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23 17:03:53李某人

台灣筆記:第四天(19.3.2004)

這天是台灣之旅的壓軸。早上我們先到民進黨的競選總部去觀摩,看見澎湃的泛綠人潮,熱熱鬧鬧的彷彿一個嘉年華會。他們不時高呼「阿扁當選」,我心想,他們究竟知不知道為什麼要支持陳水扁,他們到底清不清楚陳水扁的政治理念?熱情的背後,有什麼東西在支撐著?看見一班年紀老邁的人坐在總部設置的,人家一叫阿扁什麼,他們便叫阿扁什麼,我著實感到可悲。

競選總部有大量競選商品售賣,例如阿扁棒球帽、阿扁玩偶、阿扁衣物等等,這不是競選商業化是什麼?「相信台灣」的口號是什麼意思?陳水扁就是台灣麼?還是台灣就是陳水扁?那些宣傳物品,宣傳口號,宣傳歌曲,根本就是麻藥,讓人迷迷糊糊,在一陣荒謬的亢奮中將選票投給陳水扁。

國民黨的競選總部是另一個世界:沒有人潮。雖然藍營也有大熒屏,也有競選商品售賣,但兩營的氣氛相去太遠了。難怪有人說連宋懂行政,但不懂選舉;陳水扁則從來沒有執政,因為他當選後,便一直在辦選舉。

明天便是大選,想不到還有一個高潮:陳水扁受傷。下午一時四十五分,陳水扁在台南受傷,送入奇美醫院,電視新聞直擊報導,街上的人都聚集在電視機面前看。初時消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說陳水扁受烽炮所傷,有說他受槍擊,肚子有個大洞。下午四時總統府召開記者會,證實陳水扁受的是槍傷,全國震驚。民進黨同時宣佈,晚上的大型造勢大會取消。藍營亦取消了造勢活動。

五時左右,我跟一個同學提著攝影機再次跑到民進黨的總部,看見比早上更多的人聚集,於是深入人群拍攝和採訪。當時民眾都在唱歌,祈福和討論,氣氛比以前更熱鬧。雖然失去了參觀造勢晚會的機會,但民進黨總部當時的情況也是令人難忘的。接著我們跑到國民黨總部,看見情況跟早上差不多,覺得國民黨實在沒有意思。這麼重要的時間,他們的反應還是那麼慢。

接著我們趕到國民黨原本要舉行造勢晚會的中正廣場,看見重型吊臂在清拆沒有用過的舞台,工作人員將一箱箱影音器材搬上貨車,幾百張紅色膠椅散放在廣場裏等待收拾。我們問一些仍在現場的藍營支持者,為什麼造勢大會取消了還要到中正廣場來,原來他們到達後才知道晚會取消了,覺得頗失望。

因為時間所限,我們沒有到民進黨原本要舉行造勢晚會的中山足球場,九時左右逕自趕回酒店寫稿。十一左右才跟同學外出吃飯。

陳水扁中槍是真是假,由誰策劃,黃煜很有意見。他覺得這很有可能是李登輝幕後策劃的。他說,當代華人領袖中,他覺得三個人最有意思,一個是毛澤東,一個是李光耀,另一個就是李登輝。

-------------------------------------------------------------------

附一篇當晚寫的稿,刊在二十日《文匯報》。

扁呂「遇刺」 藍迷斥造假

【本報訊】據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學生記者李浩榮 張弓發台北19日電:台灣的大選發生戲劇性變化。陳水扁下午意外「遇刺」送院,藍綠兩營預定晚上在台北市舉行的大型造勢晚會都被取消,大量兩營的支持者頓感所失。

傍晚時份,往民進黨競選總部附近的道路水洩不通。據的士司機說,警方為了加強藍綠兩營競選總部的安全,在各處設置了路障。當記者抵達綠營競選總部,就看見一片泛綠的人潮,用台語對來來往往的車子大聲叫喊:「阿扁當選!」他們手搖大旗,高聲納喊,情緒高漲,似乎沒有受到陳水扁遇刺消息的影響。

綠營競選總部內擁擠不堪,一塊偌大的熒光屏,不停播放關於陳水扁遇刺的新聞。綠營支持者嘴巴雖然叫個不停,眼睛卻都盯著熒光屏,表情緊張。其中一位支持者張小姐說,陳水扁受傷的消息確實對中間選民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她有一位朋友原本打算投連宋一票,但因此事同情陳水扁,決定改投扁呂。

另一位中年支持者說,陳水扁受傷,讓綠營更加團結,對泛綠的選戰很有幫助。

另一邊廂,藍營的競選總部比較冷清,門外沒有支持者搖旗納喊,但有一點跟綠營競選總部有點相似,就是藍營競選總部外也有一塊大熒光屏,播放著陳水扁的消息。泛藍支持者方小姐覺得造勢大會取消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她認為陳水扁遇刺事件可能是綠營精心為拉票而策劃,但這只會令綠營「輸得更慘」。

