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無欲,所以天機舒暢——[莊子與你]81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大宗師〉第一段)
莊子在〈大宗師〉一開頭點出要了悟生死之道,不能靠概念分析,必須靠實存體悟,也就是所謂「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之後,下面就逐步描述(不是論證)真人的實存表現會是如何?當然,不管他描述得怎樣活靈活現,依然只是一堆文字概念,是無法保證讀者看得懂的。讀者要真看得懂,還是得自己回到生活中去作實存的體會才行。至於讀莊子這一段段的文字描述,頂多只能有印證你的體悟,或啟發你回到自家生活中去試作體會的功能而已。
下面,莊子分別從四個角度切入去解釋何謂真人?首先第一個角度就是「無知」,也就是放下對一切知識的預期習慣的意思。因為當知識應用在人為設定、依法操作的人文制度之時,是大體可以預測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到月初就領得到薪水,憑年資考績就自然升官……),但用在生命的實存情境(例如何時會死)就不行了!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時我們就須有豁達的心胸,做好迎接一切意外(而不視之為意外)的心理準備才是。莊子是這麼說的:
所謂真人,是不逃避失敗(不逆寡,以寡不如眾也),也不追求成功(不雄成,以雄優於雌也),總之是對未來的事不預作規劃(不謨士,謨即謀,士通事),只是順其自然,接納一切。存如此人生態度的人,遇事如果反應過當,事後也不會懊悔,因為都已經發生了,懊悔有什麼用呢?如果反應恰當,也不會得意,因為得意的事也一樣會船過水無痕的呀!真人能夠如此如實而達觀,所以即使遇到危險,也不會有心理上的緊張恐懼,如登臨懸崖、掉進深水,面臨大火等等;並不是他不會被淹死燒死,而是因為心理的穩定如常,其實反而有更多脫險的機會。(真的,如果運動選手有這樣的心理素質,臨陣就不會因緊張而失常了!)
以上是以「無知」一解真人,接著是以「無欲」二解何謂真人,無欲者,乃是因無知進而不致凝成種種心理慣性也。
所謂真人,是生活自然自在的人,他常一覺到天亮,連夢都不作;白天生活也都是順應自然,沒預期也不會失望。吃飯就是吃飯,不會留戀美味,呼吸就是呼吸,不會因緊張而急促。原來真人的呼吸是生命全體的反應(氣從腳跟通到喉嚨),一般人卻只是局部的操作。為什麼會這樣?就因生命有挫折壓抑,遂使氣不順暢,連說話都是含混不清的(哇,嘔吐也)。就因為他的生命被種種欲望情結所束縛,以致逐漸喪失了舒暢自在的本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