組織。其實,很多男性也承受著社會及家庭對他的期望,也有機會受伴侶的精神虐待,難道男性先天性身形比女性略大是罪過嗎﹖

.

公司老闆會感受到自己的秘書(貓狗)的問題,所以有機會主動改善秘書的工作環境及待遇,關心通漲對他/她的影響,但卻不會留意每天出現兩次、每次兩分鐘,月薪六千元的清潔工人(豬牛)。

這是人視野上的盲點,我們常見的世界,是那些最常表現出來的;我們關懷的,是那些令你覺得需要你關心的;但是,「少見」並不代表數量少(只是那些東西的特質);「不見」也不之代表不存在。看事物的真,除了要看得深,還要看得闊.確立某個「需要」,並不可以否定其他的「更需要」。

貼近地上,才體會得真切;站在高處,才望到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