--------------------------------------------------------------------

另附二十日《星島日報》一篇報導。

宣傳鋪天蓋地民眾熾熱激昂 港生驚歎台選煽情聳動

陳水扁和呂秀蓮被槍擊事件轟動台灣,令選情立即升溫,大街小巷的店鋪都有群眾圍觀電視新聞報道,議論紛紛,情緒高漲。專程往台北觀戰、感受普選熾熱的一班本港大學生坦言,台灣人對選舉的投入令他們印象深刻,但卻流於煽情和非理性;相對而言,港人政治意識不強,令學生對本港何時實行普選持觀望態度。

「槍擊消息傳出時,我正在採訪國民黨陣營的競選活動,所以沒有感到氣氛有異;但走到街上,卻發現情況有點亂。」浸會大學新聞系二年級學生李浩榮不諱言,那一刻很擔心台灣會發生暴動。

昨日已是浸大新聞系二年級學生連續第四日直擊採訪台灣大選情況,他們深深感受到與香港選舉迥異的「煽情」選舉文化。「街道排滿車隊,無論是私家車、的士、貨車,全都插覑旗幟。台灣人的熱情已到了煽情的地步,支持哪一個候選人並不是根據政績或政綱,只是單純的喜歡。」他說。

在傳媒鏡頭下的台灣大選都是群情洶湧,但到當地實戰採訪,李浩榮便發現,並不是每個台灣人都那麼投入。以年齡層來分野,吶喊聲最大的都屬四十歲以上的一群;相反,年輕人對選舉則冷淡一點。「我有問一些台灣年輕人,他們覺得兩面都是『爛蘋果』,對選舉便沒有太大投入感。」

他認為,台灣大選的結果,並不會對香港的民主進程造成大影響。但本身支持普選特首及立法會的他卻坦言,本港未必夠成熟去實現○七年普選,可能要多等幾年。

除浸大外,香港大學約四十名同學也在民意研究計畫主任鍾庭耀的帶領下,赴台灣觀戰。唸社會科學的楊俊賢,前天到了台北,感受這個在香港無可能體驗到的總統大選氣氛。「在香港只有立法會選舉,沒有像這樣的普選,我相信氣氛很不同。」

這兩天,他跟隨大隊馬不停蹄參觀過連宋的造勢晚會、TVBS電視台、以及藍綠兩陣營的競選總部,深深體會到台灣人認為今次選舉是「他們自己的事」,但選舉氣氛卻熾熱得有點非理性。

「兩個陣營都有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但有時太不理性、很情緒化,像有段電視宣傳片,說一名外國人推覑手拿覑綠色旗幟的嬰孩,他只是湊熱鬧,但宣傳句語就說連外國人都支持阿扁;又譬如造勢大會,他們都不斷煸動群眾情緒,攻擊對手弱點,很少提及自己政綱,又會經常打同鄉牌。」

但台灣人對選舉的投入和總動員卻叫他大開眼界,造勢晚會動輒號召到數以萬計的選民參加,反觀香港人對選舉便顯得冷感,他認為,這是香港要實現普選的障礙。「香港過去是殖民地,政治意識薄弱,政黨文化不成熟,只懂做政府的反對黨,無完整的立場和政綱;但台灣的民選已搞了很多年,人民不斷受政治氛圍轟炸,跟香港很不同。」
帶領浸大十八名新聞系學生,往台灣實習採訪的浸大新聞系副教授黃煜則表示,未出發前已邀請了研究台灣的學者到大學演講,為此行作好準備,故一班學生對是次採訪活動都很投入,不但自費參與,採訪過後,日以繼夜地寫稿,有時甚至廢寢忘餐。

「初時連泛藍呀、泛綠呀,都不太懂得分別,但我們來台灣前作了很多準備,對台灣政治背景的認識也深入了。」浸大同學 Apple說,每天都把握機會向的士司機了解民情。「初時以為單刀直入問他支持哪一黨會太敏感,但原來台灣人很樂意表達政見,滔滔不絕地講自己支持泛綠或泛藍。」

在台的採訪經驗,令她體會到台港兩地民情的分別。「在香港採訪區議會選舉時,感受到的氣氛是單方面的,只有參選的人落力;但在台灣則是雙向的,參選者落力拉票,群眾參加浩大的造勢晚會。」

鍾庭耀指出,本港未來實行普選,屆時年輕一代也要表態,這次來台的經驗,可讓學生從一個立體的角度去看民主進程,讓他們懂得如何去分析與選擇。「造勢大會中,他們都不斷煸動群眾情緒,攻擊對手弱點,很少提及自己政綱,又會經常打同鄉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