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4 10:00:00曾老師的學生

道家對孔子的諷勸與誤解——[莊子與你]68

孔子適楚,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卻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人間世〉第七段)

 

  這是〈人間世〉篇的最後一段,也是做為結語的一段。依莊子的義理,當然仍歸結到強調無用之用,亦即放下種種人為執著,包括對道德人文理想的執著,以全生保真。那麼,當時對道德人文理想最執著的是那些人呢?當然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之徒。所以,莊子在最後一段,就通過楚狂接輿之口,對孔子著實諷勸了一番。

  這故事在《論語》微子篇也有記載,敘述大致沒什麼差異,可見是實有其事,不是莊子的寓言。只是在《論語》的記述,是孔子聽到接輿的歌聲,立刻走下堂來想跟他說話,但接輿卻快步離開了!其實接輿對孔子恐怕是有誤解的;因為過度執著理想以致傷生害性,於儒家之徒容或有之,但孔子卻並非如此。只是接輿已經如此認定,竟完全不願聽孔子解釋。所見不同,也只好分道揚鑣了!

  孔子到了楚國,有一位楚國的狂人接輿故意經過孔子的家門,大聲唱著詩歌想諷喻孔子:「孔先生呀!你本來有著像鳳一般的高潔品格,為什麼竟會執著理想到這麼看不開的地步呢?未來的世界是不可預期的,已成的事實卻已不能改變了!若生在太平盛世,聖人當然可以努力去實現道德人文的理想;但若處在動亂的時代,聖人就該懂得變通,暫時將理想放下,先保存自己的有用之身才是。像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就是一個連避免誤觸法網都極不容易的亂世嗎?但可惜你們這些儒家之徒好像都不懂這個道理:明明是垂手可得的幸福,卻都不知道去擷取;而面臨這麼嚴重的災禍,卻都不知道去躲避!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你們還想用道德去教化世人,我看還是放棄這妄想算了!你們這樣執著其實只是畫地為牢,自陷於險境罷了!既然滿地荊棘(迷陽即荊棘也),為什麼還要勉強去走那走不通的路呢?我們正該在當退讓時退讓(郤音ㄒㄧˋ,退行也),當轉彎時轉彎(曲,繞過去不直走也),這樣才不會妨碍我們的人生(傷吾行)、傷害我們的生命(傷吾足)啊!」

  真的,山中的大樹正因擁有美材而招來砍伐,油脂正因有點火照明的用處而惹來煎熬,桂子正因味美可食而被採摘,漆樹正因可以用來塗墻而被割傷。世人都知道有用是一種價值,卻沒人知道沒用更是一種價值,因為前者只是一種工具價值,後者才是一種主體價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