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2 00:06:23曾老師的學生

完整的自我應稱為道德自我——[自我是什麼東西]45

所謂自我,就真實的存在(即簡稱為實存)而言,就是指眼前當下正活著的這個我。但這個有血有肉,正在生心動念、思維行動的我,卻是個存在意義曖昧不明的我。他固然可以有理想有愛,也可能有自私有慾望;他固然可以是上帝的子民,也可能是魔鬼的奴隸。因此常使人當下身心充滿著矛盾,此之謂天人交戰,神魔相爭、靈肉糾纏、情理衝突。

那怎麼辦呢?這於是凸顯出人之所以為人的必然責任,就是作選擇。原來人之所以為人,我之所以為我,第一本質是自由。但僅肯定自由這一項本質是不夠的,因為如前所論,這是意義之本,可也是墮落之源,總之自由的本義就是兩可,也就是不定。所以人性自我的本質必須在自由之外再加上一項,就是合理。合什麼理?就是合於生命人性之理。何謂合生命人性之理?就是有助於生命的舒暢與人我的合一,這可以總稱為「和」。所以和、和諧,可以說就是生命的本質理想,人朝這理想而行的種種努力則可總稱為自我實現,於是人在每一個眼前當下的實存情境中,作有助於自我實現的選擇,便稱為合理,亦名曰道德。原來道德的本意就是循著合理的道路走去,最終能獲得(德者得也)自我實現的意思,而不是指種種會壓抑人性、妨害自由的吃人禮教。

自由與合理兩者合一,才是完整的人性與自我。亦即:人須秉其自由意願而作出有助於自我實現的合理選擇,才是充分的自我實現。其實在這句話裏,蘊涵著自由與合理的必然相關或一體兩面。此即:若真順著人的自由意願,人是必然會作出有助於自我實現的選擇的,乃因「自我實現」根本就是「自由」的同義語,人怎麼可能會作出自我否定的選擇呢!所以自由是必然蘊涵合理的(因為所謂合理便是合自由之理),合理也必然蘊涵自由。孟子也說:「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如果順著人的本性,人是可以去作出有助於自我實現的選擇的,這正是我所主張的道德。)

如果說自由是自我的核心本質,作合理選擇是自我實現的必然表現,於是自我的完整表示便該是「道德自我」(能作出合理選擇的自我),而不只是孤零零的「自我」。這也就是回應我們之前所說的「自我是一個歷程概念」(自我是一個不斷在作道德選擇的動態歷程),以及「自我是一個修養概念」(自我必須在這歷程中不斷自我提醒、自我檢查、自我改正以避免誤作出有妨於自我實現的選擇)。而這也正是孟子所謂性善的精義所在。

上述的精義,其最關鍵、最弔詭的焦點,便在於如前所論:基於人性本質的自由,人是可以作出放棄自由、自我否定的極端選擇的,這乃構成自我的受傷破裂、虛妄墮落之源。於是構成人性中真與假、誠與妄、善與惡、光明與陰暗的永恒張力,而有待人以更明覺的心、更充分的自我去為自己作出合理而負責的選擇, 以自我療愈、自我貞定、自我實現,這便是人異於禽獸而真有資格稱為人的本質責任所在。