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1 00:03:59曾老師的學生

形軀之外必有心靈為我們的真我——[莊子與你]27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如是皆有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遞相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齊物論〉)

 

莊子在〈齊物論〉第二段,從生命的負面假相入手,作了一番慘烈的描述,目的無非是要引出「如何才能不掉進這鬥爭陷阱,以恢復生命的健康統整?這一主題。所謂「旦暮得此」,就是要找到生命由真變假的關鍵答案。那麼答案在那裏呢?

莊子於是對人的生命結構作了一個最基本的分析:

原來人的生命具有一個與動物不同的特殊結構,動物的生命只有一層(形軀),人的生命卻有兩層(形軀外還有心靈)。一般人只知有形軀一層,遂逕名之為「我」;卻不知形軀我之外,還有一個心靈我。遂逕從形軀我的立場名心靈之我為「彼」了!其實那被當作是「彼」的心靈才是有永恆意義的真我,這形軀實只是暫時存在的假我罷了!

當然,這兩個我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簡言之:心靈是形軀的價值根源(「非彼無我」,此「無我」是指「無我的存在價值可言」),形軀卻是心靈的存在基礎(「非我無所取」,是說「若沒有我這個形軀,你那心靈也沒有存在的根據地」,「取」即「聚」,立足點的意思)。這兩個我的關係可真密切極了(是亦近矣)!但誰才是作主的真我卻很難分辨(而不知所為使)。似乎總該有一個真我罷(若有真宰)!但這心靈真我卻是無形無迹,看不見摸不著的(特不得其朕,「朕」是「徵兆」)。因為心靈的所有表現都通過形軀,以致我們只看到明白可見的形軀,仍是看不到心靈的形貌(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原來心靈雖是真實存在的,卻不是一種有形貌可見的存在(有情而無形),才讓迷信眼見為憑的世人忽視了心靈才是更真實的自我,才誤認有限的形軀為我,而導致那麼多對形軀的無效維護與嚴重鬥爭的啊!

當然,對已經根深柢固執著形軀為我的人來說,莊子這番分析他是半信半疑的。為了說服世人,莊子不得已作了一個假設性的論證。他首先找到一個人人都會同意的共同立足點來作說服的起點,那就是每一個生命都該是有統整性的,如呼吸、循環、消化、神經各系統都彼此關連,分工合作,形成一個生命的大系統。那好,在這大系統中總該有一個最高的指揮官或主宰罷!但那會是誰呢?我們試把形軀徹底解剖,各器官都擺在手術台上,你認為那部分是最高的真我(「吾誰與為親」,「親」就是「自我」)?如果說它們都不是主人而只是僕人,那僕人們是沒法構成一個管理系統的(臣妾不足以相治)。那難道它們是輪流作主的嗎?(遞相為君臣)?那又明明是不可思議的。既然我們無法在形軀中找到真我,那我們只能推論在形軀之外,必然另有一個真我,就是心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