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 18:33:28曾老師的學生

所有事物在呈現道的功能上是一樣的——[莊子與你]35

……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惡乎可?)可乎可。(惡乎不可?)不可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齊物論〉第四段)

 

莊子對生命區分出「言」(生命表相)與「道」(生命本質)兩層之後,立刻要說明這兩層在實存上其實是詭譎地相即為一體──所謂「詭譎相即」就是兩者既不是一件事;也不是兩件事的意思。怎麼個詭譎相即法呢?就是在某一個恰當時刻,道(生命精神)剛好通過這一表相(就語言本身講就是「指」,就舉例講就比如「馬」)而呈現(道行之而成),我們也是剛好藉著這表相(例如看到一匹活生生的馬)而領略到生命(道)的存在(物謂之而然)。於是在這一剎那,生命精神與馬就合為一體了(萬物一馬也),道與言也就詭譎相即了(天地一指也)。

如果要問,在當下這一剎那,道為什麼是與馬而不是與別的(如牛、狗、貓)相即呢?(惡乎然?)莊子的回答非常有趣;「因為事實上道在此刻就是通過這匹馬而呈現(然於然)而不是通過別的表相來呈現呀!(不然於不然)」莊子這種回答在西方知識論上是無效的,因為並沒有增加新知,這叫「自我指涉」。但在生命哲學上卻是非常有效的回答,乃因他是訴諸生命存在的事實,而事實的存在不需要理由,也不容反駁。例如情人問你為什麼愛她?如果你舉出種種愛她的理由(如青春、美麗、聰明),都適足以被她據以反駁(那我老了、醜了、笨了你就不愛我了嗎?原來你根本是愛青春美麗聰明而不是愛我!)。所以最懇切的回答反而是:「我就是愛你呀!我愛你是一個事實,這還不夠嗎?」

同樣,「惡乎可?可乎可;惡乎不可?不可乎不可。」的意思也一樣,只是由「是不是」改說為「合不合適」罷了!另外,加上括符的「惡乎可」、「惡乎不可」兩句,是原文沒有,我們依文意補足的。「可乎可」、「不可乎不可」兩句則原文在「萬物一馬也」之後,我們也是根據文意移置於後。

說明了道與言(物)的詭譎相即之後,莊子繼續點出所有語言(或物、表相)都是有可能(然)也適合(可)去呈現道的,沒有任何一項語言不具備這功能(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於是所謂「齊物」便可以如此理解:所有事物、表相、語言,在承載道的能力上是完全平等的,只看在此時此刻,道事實上是通過誰來呈現罷了!因此,所有事物的相反兩極端,都可以在此呈現道的功能上被劃上等號(例如小草與大柱子、醜八怪與大美人,乃至種種奇奇怪怪的事物),這就是所謂「道通為一」。

 

嚴慧珊ca. 2014-12-13 23:22:19

寫得好好呀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4-08-21 10:21:38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